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山里那点破事 > 第215章 辟路先行担风雨,棋逢对手见从容

第215章 辟路先行担风雨,棋逢对手见从容(2 / 2)

将两位心满意足的乡领导送出院门,汪细卫站在暮色中,心情却并未完全平静。

在刚才的闲聊中,他得知孙老四也拿下了一个一公里的路段的工程,而且对此颇为不满,嫌活儿太少。

更重要的是,孙老四同样搞了个砂石场,显然是要在原材料供应上跟他唱对台戏。

“一个砂石场供应五公里路,刚好能吃饱。现在冒出两个……这就是要竞争,要压价,意味着两家可能都吃不饱,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汪细卫微微蹙眉,心中盘算着。

不过,他很快又释然了。自己毕竟还有山货这条退路,资金也充裕,没有银行贷款的压力。

相比之下,孙老四的处境可能更艰难一些。

“罢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汪细卫深吸一口带着凉意的晚风,“他有他的阳关道,我有我的独木桥。大不了就是少赚点,稳扎稳打,见招拆招吧。”

想通了这一点,他转身回到温暖的屋内,将外面的纷扰暂时抛在了脑后。

这次承接乡里的修路工程,算是他真正意义上脱离师父荫庇,独当一面接手的第一桩大生意。

然而,这桩生意几乎在开始前就能预见到结果——多半是要亏钱的。

这种明知不可为而必须为之的处境,让他心头像是压了块石头,难免生出几分沮丧和压力。

“不行,不能这么想。”他暗自摇头,驱散心中的阴霾。

“路总是要自己走的,坑坑洼洼也得自己去趟。魏书记把这打样的路段交给我,是信任,也是考验。”

“如果这次拒绝了,或者办砸了,以后乡里有什么好事,恐怕就再也轮不到我汪细卫了。山货生意做得再大,在乡领导眼里,也抵不过能为乡里做实事的份量。”

想通了这一层,他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起来。既然接了,就要尽力做好。

师父年纪大了,不再亲自带队伍,但他手下那批经验丰富的老匠人、老师傅,可是宝贵的财富,必须请出来坐镇,依靠他们的技术确保工程质量。

同时,他也必须尽快建立起自己的班底,老人总会逐渐老去,年轻人才是未来的希望和力量。

回到院子,他没有停歇,立刻差人去把陈阳和肖易明肖老三叫来。

这两人是他比较看好的年轻后生,脑子活络,也有把子力气,之前就流露出想跟着他干的意思。

不一会儿,陈阳和肖老三就一前一后进了院子。

陈阳个子高些,显得精干;肖老三则敦实些,眼神里透着股踏实劲。

“细卫哥,你找我们?”陈阳开口问道,两人脸上都带着期待。

“嗯,”汪细卫点点头,示意他们在院里的石凳上坐下,“之前跟你们提过的修路队伍的事,你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陈阳和肖老三对视一眼,还是陈阳回答道:“细卫哥,我们私下是联络了些人,大伙儿听说有活干,积极性都挺高。”

“但是……这路具体啥时候修一直没准信,我们也就没敢把话说死,人员名单还没最终定下来。”

汪细卫理解他们的顾虑,直接给出了明确指令:“现在准信来了。路马上就要修,我们负责从乡政府门口开始往县里方向的两公里。你们俩抓紧时间,把人给我拉起来!”

他语气严肃起来:“我要知道,技术指导谁能担当?夯土、砌石、测量放线,这些关键岗位上,我们的中坚力量是谁?”

“辅助的小工需要多少?每个施工小组,哪怕只是三五个人,也必须给我明确一个负责人!”

“你们俩开动脑筋,给我拿出一份详细的施工计划来,怎么分段,怎么衔接,用什么工具,需要多少材料,心里都要有数。目标只有一个: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减少我们的损失!”

陈阳和肖老三听得连连点头,脸上既有压力,也有兴奋。这可是实打实的机会!

陈阳想了想,问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细卫哥,那……工钱怎么算?好多人都私下问过我们,我们也不好乱答。”

汪细卫沉吟片刻。他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这项目本就是微利甚至亏本,工钱给太高不现实,但也不能寒了乡亲们的心。

“这次修路,是为了乡里,也是为了咱们自己的口碑,挣钱是其次。”

他坦诚地说道,“跟大家讲清楚,咱们这是为民造福的工程,利润薄。工钱就定普工每天五块钱,技工每天十块。中午管一顿饱饭。愿意干的,就来;觉得少的,也不强求。”

这个工钱标准在当时的农村,属于中等偏上,加上管一顿午饭,算是很有吸引力,尤其对于农闲时的劳动力而言。

既然魏书记需要他打样,那就不能搞成花架子,反正是要亏一些,也就不在乎,那就干脆按照形象工程来搞,搞出自己名声来!

“明白了,细卫哥!我们这就去办!”陈阳和肖老三齐声应道,干劲十足。

汪细卫负责的这两公里路,是从乡政府所在地起始,向县城方向延伸。

这是魏书记特意交代的“门面路段”,要求他做出样板来。

这段路的优点是地势相对平坦,土方量大但石方量小,不需要动用炸药开山劈石,施工难度和危险性都降低不少。

但缺点也同样明显:路线会占用沿途少量农田和宅基地,需要频繁与村民协调沟通,这事儿虽然以乡里出面为主,但具体施工时摩擦肯定少不了,需要他耗费大量精力去斡旋。

加之这里是交通要道,人流量大,施工必然会影响到过往行人和车辆,如何疏导、如何确保安全,也是个大问题。

将这些优劣势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汪细卫心里反而渐渐有了底。

事情就怕看不清,一旦看清楚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协调占地,那就耐心磨嘴皮子,该补偿的按规矩补偿;影响交通,那就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分段施工,尽量留出通道……

他将组建队伍和制定初步计划的重任交给了陈阳和肖老三,这既是对他们能力的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能力拉起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有没有魄力去协调处理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琐事和突发状况。

如果他们不行,那他就必须尽快物色新的人选。工程不等人,他汪细卫的起步之路,注定充满了挑战。

既然要得罪人,那就干脆点。越是瞻前顾后,越是成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