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鹏,这是小姨夫给你的礼物。”周航递给陈志鹏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里面是一套精装版的《鲁迅全集》,“知道你喜欢文学,希望这套书能对你有帮助。念熙总在我面前说,你上学时语文就好,现在考上北大中文系,真是实至名归。”
“谢谢小姨夫,我正想要这套书呢!”陈志鹏惊喜地说道,他一直很喜欢鲁迅的作品,这套精装版的《鲁迅全集》他盼了很久。江念熙拉着陈志鹏的手,笑着说:“小姨教语文这么多年,最得意的学生就是你!以后到了北大,可不能放松语文学习,有什么文学上的问题,随时跟小姨探讨。对了姐,我上次跟你说的,想让龙华小学和‘启智教育’搞个合作,让机构的老师来学校做公益讲座,你那边落实得怎么样了?”
“正在对接呢,校长也很支持,说能让孩子们多学东西。”江念初笑着回应,“到时候还要辛苦你和苏晓在中间协调。”苏晓连忙摆手:“都是为了孩子,不辛苦。我还想跟你请教一下作文辅导的技巧,好多家长都希望孩子的写作能再提高些。”
家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话题离不开陈志鹏的成长、“启智教育”的过往和龙华小学的教学。江哲想起自己年轻时创办教育机构的不易,当初没有场地,就把家里的客厅腾出来;没有生源,就挨家挨户去宣传,凭着一股“要让孩子有好出路”的执念,硬是把“启智教育”办了起来。“那时候阿鹏才三岁,坐在教室里看我讲课,不哭不闹,就拿着小本子瞎画,没想到现在真考进北大了。”江哲笑着回忆,眼里满是感慨,“后来他去龙华小学上学,我就知道,有好学校、好老师带着,这孩子错不了。现在念熙和苏晓也去了龙华小学教书,咱们家跟教育的缘分真是剪不断。”
苏敏则记得,陈志鹏上小学时,每次放学都要去教育机构待着,江哲一边批改作业,一边教他背古诗,“那时候就看这孩子有出息,坐得住,肯用功,跟他外公一样执着。后来念熙教他语文,苏晓教他数学英语,都是自家人,教得也用心,我们做长辈的特别放心。”林晚星笑着补充:“可不是嘛,念初接手机构后,忙得脚不沾地,念熙和苏晓就多帮着照看阿鹏和几个孩子的学习,咱们家的孩子,都是在教育的氛围里长大的。”陈斌也插话:“我还记得机构第一次出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你爸高兴得请我们喝酒,说自己的心血没白费。现在阿鹏考了北大,念熙和苏晓在龙华小学也教得有声有色,咱们家真是书香门第、教育世家!”
江逸晨和周航也凑过来,聊起工作中的趣事,又说到教育孩子的心得。“我整天忙破案,陪暖暖的时间少,多亏了苏晓,把孩子教得这么好,学习不用操心,性格也开朗。”江逸晨语气里满是对妻子的感激,“龙华小学的老师都很负责,尤其是念熙和苏晓,把学生当自己孩子一样,我们做家长的特别安心。”周航点点头:“是啊,庭萧总跟我说,小姨的语文课特别有意思,美术课能画各种各样的画;苏晓老师的数学题讲得特别透彻,英语发音也标准。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是孩子们的福气。”
孩子们则在客厅里玩耍,陈语安和陈语宁带着江暖暖、周庭萧一起聊龙华小学的趣事。“小姨的美术课我们画了故宫,她还教我们写毛笔字呢!”陈语安兴奋地说。江暖暖接着说:“我舅妈教我们唱英语歌,还带我们做数学游戏,一点都不枯燥!”周庭萧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我最喜欢小姨讲的鲁迅故事,现在表哥考上北大中文系,我以后也要学文学,跟表哥、小姨一样厉害。”四个孩子叽叽喳喳,满是对学校和老师的喜爱,也满是对陈志鹏的崇拜。江景郉和周清禾则在一旁摆弄着玩具,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给热闹的客厅添了几分童真。
江念初、苏晓和江念熙则忙着准备水果和点心,一边忙碌一边聊教学和机构管理。“姐,你现在又要管机构又要顾家里,太辛苦了,不行就雇个专门的行政人员帮你分担。”江念熙心疼地说。“我也在考虑呢,”江念初擦了擦手,“主要是机构里的事,我总想着亲力亲为,毕竟是我爸一辈子的心血,怕别人做不好。”苏晓也说道:“姐,你放心,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比如整理家长资料、统计学生信息,我随时能来,我对这些流程也熟悉。而且我和念熙在学校,也能帮机构宣传宣传,好多家长都信任我们。”江念熙点点头:“是啊,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肯定能把机构和学校的合作搞好,让更多孩子受益。”
中午十一点半,升学宴正式开始。“锦绣阁”的宴会厅里张灯结彩,红色的横幅上写着“祝贺陈志鹏同学金榜题名考入北京大学”,格外醒目,横幅下方还挂着“启智教育 立德树人 桃李芬芳”“龙华小学 笃行致远 薪火相传”的小条幅,是江哲特意让人加上的。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陆续到场,其中不少是“启智教育”的老学员家长,还有龙华小学的领导和同事,纷纷向陈家人道喜鹏金榜题名的大喜日子,也是咱们陈家、江家的荣光!”老人的声音洪亮有力,压过了席间的喧闹,“我这辈子就认一个理,教育是能改变命运的大事。当年办‘启智教育’,就是想让咱小城的孩子有书读、读好书,如今阿鹏考上北大,念熙、苏晓在龙华小学教书育人,孩子们在校园里茁壮成长,这就是最圆满的答卷!”
