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灵犀双照金丹彻,尘网千钧道自衡
石窟内,当最后一缕天光自穹顶裂隙隐去,深邃的夜色便温柔地笼罩了这片洞天。
然而,对于两位金丹修士而言,黑暗并非阻碍,他们的目力足以在微光中清晰视物,更能清晰地“看”到彼此身上那因修为精进而产生的微妙变化。
几乎是同时,汪细卫和静娴道长缓缓收功,周身萦绕的灵气光晕如潮水般敛入体内。
他们不约而同地睁开双眼,眸光在昏暗中相遇,竟比穹顶偶尔漏下的星辉更为明亮。
静娴道长清晰地感受到,汪细卫丹田内那枚金丹的气息愈发深邃难测。
混沌的气象仿佛蕴藏着天地未开时的奥秘,隐隐散发出的气息并非霸道,却带着一种令人心神摇曳、忍不住想去探究的奇异吸引力。
而她自身的内视则显示,她那枚原本就青翠欲滴的金丹,此刻更是绿意盎然,晶莹剔透得如同最上等的翡翠,内里流淌的精纯灵力几乎要满溢出来。
两人都未立刻突破到下一层大境界,但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自身道基的夯实与灵力的显着增长,更感受到了对方那不容忽视的进步。
无需言语,一种心有灵犀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
他们相视一笑,静娴道长唇角微扬,眼波柔和如水;汪细卫则挠了挠头,憨厚的笑容里带着满足与欣喜。
纵然已是寒暑不侵的金丹之体,他们还是依照着某种习惯性的“流程”,简单烹制了些灵鱼和刚刚抓来的熏肉,相对而坐,安静用餐。
食物入口,化作温和的灵气滋养着刚刚经历修炼的身体,更多是一种仪式般的陪伴与安宁。
餐后,他们如常去到洞外的水潭边。月色下的瀑布如银练垂落,潭水清冽。
两人以水净面,洗去并不存在的尘垢,冰凉的潭水触感让精神为之一振。
回到石窟,在那张新铺的、带着阳光气息的被褥上,他们自然而然地相对而坐,双手相抵,体内龙藩之术的功法悄然运转。
这一次,没有谁主动引导,也没有丝毫的迟疑或羞涩,一切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
宛如相处多年的道侣,仅凭一个眼神、一次呼吸的调整,便能洞悉彼此气机流转的节奏,默契地配合着功法的运行。
仿佛只需轻轻一拍,便能心领神会地调整到最适合当下状态的双修姿态。
这里乃是灵气充盈的洞天福地,此刻在龙藩之术这等玄妙功法的牵引下,周遭的灵气如同受到了帝王召见般,欢欣雀跃地奔涌而来,形成肉眼可见的乳白色灵雾,将两人身影笼罩。
精纯的灵气透过肌肤、经脉,源源不断地涌入他们体内,循着龙藩之术独有的路径运行。
在汪细卫阳刚的经脉中流转淬炼,又渡入静娴道长阴柔的经络内温养滋养,阴阳二气完美交汇,轮转不休,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完美循环。
更奇妙的是,两人白日里对“道法自然”的深刻体悟,此刻竟在不经意间融入了双修之中。
他们不再刻意引导灵力冲击关卡,而是顺应着灵气自身的流动特性,如同溪流归海般自然。
一些以往修炼中容易被忽略的细微经脉、隐蔽窍穴,在此刻“自然”之道的引导下,被重新“发现”并滋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和认知。
身体仿佛与天地大道更为契合,每一次灵气的循环,都像是在聆听大道的低语。
这一夜的修炼,不再是单纯的功力积累,更像是一场灵与肉共同参与的道法实践。
当黎明的微光再次透过裂隙洒入石窟时,两人几乎同时从深沉的修炼状态中缓缓退出。
睁眼的刹那,彼此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艳。
对方不仅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周身气息更是比昨夜浑厚凝实了不止一筹!
静娴道长细细内视,赫然发现,自己竟已悄无声息地突破到了金丹六层!
而汪细卫略一感应,也确认自己稳固在了金丹四阶的层次!
静娴道长心中震撼难以言表。在这龙藩之术与洞天福地的双重加持下,修炼速度简直快得不可思议!
这不仅仅是灵力数量的堆积,更是对大道认知的深化,对金丹品质的提炼,以及对肉身这座“渡世宝筏”更深层次的锤炼。
一切都在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她望向身旁眼神清亮、气息愈发沉凝的汪细卫,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愫。
有对大道可期的欣喜,有对身边道侣的依赖,或许,还有一丝对未来的一丝隐忧。
如此逆天的进境,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但此刻,她选择将这份隐忧压下,享受这突破后的宁静与满足。
时光在修炼中悄然流逝,又在俗世的烟火气中被清晰标记。
汪细卫虽将修炼放在了首位,但心中那根牵挂着家庭与事业的弦从未放松。
每隔三五日,当一次深层次的修炼周期结束,他便会趁着晨曦或暮色,身形如电地掠出石窟,悄然返回村里。
有时,他会在潘高园刚起床准备早饭时,带着一身清冽的山间气息出现在灶房门口,递上顺手采摘的、沾染着露珠的鲜甜野果,惹得潘高园又惊又喜,嗔怪他“神出鬼没”。
他会笨拙地抱起咿呀学语的秋葵,用新生的胡茬轻轻蹭女儿娇嫩的脸蛋,听着她咯咯的笑声,心中满是为人父的柔软。
也会检查一下钱够多的功课,用最简单质朴的道理点拨几句,看着孩子似懂非懂却认真点头的模样。
他也会去工地转转。
已是初冬,山风凛冽,工地上却依旧热火朝天。他看到陈阳和肖老三穿着厚棉袄,指挥着工人进行路基的最后的平整压实,进度甚至比原计划还要快上几分。
见到他来了,两人立刻小跑过来,脸上带着被冷风吹出的红晕,眼神却亮晶晶的,详细汇报着工程进展。
“卫哥,按照这进度,年底前把路基和垫层全部弄好没问题!”陈阳语气兴奋,但随即又有些无奈。
“就是这天儿越来越冷,水泥活儿是彻底没法干了,一上冻全得完蛋。只能等开春再铺路面了。”
汪细卫看着已经初具规模、蜿蜒向前的坚实路基,点了点头,拍了拍两人的肩膀。
“做得不错!天冷了就多注意兄弟们保暖,工期要紧,安全更要紧。剩下的,等明年开春再说。”
他目光扫过工地,看到工人们虽然辛苦,但精神头都很足,显然陈阳和肖老三管理得不错。
他也特意去了一趟砂石场。
这里的变化更大,靠近溪流的一片空地上,已经立起了两座制砖机,传出制砖机有节奏的轰鸣声。
赵大膀子和高前缸正带着一群新招的工人忙碌着,和水泥浆沙、制坯、码放、养护,一套流程已经初具雏形。
旁边,几间同样用新砖垒砌的工人宿舍也已初见轮廓,虽然简陋,但比起之前的窝棚,已是天壤之别。
见到汪细卫,赵大膀子搓着沾满泥灰的手,憨笑着汇报:“卫哥,你看!砖机都转起来了,这砖质量不错!等这几间宿舍盖好,兄弟们冬天就能住上暖和的屋子了!”
高前缸则递过来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原料采购和砖块出产的数量,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