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想搞事业的第101天(1 / 2)

望朝眼睛一亮,显然早就琢磨过这事:“我早就想好了!咱背靠大队办个豆腐坊啊!铁柱三个哥力气大,磨豆子、压豆腐都是重活,他们干起来一天十个工分不在话下;

铁柱虽然话少,但这几年跟着我和三石、刘光,也学了不少销售的话术本事,让他负责往外送豆腐,准没问题。”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点遗憾:“我之前跟大队提过,想让大家伙儿都参与进来,可大队部的人都瞻前顾后,怕担风险,特别是副队长那胆小鬼和张支书那老古董,这事就搁下来了。

哼!他们不出钱拉倒,我还省了几分利!到时候豆腐坊、肥皂厂、服装厂、熏香厂、食品加工厂,我都给开一个,看他们怎么眼红。”

“这年头办厂到底是啥章程啊?”江步月好奇起来,她对七十年代的集体经营模式还真不太了解。

望朝见她感兴趣,立刻详细解释:“就拿豆腐坊举例,常见的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定额上缴、超额归己。比如跟大队约定,每月固定给大队缴100斤豆腐,不管你做多少,先把这100斤交了,剩下的你想自己卖了赚钱,还是留着扩大生产,都归你自己。”

“这种模式能让人有干劲,你做得多赚得多,大队也能稳拿收益,不亏。”望朝怕她听不懂,又举了个例子,“咱公社下就有个大队的糖厂这么干,刚开始每月就缴100斤,后来生意好了,一个月能多做出200斤,那200斤卖的钱,全成了办厂人的,年底还盖了新瓦房呢!”

江步月点点头,又问:“那第二种呢?”

“第二种是利润分成。”望朝接着说,“大队和办厂的人事先商量好比例,比如4:6分,办厂的拿4成,大队拿6成。就说一个月下来,豆腐坊除去买豆子、烧柴的成本,纯利润有1000块,那办厂的能拿400块,大队拿600块。”

“这样一来,办厂的会用心经营,毕竟赚得多分得多;大队也会主动帮忙,比如给协调场地、找供销社搭线,因为大队也能分到钱,是双赢的事。”

“还有第三种,入股分红。”望朝声音提高了些,“要是大队有条件,能从大队里拿钱入股,比如拿5000块投到豆腐坊里,年底结算的时候,要是豆腐坊赚了2万,除去成本和留着扩大生产的钱,剩下1万可分,大队就能按入股比例拿分红。”

“这种模式最能绑住大家的心,办厂的干得越好,大队和社员们都能沾光,到时候不用喊,大家都会主动支持厂子!”

他之前跟大部队谈的就是第三种,但每次都被那两个眼皮子浅的反驳,带得社员们对他也是将信将疑,舍得拿出钱来赌一把的人寥寥无几。

江步月听得连连点头,表示学到了。

不是这个年代没有赚钱门路,而是被思想钢印扣住了,这不还是有赚头的么?

她看着望朝眼里的光,心里也跟着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