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滑坡背后的真相(2 / 2)

她闭着眼,声音很轻:“是个封闭空间,四面都是石墙,里面有生锈的仪器,还有……一台没装完的机器。外壳上刻着几个字——‘地脉计划·初代原型’。”

赵铁柱猛地抬头,声音陡然提高:“陆先生的人?”

“不。”周映荷摇头,睁开眼时眸中闪过一丝痛楚,“那个实验室……十年前就该毁了。我看过镇志,那年山火烧了北坡三座旧屋,其中一间就是陆子渊租用的研究点。所有资料都被烧了,废墟也被填平。可现在……它还在运行。”

陈砚盯着那段断裂的管道,忽然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密封袋,里面是他之前在风井附近采集的菌丛样本。他打开袋子,撒了一点粉末在管口。幽蓝液体一碰到粉末,流动速度立刻加快,甚至泛起细小涟漪,像是沉睡的生物被唤醒。

“它们在呼应。”他说,声音冷静却带着震撼,“这些菌丝不是偶然长在这里的,是被人种下的,用来引导整个系统。就像钥匙,能打开某个沉睡的机制。”

赵铁柱走到另一侧岩壁,用铜尺刮下一块青苔覆盖的铭牌。清理干净后,上面浮现半个模糊印记——一只衔着稻穗的鸟,下方刻着“赵氏水利监造”六个小字。

他愣住了。

“这是我们家的标记。”他声音有些哑,“我爷爷说过,赵家祖上参与过一个叫‘活土工程’的项目,说是能让贫瘠的土地重新变肥沃。后来项目突然终止,图纸全被收走了。我一直以为是传说……毕竟没人见过实物。”

“不是传说。”陈砚看着他,目光沉静,“而是被人拿走了,改成了别的东西。你家的技术,可能成了这场‘地脉计划’的基础。”

周映荷收回菌丝,指尖还残留着一丝蓝光。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轻声说:“他们不是要毁掉土地,是要控制它。把自然的循环变成可以开关的阀门,想让它肥沃就肥沃,想让它休眠就休眠……全都由他们说了算。这不是修复,是驯化。”

赵铁柱一脚踢开脚边的石头,怒火涌上来:“所以这次滑坡,是因为管道被切断?能量积压,地底撑不住了?”

“不止。”陈砚指着管道断裂处,“你看这里,切口太整齐,不是塌方砸断的。是有人故意封死的,就在我们准备开启土井之前。”

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赵铁柱咬牙:“那就是说,对方早就知道我们要开井,提前动手,就是为了逼我们引发这场崩塌?”

“或者,”周映荷抬起头,眼中映着幽蓝微光,“就是为了让我们亲眼看见这个系统。他们不想藏了,他们在等我们发现。”

三人沉默。远处村里零星亮起了灯,有人在清理倒塌的院墙,狗叫声断断续续。可这片山坡依旧安静得可怕,连风都绕着走,仿佛整个山谷都在屏息。

陈砚弯腰捡起一块沾着蓝液的碎石,放进密封袋。他望向西北山腹的方向,那里林木茂密,看不出任何人工痕迹,但他知道,在那些树影之下,有什么古老又精密的东西,正在缓缓呼吸。

“天黑前,得进去一趟。”他说。

赵铁柱检查随身工具包,拿出一把短柄凿和加固绳索:“我带路。那边有个废弃的采石坑,直通北坡岩层内部。是我小时候发现的秘密通道,从来没告诉过别人。”

周映荷重新封好菌丝管,背上包:“我会让菌丝先探路。如果实验室还有电,它们能感应到能量源。而且……我能感觉到,那个地方对我有反应。”

陈砚最后看了一眼手中的残卷。纸面温度已恢复正常,但背面的纹路仍在轻微波动,像在提醒什么。他把它贴身收好,迈步向前。

下山的路比上来更难走。碎石松动,每一步都有可能引发新的滑落。赵铁柱走在最前,用探杆测试落脚点。周映荷紧跟其后,手始终搭在背包拉链上,随时准备释放菌丝。陈砚走在最后,目光扫过每一处岩层断面,留意是否有新的管道暴露。

快到坡底时,周映荷忽然停下。

“怎么了?”赵铁柱回头。

她没说话,只是蹲下身,把手贴在潮湿的泥土上。几秒后,她抬起手,掌心沾着一点幽蓝的痕迹。

“液体渗出来了。”她低声说,“不只是山上,它已经在往村子方向扩散。”

陈砚立刻蹲下,翻开一小片表层土。,像血管一样爬向深处。他拨开一层腐叶,发现几株野草的根部已被染成淡蓝,叶片边缘竟开始发出微弱荧光。

“它在自我复制。”他说,“顺着地下水和植物根系传播。一旦进入农田,整个生态都会被改变。”

赵铁柱握紧了工具带:“我们必须赶在它流入田地前,找到源头。”

周映荷站起身,拍掉手上的泥:“我已经让菌丝往前探了。它说……那台机器,还在等我们。”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一声闷响,像是地底某处金属结构发生了位移。紧接着,脚下的地面轻轻震了一下。

陈砚抬头望向山腹,夜幕悄然降临,树影如墨,层层叠叠。他知道,那扇门背后藏着的,不只是一个废弃实验室那么简单。

那是人类试图掌控大地命脉的野心遗骸,也是被时间掩埋的禁忌真相。

而今晚,他们必须走进去。

风再次吹过山坡,带着幽蓝的气息,拂过三人肩头。他们没有回头,一步步走向黑暗深处。

前方,未知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