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距离陈掠影初步领悟“生灭流转”之妙,又悄然过去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是他在基地深处那片与世隔绝的静修之地,度过的最为平静、却也收获最为丰硕的一段时光。
每日的修炼,早已成为融入骨髓的本能。清晨的“溯源静桩”,他已能轻易进入物我两忘之境,心神与丹田内的混沌原点共鸣,感受着那生灭不息的宏大韵律,自身仿佛也化作了这韵律的一部分。上午的理论研习,他与地藏教官、林墨的探讨愈发深入,开始触及一些关于“规则碎片”、“维度投影”、“因果线”等更加玄奥的概念。虽然大多依旧如同雾里看花,却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认知边界。
而下午的实践修炼,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彻底隔离的静修室内,陈掠影对混沌气流的掌控已非昔日可比。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形态控制或“观灭”练习,而是开始尝试更加精细、更具目的性的“演化”。
他盘膝坐在静修室中央,掌心向上,意念微动。一缕灰蒙蒙的气流自指尖缓缓渗出,不再变幻不定,而是随着他心念流转,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当他心念专注于“生发”之意时,气流的色泽会变得略微明亮,边缘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嫩绿光晕,散发出微弱的生机波动,轻轻拂过一株特意准备的、濒临枯萎的灵植幼苗,那幼苗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了一丝活力,叶片舒展,虽然效果短暂,却已堪称奇迹。
而当他心念转向“肃杀”之念时,气流瞬间变得深沉内敛,颜色转为暗灰,透出一股万物凋零的寂灭之意。引导这缕气流靠近一块顽石,石头表面并不会立刻湮灭,而是迅速失去光泽,质地变得酥脆,仿佛经历了千万年的风化。
更进一步,他开始尝试模拟基础的属性。心念凝聚“炽热”,气流温度便会悄然攀升,周围空气微微扭曲;心念转向“锋锐”,气流边缘便会凝聚出一丝无坚不摧的锐意;心念沉静如“水流”,气流则变得柔韧绵长,具备了一定的渗透性。
当然,这些演化都极其初级和微弱,维持时间短暂,消耗心神巨大,且无法同时兼具多种特性。但每一次成功的尝试,都让陈掠影对混沌之力“演化万物”的特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调配颜料的画师,虽然笔触稚嫩,却已经触摸到了描绘世界的门槛。
地藏教官对他的进步速度感到震惊,但要求也愈发严格。“演化之道,在于‘意’与‘气’合,心念纯粹,方能显化真形。你如今只得其形,未得其神。需知混沌化生万物,并非简单模仿其表,而是要领悟其内在的‘道’与‘理’。火焰的炽热源于粒子运动之剧烈,流水的至柔在于分子间作用力之微妙……你要追求的,是那个‘一’,而非表象的‘万’。”
陈掠影深以为然,不再急于追求演化的复杂与华丽,而是沉下心来,反复练习最基础的几种形态变化,用心去体会每一种形态背后所蕴含的细微规则差异。他的心境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打磨中,变得愈发澄澈通透,对混沌原点的感应也如臂使指。
然而,这片静修之地的安宁,终究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间歇。外界的风,已经越刮越紧。
林墨带来的情报越来越不容乐观。归墟教在深渊回廊受挫后,并未偃旗息鼓,反而在世界各地更加活跃,频繁制造血腥事件,似乎在筹备某种更大的阴谋。几个大型异能世家和隐秘组织的摩擦日益加剧,资源争夺趋于白热化。更令人不安的是,近期全球范围内的灵脉异常波动频率显着增加,多处远古遗迹出现不明原因的活性化迹象,仿佛有什么沉睡的庞然大物正在苏醒。山雨欲来风满楼,一种大战将至的压抑感,笼罩在每一个知情者心头。
雷昊和孙小灵来看他的次数明显减少,即便来了,也是行色匆匆,身上带着未散尽的硝烟味和掩饰不住的疲惫。从他们零星的交谈中,陈掠影得知,“守夜人”的压力巨大,四处救火,伤亡数字不断上升。基地内的气氛也日渐凝重,巡逻队的眼神更加锐利,物资调配更加频繁。
“小子,外面越来越不太平了。”一次,雷昊灌下一大杯能量饮料,抹了把嘴,难得收起了大大咧咧的表情,压低声音说,“听说上面对你的情况很重视,但也催得紧。恐怕……你这清净日子,过不了太久了。”
陈掠影默然点头。他早已有此预感。力量的提升,不仅仅是为了自保,更意味着责任。当风暴来临,他不可能永远躲在这避风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