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山里那点破事 > 第113章 箸落寒檐亲义尽,匠心破障引春晖

第113章 箸落寒檐亲义尽,匠心破障引春晖(2 / 2)

火塘里的火噼啪作响,映照着夫妻俩平静而充满希望的脸庞。

屋外是凛冽的寒冬和未知的来年,屋内是温暖的炉火和握在手中的踏实未来。

过去的艰辛与无奈,仿佛都在这温暖的守岁夜里,化为了对明天更深的期盼和力量。

一九九一年的大年初一,在零星几声炸药包的爆响中悄然到来。

拜年的行程和去年相差无几,但汪细卫和潘高园怀里多了个需要紧紧包裹的小秋葵。

而大狗子则是惦记着磕头要红包,他压根还不知道红包有啥用,别人给他小家伙乐得见牙不见眼。

在汪家坳老杨家吃过午饭,汪细卫一家便带着非要跟来见世面的杨春燕,赶往师傅李池卫家拜年。

杨春燕如今可是潘高园手下的“得力干将”,去年半年就挣了八百多块,这在村里姑娘里可是头一份。

她心里门儿清,园姐和卫哥这条大腿必须抱紧,给李师傅拜年,既是礼数,更是心意。

到了师傅家,师娘依旧热情地张罗着倒茶拿糖果,但汪细卫很快就注意到,师娘的眼睛比去年红肿得更厉害了,时不时就用袖口去擦眼泪,看东西也眯缝着眼。

“师娘,您这眼睛……”汪细卫关切地问。

师娘摆摆手,勉强笑了笑:“老毛病了,不碍事。就是这冬天屋里老是烧柴火,烟熏火燎的,呛得厉害,眼睛就老是流泪,又干又涩,见风就更难受。去卫生院看了几回,就给点眼药水,滴了也没啥大用。”

看着师娘难受的样子,汪细卫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知道,根子就在这日夜燃烧的柴火上。厨房的烟、火塘的烟,长年累月地侵蚀着师娘的眼睛。

潘高园和杨春燕一看这情形,立刻默契地行动起来,连推带劝地把师娘按到客厅的椅子上坐下。

“师娘,您今天就歇着,尝尝我们的手艺!”说着,两人就系上围裙,钻进了厨房,开始忙活晚饭。

汪细卫坐在火塘边,和师傅聊着工地的事、家里的事,但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跳跃的火苗和袅袅升腾、偶尔被风吹回屋里的青烟。

他眉头微锁,脑子飞快地转动着:厨房还好说,现在有新式的省柴灶,能关上灶门,让烟从烟囱走。可这火塘怎么办?

家家户户冬天就指望它取暖、烧水、偶尔炖个菜,离不开,可这烟也太呛人了,而且屋里都是满屋子灰,一会不擦就是厚厚一层。

能不能也给火塘做个罩子,把烟导出去?

可火塘敞开着才暖和得快,要是像灶那样封起来,火苗蔫蔫的,半天烤不热屋子,改了也没意义。

怎么能既留住热量,又赶走烟雾呢?他盯着火塘,陷入了沉思,连师傅的话都没听清。

李池卫看着徒弟盯着火堆发愣,半天不搭腔,用烟杆轻轻敲了下他的胳膊:“嘿!想啥呢?魂儿让火勾走了?”

汪细卫这才猛地回过神,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师傅,对不住,走神了。”

“我是在想……能不能想个法子,做个什么东西,能把火塘这烟啊气啊的,都给它引到外面去,别在屋里呛人,同时还能让屋子暖和得快。可想半天,也没琢磨出个好主意。”

李池卫一听,眼睛顿时亮了,用力一拍大腿:“哎!你这脑子活络!这是个好想法啊!我自个儿烤火烤惯了,都没往这上头想过!”

他兴奋地吸了口烟,提示道:“你想想,在工地上,冬天那些怕冷的伙计们,都是咋凑合取暖的?”

汪细卫皱着眉回想:工地上……不就是随便找个背风的地方,捡点柴火树枝,或者是不用的废材料拢一堆火,大家围着烤吗?跟这火塘也没啥区别啊?

李池卫见徒弟还没开窍,忍不住笑着拿烟杆虚点了他一下:“油桶啊!傻小子!忘了?那些家伙不是老爱找个废油桶,把柴火扔进去烧,那铁皮桶一会儿就烤得滚烫,大家不就都凑在油桶边上取暖吗?那烟可是顺着桶口往上走的!”

“啪!”汪细卫猛地一拍自己脑门,恍然大悟,“对啊!油桶!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他脸上瞬间迸发出兴奋的光彩。

思路一打开,师徒俩立刻来了劲头。李池卫找来纸笔,两人就着昏暗的灯光,趴在桌上开始写写画画。

“咱们参考省柴灶的原理,但得改改。”汪细卫一边画一边说,“桶底得留空,垫高,方便进风掏灰。”

“对,里面得做个炉箅子,柴火架起来烧才旺。”李池卫补充道,“桶身中间开个大口子做添柴口,还得带个能开关的门。”

“最关键的是上面!”汪细卫在桶顶画了根管子,“得接根铁皮烟囱,直接把烟引出屋外!桶身烧热了,就能散热取暖!”

“桶口不能全封死,不然没法烧水炖菜了……得做个活动的盖子,平时盖着逼烟走烟囱,要用的时候还能打开……”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时而争论,时而赞同,完全沉浸在设计的世界里。

直到潘高园和杨春燕端着饭菜出来,喊他们吃饭,师徒俩才意犹未尽地停下笔,纸上已经画满了一个粗糙但结构清晰的油桶炉子草图。

饭桌上,两人还忍不住继续讨论着细节。李池卫看着妻子那双红肿流泪的眼睛,心里下了决心。

他放下筷子,一锤定音:“就这么干!初四!细卫你初四就过来!咱爷俩就先在我家这火塘上动手,把它改了!就用这个油桶炉子试试!”

他语气坚定:“成不成功另说,总得试试!路子肯定是对的,就算一次不成,咱们再改!总不能让你师娘年年冬天受这罪!”

看着师傅眼中既有对妻子的心疼,也有对尝试新事物的决心,汪细卫重重地点了点头:“好!师傅,初四我一准来!”

吃完饭,又仔细商议了一些细节,汪细卫一家才和杨春燕告别师傅师娘,踏着夜色回家。

寒风依旧刺骨,但汪细卫心里却热乎乎的,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期待和与师傅一同攻坚的干劲。

他自己都没有料到,这还弄成了一个生意……

一万一千字送上,就求各位给一个五星好评!新书推荐期,五星好评很重要,请喜欢的朋友帮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