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473章 江哲受邀课程里的荣光与家庭相册

第473章 江哲受邀课程里的荣光与家庭相册(1 / 2)

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在客厅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气,混合着刚泡好的龙井茶汤的清冽,格外沁人心脾。74岁的江哲坐在沙发正中央,精神矍铄,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满足的笑意。他刚从千里之外的首都参加完全国教育高峰论坛回来,随身的深蓝色公文包里,除了论坛的学术资料,还小心翼翼地装着一本烫金封面的纪念相册。

“爸,快给我们看看,论坛上的照片拍得怎么样?”43岁的江念初凑上前,语气里满是期待。她穿着米白色的针织开衫,长发松松地挽在脑后,鬓角已染上风霜,却丝毫不减职场女性的干练与温婉。作为国内知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她这次也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参与了论坛的分论坛讨论,只是日程安排紧凑,没能和父亲在主会场同框合影,心里多少有些遗憾。身旁,12岁的儿子陈诺正捧着平板电脑,闻言也抬起头,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好奇:“外公,我想看您在台上讲话的样子,同学都说我外公是教育界的大名人呢!”陈诺继承了母亲的细腻和父亲的沉稳,成绩优异,尤其喜欢听江哲讲过去的教书故事。

46岁的陈屿端着一碟洗好的水果放在茶几上,笑着附和:“是啊爸,您这次在台上发言,我们可是通过直播全程看完了,弹幕里全是夸您思路清晰、观点独到的,都说姜还是老的辣。”他身形挺拔,眼角带着些许细纹,却更显沉稳可靠,顺势坐在江念初身边,自然地揽住妻子的肩膀,又揉了揉儿子的头发,眼神里满是宠溺。陈屿是业内顶尖的建筑设计师,经手的地标性项目遍布全国,却始终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只要有空,就会陪着家人共度时光,还特意给陈诺设计了一间充满书香气息的书房。

37岁的江逸晨刚从部队休假回来,一身休闲装也掩不住骨子里的英气。他身材高大挺拔,眉眼间和江哲有几分相似,却更多了几分军人的坚毅,眼角的纹路里藏着常年训练的风霜。“爸,我早就等着看您的风采了,”他说着,接过江哲递过来的纪念相册,小心翼翼地翻开,“咱们家可是实打实的‘家国担当之家’,您是教育界的前辈,姐是心理教育专家,熙熙和晓苏守着军娃课堂,我和周航在部队并肩,连孩子们都跟着有模有样的,这传承多带劲。”他身边,8岁的女儿江雨桐正依偎在他怀里,手里攥着一个小小的玩具士兵,脆生生地说:“爸爸,外公好厉害!我以后也要像外公一样,当一个能给别人讲课的老师!”江雨桐活泼可爱,受苏晓影响,特别喜欢和小朋友打交道,经常在部队小学的操场上帮着照顾低年级的弟弟妹妹。

提到妻子苏晓,江逸晨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温柔。苏晓比江逸晨小6岁,今年31岁,性格温婉又坚韧,和江念熙一起在部队附属小学任教,两人既是妯娌,又是工作上的好搭档,把一群军娃教得既懂事又优秀。此刻苏晓正坐在一旁,手里拿着纸巾,时不时给江雨桐擦去嘴角的水果汁,脸上满是温柔的笑意:“爸这次去论坛,雨桐每天都念叨着要给外公加油呢。”

江念熙今年37岁,比丈夫周航小8岁,周航此刻正带着部队执行任务,特意发消息叮嘱她多拍些照片和视频,等任务结束好好看看岳父的风采,也让孩子们瞧瞧外公的荣光。周航身为部队的营长兼部长,常年坚守岗位,既要统筹训练任务,又要负责后勤保障,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却始终全力支持江念熙的教育事业,对两个孩子更是疼爱有加。江念熙刚从国外读完教育学硕士回来,此前就和苏晓在部队小学共事多年,如今更是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准备和苏晓一起优化学校的课程体系。她身边坐着一对龙凤胎,6岁的周沐阳和周沐希,两个小家伙穿着同款的小军装外套,正好奇地探头看着相册。“爷爷,这封面真好看,烫金的字显得特别庄重。”江念熙凑在江逸晨身边,手指轻轻点着相册的封面,“我跟晓苏还说呢,等开学了,要把您这次论坛的发言稿打印出来,给孩子们讲讲老一辈教育家的故事。周航要是在这儿,肯定得敬个军礼夸您,说您的发言比他的战术部署还振奋人心。”她的眼神亮晶晶的,满是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藏着对爷爷的崇拜和对丈夫的思念。