他抬手敬向满座宾客,眼中闪着泪光:“感谢各位亲友捧场,更感谢龙华小学的各位同仁,是你们的用心教导,让孩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感谢所有信任‘启智教育’的家长,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坚持的底气!在此,我敬大家一杯,祝阿鹏前程似锦,祝‘启智’与龙华小学携手共进,祝所有孩子都能学有所成!”
掌声雷动,宾客们纷纷起身回敬,杯盏碰撞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陈斌紧随其后,憨厚的脸上满是自豪:“我没啥文化,这辈子就盼着孩子有出息。阿鹏没让我们失望,这离不开他外公的言传身教,离不开念初夫妇的悉心照料,更离不开龙华小学和‘启智教育’的培养!我也敬大家一杯,祝咱们的教育事业越办越好,祝孩子们都能像阿鹏一样,考上理想的大学!”
轮到陈志鹏时,少年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席间的亲友、师长,眼神坚定而温热:“谢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谢谢爸妈的辛苦付出,谢谢二舅、小姨夫的鼓励,更谢谢小姨、二舅妈这些年的教导。”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的赤诚,“在龙华小学的日子,是小姨的语文课让我爱上文学,是二舅妈的数学课教会我严谨;在‘启智教育’的时光,是外公的执念让我明白坚持的意义。到了北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也会常回来看看,为母校、为‘启智’尽一份力!”
话音刚落,陈语安和陈语宁就捧着贺卡跑上台,大声念道:“祝哥哥燕园逐梦,前程似锦!祝龙华小学桃李满天下,祝启智教育越办越红火!”姐妹俩的童声清脆悦耳,引得全场又一阵欢笑。江暖暖和周庭萧也跟着喊道:“我们要向表哥学习,考上好大学,当好老师!”
宴席间,一道道佳肴陆续上桌,清蒸鲈鱼鲜爽嫩滑,寓意“鱼跃龙门”;红烧肘子色泽红亮,象征“红红火火”;糯米丸子圆润饱满,代表“团团圆圆”。亲友们推杯换盏,聊着家常,说着祝福,话题始终绕不开陈志鹏的未来、教育的传承。
龙华小学的校长握着江哲的手,感慨道:“江老,您创办‘启智教育’,为孩子们铺就了求学路;念熙、苏晓两位老师在学校兢兢业业,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好学生,如今阿鹏又为学校争光,你们一家真是教育界的榜样!”江哲笑着回应:“校长过奖了,做教育就是凭良心,只要能让孩子受益,我们做什么都值得。以后‘启智’和学校的合作,还要多劳您费心。”
“启智教育”的老学员家长也凑过来,握着江念初的手说:“江老师,当年我家孩子在您这补课,成绩提上去不少,现在也考上了重点大学。如今您又和龙华小学合作,真是为咱们小城的孩子办了件大好事!”江念初笑着道谢:“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也会继续把教学质量抓牢,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江逸晨和周航被一群年轻同事围着,听他们打听“启智教育”的课程,纷纷笑着说:“放心把孩子送过去,都是自家人办学,教学质量绝对靠谱,还有念熙、苏晓两位优秀老师把关,错不了!”
孩子们则围坐在另一桌,一边分享着甜点,一边畅想着未来。陈语安说以后要当语文老师,像小姨和妈妈一样;陈语宁想当数学家,跟二舅妈学本领;江暖暖立志要考北大,跟表哥做校友;周庭萧则说要研究文学,把鲁迅的作品读遍。稚嫩的话语里,藏着对教育的敬畏,对未来的憧憬。
夕阳西下,暑气渐消,升学宴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宾客散去,陈家人围坐在客厅里,陈志鹏抱着爷爷奶奶送的钢笔,摩挲着小姨夫送的《鲁迅全集》,心里满是感动。江哲看着满屋子的亲人,看着墙上“启智教育”的锦旗和龙华小学的合照,笑着说:“咱们家的教育传承,就像这宴席上的菜,越品越香,越传越久。阿鹏去了燕园,要带着这份传承好好干;念初、念熙、苏晓,要把‘启智’和学校的事办好,让更多孩子受益。”
江念初点点头,眼中满是坚定:“爸,您放心,我们一定守好这份初心。”陈志鹏也站起身,目光灼灼:“外公,爸妈,小姨,二舅妈,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在北大好好深造,将来回来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夜色渐浓,小城的灯光温柔亮起,陈家的客厅里依旧暖意融融。这场升学宴,不仅是对陈志鹏金榜题名的祝贺,更是一个教育世家的传承与守望——从江哲创办“启智教育”的初心,到江念初的坚守、江念熙与苏晓的深耕,再到孩子们心中萌芽的教育梦想,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与期盼,都藏在这场家宴里,融在对未来的期许中,伴着燕园的晨光,向着更远的远方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