第134章 文天祥啊(2 / 2)

显然两人此刻的心境并不一样。

殊是不知啊,凌枝见到的万千光景,不是源于笛声本身,而是源于吹笛的人。

凌枝像是一个透过时间的偷窥者,远远地立于暗处,稍稍地偏歪一点脑袋,偷偷窥探着古人的风骨。

她只看得到古人的背影,那个背影的衣服上有好几个补丁。

一国丞相,日子却过得不如自家百姓。

分明是一个帅气的文人状元郎,却是常年都厮杀在战场上。

上想报国家,下想护子民,到头来却落得个上不孝、下不教、有家不能回、有乡不能归。

凌枝自认读过几本圣贤书,明白何为个人信仰,可是当把古人还原成血肉丰满的常人过后,还是不免感慨。

跃马疆土,生死不说,一个人要有多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做到满身鲜血依然铁骨铮铮?

“文、天、祥。”

凌枝一字一顿,小声念着,原来书中的文字,想描绘的是这样一具神像。

——

天明时分,赵砚回来,对文天祥道:“丞相,需要耽搁您一些时间,跟我去个地方。”

文天祥关注的却是:“杨蛟呢?”

“您随我来。”赵砚先带路。

五坡岭离朝阳城门十公里左右,快要到时,赵砚绕行了一截路,跟正在高山上的杨蛟会合。

高山离城门不远,人站在高山上,可以将城门的情况看得一览无遗。

杨蛟目光正死死锁着城门口。

文天祥跟着望去,见城门口飘扬着一面旗帜:文。

旗帜底下,列阵以待着几千名士兵。

文天祥一眼就看出来了:“是文兴回来了。”

杨蛟道:“是,但是丞相,他已经回来一个时辰了。”

“那为何不进城?”

“不知道,反正他途中,有放出了一个信使。”

“信使?”

文天祥疑惑了,文兴是他的人,回来第一时间不跟他见面,放出信使是要给谁?

蓦然想起之前邓光荐的提醒,说文兴有问题,难道文兴当真通敌?

不管真与否,文天祥都道:“赵砚,去把信使拦住。邓光荐,你绕进城,放假消息,佯装我在!”

安排好后,文天祥看着门口的文兴。

文兴年龄不大,十七八岁。文天祥几年前把他带出来的时候,他还是个娃娃,是看着他长大的。

“等等。”文天祥改变了主意:“赵砚留下。”

凌枝不解,这种关头,这种信号不是意味着危险吗?

“丞相,为什么?”

“看看结果。”

“可是……”

凌枝话未说完,文天祥就离她远了一点。

她着急了,去拉赵砚的衣袖,用眼神向赵砚求助,要他去捉了信使,这样证据确凿,不但可以处理文兴,还能避免一场灾难的发生。

谁知赵砚却是反扣住她的手,进行着无言地安抚。

凌枝想不通,看柳絮,看杨蛟。

他们的反应一样,都默然着,导致凌枝有了种感觉:她不是这个时代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