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指厨房,“我和细能想,吃完早饭就先动手拆旧灶。郑师傅外地来的,估摸晌午才到。咱先清理干净,他来了直接就能干活,省时间。”
李池卫叼着旱烟袋,眯眼笑了,皱纹里满是慈祥与信任,被徒弟惦记着伺候,实在是心情舒坦。
“你这孩子,这种干活的事,你自个儿掂量着办就行,还问俺这老头子干啥?这屋你俩就当自己家,咋顺手咋弄!”话语里是全然的放手。
汪细卫笑了:“得嘞!有您这话我们就放心干了。”他带着汪细能进厨房。
师娘正系着围裙忙碌,锅里稀饭咕嘟冒着米香,另一边麦面饼子焦黄诱人。
“师娘,我们吃完早饭就拆灶了,先跟您说声,别吓着。”汪细卫笑道。
师娘利落地翻着饼子,回头笑:“拆吧拆吧!看了你家那灶,早就想换个一样的,赶紧换新的!就是辛苦你俩了。”
“应该的。”兄弟俩应声,先去后院清理那堆闲置的砖块。
简单早饭过后,兄弟俩一抹嘴就开工。汪细卫指挥:“细能,先把院里砖头搬墙角,别碍事,我先拆灶。”
“好嘞!”汪细能干劲十足。阳光渐烈,很快两人额头冒汗。
砖块碰撞哐当作响,拆灶的吭哧声此起彼伏,小院充满忙碌活力。他们说笑着,时间飞快流逝。
刚清理差不多,院门响起大狗子的嬉闹声和叫人声。
潘高园脸色红润的不像话,一手牵一个娃,背上还背着一个,笑吟吟进来。
“嫂子来了!”汪细能直腰打招呼。
潘高园笑道:“听说今天拆灶垒灶,大事!我带孩子们来瞧瞧能帮啥忙,也让他们撒欢儿。”
说着挽袖子走向师娘,“师娘,这几天灶台支哪儿?我搭把手。”
师娘乐呵指指枣树下:“就那儿吧,搭个临时的,方便!”
两个女人很快忙碌起来,大狗子在院里好奇跑闹,不时去捡块砖,不时进厨房看灯光下弥漫的灰尘,添了几分童趣热闹。
近午时分,院外传来陌生招呼声。
一个骑着自行车,肩挎旧工具包、衣着干净利落的中年男人出现门口,正是郑师傅。
汪细卫赶紧迎上:“郑师傅,您可算来了!一路辛苦!”
郑师傅笑着点头,往厨房一瞥,惊讶:“哟!旧灶都拆大半了?这速度真行!可给我省大力气了!”
他看着清理得七七八八的灶台位置,满面笑容。
汪细卫憨厚一笑:“就想着您来了能直接上手,不耽搁您功夫。”
接下来两天,小院热火朝天。
郑师傅手艺老道,动作行云流水。汪细能全神贯注,眼睛像长在郑师傅手上。
他牢记哥哥的话:看校准水平、瓦刀抹灰、错缝砌砖,尤其细察灶膛弧度、火膛距离、烟道角度光滑度。
他假借递工具搬砖,凑近偷师,默记于心。
汪细卫则主要在旁砌操作平台和两个洗菜池,周到实用。
只在郑师傅操作一些他以前还有些不太确信的部位时,才停活凑近观摩。
两天后,崭新结实、设计合理的新灶台落成。
师娘迫不及待试火,火苗噼啪欢快,顺烟道溜走,锅底受热均匀,乐得她连连夸赞。
最后,汪细卫掏出早备好的五十块钱,郑重递给郑师傅:“郑师傅,辛苦您!手艺真是这个!”他翘起大拇指。
郑师傅客气接过,寒暄几句便骑上他的自行车告辞离开。
汪细能站在一旁,眼睛直勾勾盯着那五十块钱进了别人口袋,内心浪潮翻涌。
两天,五十块!这数字在他脑中轰鸣。
他飞快计算:就算自己手艺初成,一个灶只收三十、二十,也比工地风吹日晒扛水泥强得多、快得多!还是受人尊重的技术活!
他望着哥哥检查新灶台那专注满意的侧脸,骤然深刻理解了哥哥的话。
哥哥说得对,有门技术,真比什么都强!
这不仅是手艺,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财之道!
他学习的渴望从未如此炽烈,眼中燃起对未来的希望之光。
他回头跟着汪细卫继续帮着做操作台面,这也得学,学好了帮别人做的时候,可以额外的多一笔收入。
小院里,新灶台散发着泥土石灰的气息,混合饭菜香,弥漫着劳动后的满足与崭新憧憬。
全部完工,师娘看着自家变得宽阔明亮的厨房,嘴角忍不住翘到了天上。
“哎呀,你们这可算是让我省心了,去年那炉子弄好了我眼睛就好了大半,这省柴灶做好,我眼睛就不会有问题了。”
潘高园拉着师娘的手抱怨:“说了让您老人家去我那边住几天,这边弄好了再回来,您就是不答应,这两天您可是遭罪了。”
师娘笑着说:“遭啥罪哦,搞集体那些年吃不饱饭才叫遭罪,你们这些年轻娃娃不懂事呢!”
周末了,愿大家周末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