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山里那点破事 > 第256章 雾锁千峰藏剑钥,寸心敢为万民争

第256章 雾锁千峰藏剑钥,寸心敢为万民争(2 / 2)

听到“三百万”这个数字,魏书记的眼睛也亮了起来。他虽然是为汪细卫考虑,但乡里能因此获得一笔巨额收入。

他内心已经开始盘算县乡分成,哪怕乡里只得一半,也有一百五十万!

这足以解决许多燃眉之急——拖欠的教师工资、特困户的帮扶、乃至乡政府一些实在破败不堪的办公用房修缮……

“好!细卫,痛快!”

魏书记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合同方面,你放心,肯定和县里签,我们乡里全力配合!这笔钱,我们一定用在刀刃上!”

一场充满机锋与妥协的谈判,终于尘埃落定。

汪细卫凭借着半真半假的说辞、以往的香火情以及最终展现出的“魄力”,总算艰难地说服了魏书记。

为自己,也为玄女门,争取到了这片山林的关键入口管理权。

他走出乡政府大门时,后背的衣衫,已经被冷汗微微浸湿。

这和官面的人打交道,有时比下地干活,更耗费心神。

夜色如墨,蛟乡通往县城的盘山公路上,只有魏书记那辆老旧的桑塔纳独行,车灯像两把利剑,劈开沉沉的黑暗。魏书记靠在副驾驶座上,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上那份还带着油墨味的汇报材料。车窗外的山影飞速倒退,他的心却早已飞到了县里。

“三百万……每年……” 这个数字在他脑海里盘旋。兴奋之余,是巨大的压力和责任。他惋惜老县长的调任,若是那位体恤下属的老领导还在,凭着他为蛟乡争取修路款时展现的担当和这次的大项目,乡里多分一些绝无问题。可新上的主官,风格如何,尚未可知。

“不能退让,” 魏书记深吸了一口烟,烟雾在狭小的车厢内弥漫,“这次要是开了低口子,以后每年蛟乡都只能喝汤了!” 他想起乡里那些盼着工资的老师,想起破败的校舍和乡政府漏雨的屋顶,一股底气从心底升起,“必须争!为了蛟乡,这张老脸豁出去了!”

赶到县城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魏书记顾不上休息和吃饭,直接联系了分管林业和财政的副县长,也是他以前在临乡共事过的老相识,勉强算是一条线上的人。

副县长办公室的灯光亮着,听完魏书记的汇报,这位戴着金丝眼镜、显得很精明的领导先是露出了惊讶和喜悦的神色。

“老魏,可以啊!不声不响弄出这么大个动静!三百万一年的承包费,还是荒山,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 他拍了拍魏书记的肩膀,语气热络。

但随即,话锋一转,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不过……老魏啊,你也知道,县里财政也紧张,到处都要用钱。”

“你们蛟乡这次修路,县里可是特事特办,给你们拨了两百万。你看这承包费……”

魏书记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肉戏来了。他立刻打起精神,脸上堆起诚恳又带着几分无奈的笑容:

“领导,就是因为县里对我们蛟乡支持这么大,我们才更要自力更生,想办法不给县里添负担啊!”

“这次承包,看似是三百万,可后续乡里要配合管理,要协调村民,要维护基础设施,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不小。”

魏书记笑着说道:“而且,这钱是人家投资商冲着我们蛟乡的环境和汪细卫这个人来的,说白了,是给我们蛟乡造血!”

“如果大部分都被抽走,我们怎么维持?怎么给投资商交代?人家以后还愿不愿意继续投入?”

他顿了顿,观察着副县长的脸色,抛出了自己的底线:“我的意见是,乡里留一半,上交县里一半!这样,乡里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也能更好地配合县里的整体规划,把这项目做成标杆!”

“一半?一百五十万?” 县长镜片后的眼睛眯了眯,手指敲着桌面,“老魏,你这胃口可不小啊。县里统筹发展,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

两人在办公室里,如同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老农,你来我往,唇枪舌剑。

魏书记据理力争,反复强调蛟乡的困难、后续管理的投入以及项目对本地民生的重要性。县长则从全县大局、财政压力等方面施加压力。

烟雾缭绕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最终,县长叹了口气,知道魏书记这次是铁了心要争,而且理由也算充分。

“这样吧,老魏,” 他站起身。

“这事我一个人拍板不合适。明天一早,我召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开个班子碰头会,你也参加,把情况详细说说,大家一起议一议。”

翌日清晨,县政府的小会议室里,气氛严肃。林业、财政、国土、招商等几个关键部门的头头们围坐一圈。

魏书记再次将项目情况、投资规模、对蛟乡乃至全县的积极意义阐述了一遍,尤其强调了汪细卫这个本地能人的作用和独家管理的必要性。

当谈到资金分配时,争论立刻白热化。

财政局长首先发难:“魏书记,县里财政的情况你也清楚,一百五十万留在乡里,是不是太多了?很多更困难的乡镇怎么办?”

林业局长则更关心管理:“独家管理可以,但必须符合林业法规,不能破坏生态……”

招商局长则持支持态度:“这么大的投资,能落地就是我们县的成绩!应该给予基层足够的自主权和积极性!”

各方意见不一,吵吵嚷嚷。

魏书记坐在那里,额角渗出了细汗,但他始终咬定“百分之五十”不松口,反复陈述利害关系,害怕最后投资商撤资。

最终,经过近一上午的拉扯、权衡甚至略带火气的争论,在分管副县长的主持下,一个折中的方案终于出炉:

承包款蛟乡留存百分之四十,上交县财政百分之六十。

合同与县里签署,款项进入县财政指定账户后,由县里按比例划拨给蛟乡。

虽然没能达到预期的一半,但保住了百分之四十,每年也有一百二十万!

这对于穷惯了的蛟乡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魏书记心里清楚,这已经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再争下去,恐怕连这个比例都保不住。

他暗自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带着些许胜利感的复杂表情。

分账比例一定,后面关于租赁合同具体条款的讨论,反而顺利了许多。

各部门本着尽快让项目落地、资金到位的原则,对汪细卫提出的独家管理、保护性开发等要求,在政策框架内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和便利。

当魏书记带着初步达成的协议和合同草案离开县政府时,虽然身心俱疲,但脚步却轻快了许多。

他回头望了望那栋象征着权力和资源的办公楼,心中感慨万千。

而此刻,还在蛟乡等待着消息,甚至有些担心租赁事宜会受阻的汪细卫,完全不会想到,他眼中或许有些“麻烦”的事情,在县乡两级政府看来,却是一个各方都想咬上一口的“香饽饽”。

一场围绕着他未来将要付出的“租金”而展开的、没有硝烟的争夺战,已经悄然落幕。

他更不会知道,魏书记为了给蛟乡多争取那百分之十的留存,在会议上费了多少口舌,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这一切,都只为了那片沉睡的群山,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改变。

感谢大家的陪伴,真心的感谢!每天还有好些人帮忙催更!!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