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白果村Part1(1 / 2)

“每一枚金币都有两面——一面是昭然若揭的价码,另一面是密不透风的谎言。”

—— 黑金议会·缄默法则其一

=============================

晨光如同细腻的金沙,穿透了翡翠密林边缘愈发稀疏的树冠,不再是永青王国腹地那般被层层叠叠的枝叶撕扯成破碎的光斑,而是成片地泼洒下来,照亮了前方逐渐开阔的天地。

一心轻轻勒了勒缰绳,身下的林地马打了个响鼻,顺从地放缓了步子。

空气的味道变了。

身后是密林独有的、饱含腐殖质与草木清甜的湿润气息,仿佛每一口呼吸都能品尝到生命本身的蓬勃。

而前方,来自自由市同盟疆域的风,则带着更明显的干燥土腥气、隐约的牲畜味道,以及一种...属于人间烟火的、杂糅的气息。

温度也悄然降低了几分。

翡翠密林如同一个巨大的天然温床,庞大的灵脉与无尽的植被共同维系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气候,即便是在布里恩特的冬季,林中也多是凉意而非严寒。

但一旦踏出这片绿色的庇护,微风拂过裸露的脖颈,已带着清晰的寒意,提醒着旅人时令已入深冬。

一心的目光扫视着前方。

这里像是两个世界交锋后形成的缓冲带,不再有永青境内那种近乎原始的、被古树绝对统治的压迫感,也尚未出现圣银教廷国腹地那种被田垄严格切割的、带着僵化秩序的“规整”。

地貌变得柔和,起伏的丘陵上,林木、田野与零星的人类聚落交错分布,呈现出一种混杂而富有生机的格局。

一些田地里残留着收割后的麦茬,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一心翻开胸口的EUd手机,拉动着附近的人类聚落图,而就在那战术地图背后,曾短暂传来德雷克中校的加密信息。

内容简明扼要,圣银教廷与威斯派利亚联邦疑似在近期已签署重要协议,负责监视的odA小队也曾报告,其原件已转移,目的地极大概率是自由市同盟境内的永恒档案馆。

那个被伊瑟拉·翠影描述为“存放着教廷不愿为人所知的禁断秘辛”的地方。

而中校的意志即是——尽可能搜集到原件的线索,如果能直接找到原件,便能确定那两国之间确切的合作,为赛诺特拉后续的战略决策提供关键依据。

“永恒档案馆...”一心在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看来,无论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还是为了兑现对赛琳娜·银辉的承诺,查明她堂姐被“净化”的真相,他都有必要去那座传闻中的“资本圣殿”黑金城,去会一会这个神秘的机构了。

至于盘缠,精灵女王对根脉守望的赏赐颇为丰厚,他只取了其中一小部分金币和若干银币、铜币作为路费,其余都留给了前哨,如今囊中虽不阔绰,但也足够支撑一段时间的调查。

思绪收回,他最终轻轻一夹马腹,马儿再次迈开步子,沿着一条被车辙和脚印压实、通向东方的土路前行。

pVS隐蔽斗篷的纳米纤维在寒风中微微飘动,只呈现出一种不起眼的灰褐色,与他伪装的“行商”身份相得益彰。

斗篷下,作战装备的硬朗线条被巧妙掩盖,只有t-VIS护目镜后的绿眸,依旧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

路过的农夫穿着厚实的粗布棉袄,扛着农具,好奇地打量了一眼这个牵着马、风尘仆仆的独行旅人,随即又低下头,专注于自己的生计。

这里的氛围确实与圣银教廷国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以及永青王国那种优雅而疏离的感觉都不同,显得更为...务实,甚至有些杂乱。

随着日头偏西,气温又下降了些许。

在翻过一道长满枯黄草茎的缓坡后,一片依偎在浅山谷地中的村落出现在视野尽头。

几十栋低矮的木质和夯土房屋毫无规律地散落在坡地上,屋顶铺着干燥的草原茅草,看上去厚重而保暖。

村落没有围墙,只有一圈象征性的、用来防止野兽的简易木篱。

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口那棵巨大的、形态古拙的树木,即便在冬季,枝头也挂满了累累的、乳白色的果实,像是一盏天然的路标。

白果村。

关于这里的信息并不多,只知道是一个标准的边境混居村落,多种族,消息相对流通,对于初来乍到、需要了解自由市同盟风向的他而言,是一个理想的初步落脚点和情报源。

他牵着马走进村子,脚下的道路是夯实的泥土地,冻得有些硬。

几个半兽人孩童正在追逐嬉戏,他们有着毛茸茸的耳朵和尾巴,穿着打补丁的棉衣,看到一心这个生面孔,停下脚步,带着几分好奇与警惕打量着。

远处,有人族农妇在井边打水,木桶碰撞井沿发出沉闷的响声。一切都透着边陲之地特有的、粗糙的活力。

无需过多询问,村里唯一兼营酒馆生意的“白果与烟斗”旅店很好找——那栋略显歪斜的两层长屋是村里最显眼的建筑,门口挂着一块被风雨侵蚀得发白的木牌,上面用粗糙的笔触画着一只烟斗和几枚圆果。

一心将马拴在门外的简易马桩上,推开那扇厚重的、带着裂缝的木门,迈步走了进去。

混杂着麦酒、炖煮食物、烟草以及汗味的热浪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户外的寒意。

这里的光线有些昏暗,只有壁炉里跳动的火焰和几盏冒着黑烟的油灯提供照明。

一层是喧嚣的公共区域,摆放着七八张粗木桌椅,此刻坐了六七成满。

顾客种族各异,多是些看起来像是本地农民、雇工和行脚商的人,高声谈论着收成、物价或是旅途见闻。

一心习惯性地走向一个靠墙的、能观察到整个大厅的位置,将背包放在脚边,虽然自己的行头有些许“现代化”,但这在这里足以被理解为某种“异域风格”的行商装扮。

他的目光扫过大厅,注意到门口内侧的墙壁上,钉着一块饱经风霜的橡木板,上面贴着几张字迹不一的手写纸张——大抵是村庄自发的布告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