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山里那点破事 > 第246章 砖瓦筑基承信诺,星火燎原启新程

第246章 砖瓦筑基承信诺,星火燎原启新程(2 / 2)

更何况,现在自己开始大量收购山货,整个蛟乡都在老君山的余脉里,哪个村子没有点山货?

以前是变不成钱,大家懒得进山,现在能变成真金白银了,大家自然会想方设法进山去找钱。

有钱了,能不修房子吗?能不改变生活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屋外的鞭炮声依旧热烈,屋内的炭火烧得正旺。

汪细卫看着眼前这群被点燃了希望的兄弟们,心中一片澄明。

炭火盆里的银霜炭烧得通红,不时发出“噼啪”的轻响,将一圈圈年轻的脸庞映得暖意融融。

汪细卫的目光从陈阳和肖易明身上移开,落在了院子另一头的高前缸和赵德祝身上。

他们俩正和几个年轻人比划着胳膊,炫耀着一冬劳作练出的肌肉块。

“前缸,德祝,你们过来一下。”汪细卫朝他们招了招手。

两人立刻收起了嬉笑的神态,快步走了过来,站得笔直,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屋里的喧闹声也小了些,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了过来。

汪细卫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看着两人,一字一句地说道:“砖的质量,一定要把好关。”

“就当是给自己家盖房子用的标准来安排,一块都不能差。这些砖,都是乡里乡亲们要用的,是咱们蛟乡人自己的根,糊弄不得。”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恳切:“路修完以后,咱们制沙厂出来的沙子,主要就是给修房子用的。”

“你们也要把好质量关,标号要和修房子用的水泥匹配,不能和修路用的低标号沙子弄混了。这关系到房子的安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

赵德祝和高前缸听得连连点头,脸上的肌肉都绷紧了。

他们异口同声地应道:“细卫哥,你放心!我们记下了,以后生产的时候一定盯死了,保证产品和质量都合格,对得起乡亲,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汪细卫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些话,虽然是对着他们俩说的,但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能让满屋的年轻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他这是在立规矩,也是在打广告。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他未来潜在的客户,他必须让大家从心底里对“汪细卫”这个品牌建立起信任。

这一切都是铺垫,真正的关键,还是那几栋即将拔地而起的新房子。

只有当崭新的、明亮、坚固的砖瓦房实实在在地矗立在村里,与那些低矮、潮湿的土坯房形成鲜明对比时,乡亲们才会用脚投票。

选择哪种生活更加节约,哪种居住更加舒适,哪种脸面更加体面。

话题一转,汪细卫又对那些准备开春后大量进山寻找山货的乡亲们,详细解释了收购的标准和价格。

从何种品相的干香菇、野木耳,到多大尺寸的野生天麻,他都讲得清清楚楚,明码标价。

“……就比如这野生葛根,咱们要的是粉足、纤维少的,挖出来以后要尽快处理,防止变质。价格嘛,绝对比你们送到乡供销社高两成!”汪细卫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这番话,无疑是给所有人吃了一颗最实在的定心丸。

以前大家听的都是村里的传言,今天,这个真正掏钱收购的“大老板”亲口讲了出来,那分量可完全不一样。

人群中爆发出压抑不住的兴奋议论,好几个汉子已经开始摩拳擦掌,仿佛看到了满山的山货都变成了红彤彤的钞票。

气氛彻底热络起来,不知谁喊了一声:“别光聊了,来来来,支桌子,斗地主!”

立刻有人响应,很快,堂屋中央就支起了两张方桌,洗牌声哗啦作响。

年轻人都喜欢带点彩头,几毛钱一块的,图个刺激。

汪细卫也饶有兴致地围了过去,但他很快发现,有几个建筑队和沙场的年轻人,下的注码越来越大。

他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走到桌边,轻轻按住了一个正要扔出一张牌的队员的手。

“兄弟们,玩玩可以,但是有个规矩,我得先说清楚。”他的声音依旧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在我的队伍里干活的人,不允许大额赌博。不是在我这儿干的,我管不着,但只要跟着我汪细卫,就必须记着这条。”

他环视一圈,看着大家有些错愕的表情,继续说道:“大家辛辛苦苦在工地上、沙场里流汗,一个月下来能挣多少钱?最多也就两百块。”

“可你们看看,打牌打上头,一天一夜就能把一个月的血汗钱输个精光。这算什么?这是正经人该干的事吗?咱们的钱,要拿回家给老婆孩子,要盖新房,要过好日子,不是填在这种无底洞里的!”

一番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刚才还喧闹的桌子瞬间安静下来。

那几个下大注的年轻人脸上火辣辣的,羞愧地低下了头。

他们知道,细卫哥是为他们好。

“把注码改小,就当是娱乐,输赢几块钱,乐呵乐呵就行。”

汪细卫拍了拍那队员的肩膀,然后直起身,“谁要是违背了这条规矩,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自己离开队伍。”

没人再敢出声,大家默默地将桌上的大额钞票收了回去,换成了几毛的硬币。

就在这时,一股浓郁的肉香从厨房飘了出来。潘高园和杨春燕她们端着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走了出来。“别玩了,都准备吃饭了!”

饭桌很快被拼得长长的,菜肴摆得满满当当。

刚才关于规矩的小插曲,在美食和白酒的香气中迅速消散。

大家再次推杯换盏,进入了春节里最经典的环节——吃饭喝酒吹大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红光满面的汉子们开始吹嘘着自己今年的宏伟计划,从要种多少亩地,到要进山挖到多大的“山货王”,好几个小伙子还讲要争取修房子的名额。

笑声、劝酒声、吹牛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最朴实、最动人的新春交响乐。

热热闹闹的一天,就在这觥筹交错和欢声笑语中缓缓落下了帷幕。当客人们带着微醺的醉意和满心的希望散去时,夜色已深。

过了今天,明天开始,生活又将回归正轨。

该种地的要扛起锄头走向田野,该进沙场的要迎着晨风开始忙碌。

那条承载着全村希望的路,还得耐心等待,等待大地解冻,等待春暖花开,才能继续向前延伸。

而汪细卫知道,他和他的伙伴们,已经在这个新年里,为蛟乡的未来,埋下了最坚实、也最充满希望的种子。

他知道,一个属于蛟乡的新时代,正随着这新年的烟火,悄然拉开序幕。

而他自己,也要开始继续在修炼上继续努力,希望能够在今年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