周沐阳性格像极了周航,沉稳又有责任心,小手紧紧攥着,认真地说:“爷爷,爸爸说军人要保卫国家,老师要教我们知识,您和妈妈都是大英雄!”一旁的周沐希则活泼好动,指着相册里的人群,叽叽喳喳地问:“奶奶,这里面有妈妈吗?我想看看妈妈在学校上课的样子!”

江哲看着围在身边的儿孙辈,脸上的笑容越发柔和,眼神里满是四世同堂的欣慰。“你们慢慢看,这里面有不少好东西呢,”他说着,喝了一口龙井,“这次论坛来了很多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同仁,还有不少年轻的教师,他们的想法新颖,干劲十足,让我也觉得年轻了好几岁。尤其是想到晓苏和熙熙在部队小学扎根,周航和逸晨在部队保家卫国,咱们家真是一文一武,都在为国家做事,连诺诺、雨桐、沐阳沐希都这么懂事,我心里就特别踏实。”

相册的第一页,就是江哲在主会场发言的照片。照片里的他穿着一身深灰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虽然鬓角已经染霜,但眼神坚定,声音洪亮,正对着话筒阐述着自己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传承”的见解。背景是巨大的LEd屏幕,上面滚动着论坛的主题,台下坐满了认真聆听的观众,不少人还在低头记录。

“外公,您好帅啊!”陈诺指着照片,语气里满是自豪,“我们班主任也看了您的直播,还在班里夸您呢,说您的教育理念特别棒,让我们都要向您学习。”

“爸,您看您这姿态,多精神,一点都不像74岁的人,”江念初跟着说,“我当时就在台下第三排,听您说到‘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的时候,全场都在鼓掌,我心里特别激动,觉得有您这样的父亲,真的太自豪了。”

江哲笑着摆摆手:“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不过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也很欣慰。”他的目光落在照片上,思绪仿佛又回到了论坛发言的那天。为了这次发言,他准备了整整一个月,查阅了大量的最新教育研究报告,还结合了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反复修改演讲稿,就是希望能给年轻的教育工作者们一点启发,也想给晓苏和熙熙挣一份底气,给周航和逸晨添一份荣光,更想给孙辈们做个好榜样。

翻到下一页,是江哲和几位年轻教师的合影。照片里的年轻人们朝气蓬勃,围着江哲笑得灿烂,有的还拿着笔记本,似乎在向他请教问题。“这些年轻人都很优秀,”江哲指着照片里的一个女孩,“这个小姑娘是山区来的教师,她放弃了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教孩子们读书,一待就是十年,不容易啊。”他的语气里满是赞许,“我跟她说,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就像晓苏和熙熙,在部队小学教军娃,孩子们的父母都是像周航、逸晨这样的军人,守护着国家的安宁,你们守护着孩子们的成长,这就是最动人的接力。等诺诺、雨桐、沐阳沐希长大了,也希望他们能传承这份责任。”

江逸晨点点头:“爸,您说得对,我们部队里常说‘守土有责’,我和周航守的是家国疆土,晓苏和熙熙守的是成长沃土,您和姐守的是教育净土,岗位不同,初心一致。周航作为营长兼部长,凡事都冲在前面,上次抗洪抢险,他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就是想着身后的老百姓和家里的孩子,这份责任,我们都懂。”他低头看着怀里的江雨桐,眼神温柔,“雨桐,以后长大了,不管你想当老师还是想做别的,爸爸都支持你,但一定要记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负责,有担当。”江雨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小脸埋进江逸晨的怀里。

再往下翻,就是念初、逸晨、念熙、苏晓以及周航在各自领域的成果展示页面了。江念初的照片是她在一次心理健康公益讲座上的场景,她正温柔地和台下的孩子们互动,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旁边的文字介绍了她多年来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她发起的“阳光心灵”公益项目,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妈,您好温柔啊,”陈诺看着照片,眼里满是崇拜,“我们学校也有心理老师,我以后也要跟您一样,帮助有烦恼的小朋友。”

