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蒙古王子(1 / 2)

那两个男人前后坐到那块大石头上,两两望着江面。

一个年长,六十左右,一个年轻,二十多岁。

年长的满脸的络腮胡,年轻的面颊倒是挺干净俊朗。

年长的说道:“真金,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这么久才能攻占临安吗?”

年轻的说道:“因为临安有长江这道天然防线,更是他们在家门口的防线,他们不得不死守。”

年长的汉语说得有点绕口,年轻的倒是说得麻溜,不过凌枝却呆住了。

真金?孛儿只斤·真金?不是忽必烈的儿子吗?

年轻的人是真金,那年长的不就是忽必烈了?

凌枝透过杂草细看,那两人说话时的状态自然随和,应该就是父子了。

凌枝心头惊讶,趴着身继续听。

忽必烈问道:“那你知道赵宋为什么要守江吗?”

真金回答道:“自古以来守江必守淮,建都临安,淮南就是鞭长莫及的了,说明统治者一开始就没有开疆拓土恢复中原的勇气和决心。”

忽必烈嘲讽味儿十足地笑了:“哈哈哈哈,是啊,从建国之初,统治者就是秉承着苟且偷安的姿态,哈哈哈哈。”

真金也有点怒其不争般地摆了摆头。

忽必烈又说:“上没有虎狼雄心,下自然就没有匹夫之勇,宋人无气节啊,无气节啊。”

真金道:“也不尽然。听说陆秀夫每日上朝都是端持着手板,俨然还像是在临安朝堂一样。还有文天祥,弃文从武散尽家财一路招兵举义,一心只为保住他们的国。”

这话忽必烈还算认可:“陆秀夫,文天祥,还算是个人物。一个在海上处理着风雨飘摇的国务,一个被一路追杀却还想着中兴。”

不过说着说着,忽必烈还是笑了。

陆秀夫端持手板在海面上朝?文天祥自身难保却还想要以卵击石?那两个画面确实让人觉着滑稽。

真金有些疑惑道:“那个七岁的赵昺居然还活着?这两年多次发现他流落在民间,到底是怎么回到陆秀夫身边当了皇帝的?”

忽必烈道:“张弘范当年,只伤着了救赵昺的那个男子的左手前臂,没有看清楚长相,看来这人本事不小。”

张弘范是忽必烈的大将。

凌枝心头疑惑了一下,她所知道的内容是忽必烈攻破临安后,陆秀夫就带着宋皇室成员逃了,细算时间,这时候朝廷的小皇帝因海上病疾死了,陆秀夫最新拥立的这个就是赵昺。

左手前臂受过伤的神秘男子,保住了赵宋最后的独苗?

忽必烈和真金以聊天的口吻继续说着,草丛里的凌枝越听越不能淡定了。

为什么真金的声音,会觉得耳熟呢?

可盘点了自己认识的所有人,又没一个是啊。

凌枝有点毛骨悚然,怎么会耳熟呢?她才过来一个月,不认识什么元帝国的太子爷!

凌枝悄悄探出一点脑袋,他们父子俩的气质完全不同,忽必烈气势雄武,真金却温润儒雅,原来她刚来那天,遥望到的那张脸长这样。

稍后一会儿,忽必烈站起来,一手叉腰,一手指着长江水,一张宏伟的军事构图出现在他的眼前。

他魄力道:“尽快促成与那几个民间军火商的交易,灭宋的方针我们已经晚了几十年,绝不能再拖,定要给他们连根拔起!”

——

次日子时初,宅务室。

凌枝背着她的书包,里面装着她的所有家当。

到了的时候,她专门摸了摸手链。

之前还担心手链丢了,没想昨晚半夜回去后,才发现在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