“姐,你这张照片拍得真好,特别有亲和力,”江念熙笑着说,“我和晓苏现在在学校也经常遇到孩子的心理问题,有的孩子因为爸妈执行任务长期不在家,会有点孤僻,我们还总向你请教呢。周航也常说,有你这个姐姐在,咱们军娃的心理健康就多了一层保障,他工作起来也更安心。”

江念初摸摸儿子的头,又看向江念熙:“熙熙,你们在部队小学更不容易,那些孩子跟着父母辗转,心里难免敏感。晓苏年轻有活力,能和孩子们玩到一块儿,你有海外学习的经验,能带来新的教学思路,再加上周航在部队的影响力,家长们都信任你们,你们肯定能把孩子们教好。以后有任何问题,随时跟我说,咱们一起想办法。诺诺,你以后要是遇到同学有心理烦恼,也可以跟妈妈说说,咱们一起帮他解决。”陈诺重重地点点头,把妈妈的话记在心里。

江逸晨的展示页面充满了阳刚之气。照片里的他穿着军装,身姿挺拔地站在训练场上,背景是飘扬的军旗。文字介绍了他参军以来的经历,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营级军官,多次参与重大演习和抢险救灾任务,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旁边一页就是周航的照片,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胸前佩戴着军功章,正对着部下部署任务,神情严肃却不失温和。文字介绍了他作为营长兼部长的职责与成就:统筹部队日常训练、负责后勤保障体系优化,多次带领部队完成重大任务,荣立三等功三次,所带营队被评为“先进集体”。“周航这小子,做事特别靠谱,”江逸晨笑着说,“我们俩既是战友又是连襟,在部队里互相扶持,他统筹能力强,我擅长实战指挥,配合得特别默契。”他看向周沐阳,“沐阳,你爸爸可是部队里的英雄,以后你也要像你爸爸一样,做个有担当的男子汉。”周沐阳用力点点头,小脸上满是坚定。

江念熙看着周航的照片,眼神里满是骄傲与思念:“他总说,作为营长兼部长,不仅要带好兵,还要让兄弟们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他特别支持我和晓苏的工作,还经常给学校的孩子们讲国防故事,孩子们都叫他‘周营长老师’。上次沐阳在学校跟同学吵架,就是因为同学说军人不厉害,沐阳把爸爸的军功章照片拿出来,跟同学讲爸爸的故事,最后还成了好朋友。”

接下来是江念熙和苏晓的合页展示。照片里,两人穿着同款的浅蓝色教师制服,站在部队小学的操场上,身边围着一群笑容灿烂的军娃,有的孩子抱着她们的胳膊,有的趴在她们肩头,画面格外温馨。文字介绍了她们俩在部队小学的教学经历:37岁的江念熙擅长语文和英语教学,创新了“军营故事进课堂”的教学方法;31岁的苏晓专攻数学和科学,打造了“实践探究式”课堂,两人搭档多年,所带班级的成绩在全市统考中多次名列前茅,还培养出了不少热爱学习、心怀家国的优秀学生。“这张照片是去年学校艺术节拍的,”江念熙回忆道,“那天周航特意抽时间过来,带着孩子们走了一遍‘模拟军营’展示,晓苏带着孩子们做科学实验,我带着他们表演诗朗诵,家长们都来了,看完都特别感动。雨桐和沐阳沐希也在台下给我们加油呢,哭得稀里哗啦的。”

苏晓笑着补充:“是啊,雨桐还上台给我们献花了,说‘妈妈和小姨是最棒的老师’,可骄傲了。现在学校里的孩子们,都以自己的父母是军人为荣,也以能在我们学校读书为荣。”江雨桐听到妈妈提起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躲到江逸晨身后,只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江哲看着照片,连连点头:“熙熙,晓苏,你们做得很好。周航和逸晨在前线保家卫国,你们在后方守护军娃成长,这就是最好的家国同心。晓苏年纪轻轻就有担当,熙熙你跟着周航,越来越有大局观,爷爷为你们骄傲。诺诺、雨桐、沐阳沐希,你们有这么优秀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更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四个孩子齐声答应,声音清脆响亮,回荡在客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