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像一层薄薄的金纱,温柔地覆盖在特警支队家属院的青砖灰瓦上。这座独门独院的四合院,带着几分古朴的庄重,又藏着几分生活的烟火气,是江家与周家两代人共同的家。
74岁的江哲,已经在天井里缓缓地打起了太极。他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藏蓝色太极服,身形依旧挺拔,只是两鬓的霜雪更重了些。每一个动作都舒缓圆融,行云流水,眼神专注而平和,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他与这缓缓流转的气息。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在他身上刻下了深入骨髓的纪律与沉稳,即便是退休后的晨练,也带着一种近乎仪式感的认真。
“慢点练,别累着。”71岁的林晚星端着一杯温热的蜂蜜水走过来,轻轻放在旁边的石桌上。她的头发已经花白,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挽着,脸上带着岁月留下的温柔痕迹。身上那件碎花围裙还沾着面粉,显然是刚从厨房里出来,早餐的香气还萦绕在她的袖口。
江哲缓缓收势,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到心底。“放心,这点运动量还难不倒我。”他笑着看向妻子,眼神里满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温情,“孩子们都起来了吗?”
“早起来了,逸晨和航小子正在院子里擦车呢,念熙和苏晓在屋里给孩子们收拾书包,准备一起上学去。”林晚星说着,朝东厢房的方向努了努嘴。
顺着她的目光,可以看到院子东侧的梧桐树下,停着两辆军绿色的越野车。37岁的江逸晨,穿着一身笔挺的橄榄绿常服,肩上的少校军衔在晨光中闪着冷冽而骄傲的光。作为部队的连长兼支队特战中队的队长,他习惯了提前半小时到岗,此刻正拿着一块麂皮绒的抹布,仔细地擦拭着车窗上的每一丝灰尘。他的动作干脆利落,眼神锐利如鹰,和父亲年轻时的模样几乎如出一辙。
在他身边帮忙的,是他的连襟,45岁的周航。周航比江逸晨年长几岁,肩上扛着中校军衔,是部队的营长。他性格沉稳,话不多,但做起事来同样一丝不苟。他正蹲在地上,擦拭着轮胎轮毂,时不时抬头和江逸晨说上几句关于上午战术演练的细节,两人之间的默契,是常年并肩作战、出生入死才培养出来的。
“哥,车擦得差不多了吧?该吃早饭了,吃完我们还得送暖暖和庭萧上学呢。”一个清脆的女声从屋里传来,紧接着,37岁的江念熙走了出来。她穿着一条简单的牛仔裤和一件白色的棉衬衫,外面套了件米色的针织开衫,手里抱着一摞厚厚的文件夹,里面是她精心策划的“心理健康平等周”活动方案。作为江逸晨的龙凤胎妹妹,她的眉眼间与哥哥有几分相似,但气质却柔和了许多,带着一种教师特有的温婉与知性。
江念熙走到江逸晨身边,自然地帮他拂去肩上并不存在的灰尘:“上午支队的演练别太拼,注意安全。晚上早点回来,我们还要和二嫂一起敲定明天活动开幕式的流程。”
“知道了,你也是,别为了活动的事熬太晚。”江逸晨揉了揉妹妹的头发,语气里带着兄长特有的关切。从小到大,他这个做哥哥的,总是习惯性地护着这个比自己晚出生几分钟的妹妹。
这时,江逸晨的妻子苏晓也背着一个帆布包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几张刚打印好的彩色海报。“念熙姐,我跟你一起去学校对接展演的事。”苏晓今年31岁,皮肤白皙,笑容温和,说话轻声细语的。作为部队小学的心理健康老师,她身上有种特别的亲和力,孩子们都很喜欢她。
“二嫂,辛苦你了。”江念熙笑着接过苏晓手里的海报,顺手整理了一下,“这些海报设计得真不错,孩子们肯定喜欢。”因为江逸晨是哥哥,所以江念熙一直习惯叫苏晓“二嫂”,这个称呼带着亲近,也透着两家人不分彼此的熟稔。
苏晓笑了笑:“应该的,这个活动这么有意义,能帮上忙我也开心。对了,暖暖和庭萧的校服我已经熨好了,放在他们的小床上了。我们收拾一下,等会儿就带着他们一起去学校。”
江念熙和苏晓都是部队小学的老师,江念熙教语文兼班主任,苏晓教心理健康,这次的“心理健康平等周”活动,正是她们俩看到孩子们在成长中面临的性别刻板印象困扰,共同提议并牵头策划的。她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应该被性别标签所束缚。而每天早上带着江暖暖和周庭萧一起上下学,顺便去上班,已经成了她们雷打不动的日常。
“快进屋吃早饭吧,粥都快凉了。”林晚星在门口招呼着,院子里的小方桌上,已经摆好了热腾腾的早餐:小米粥、煎蛋、油条,还有几碟爽口的小咸菜,都是一家人爱吃的家常味道。
江逸晨和周航放下手里的抹布,洗了手,和江念熙、苏晓一起走进屋。客厅里,四个小家伙已经围坐在儿童餐椅上,等着开饭了。
6岁的江暖暖,是江逸晨和苏晓的女儿。她扎着两个羊角辫,穿着一件粉色的小裙子,正拿着一个塑料小勺子,好奇地打量着桌上的油条。小脸上肉嘟嘟的,眼睛像极了苏晓,圆圆的,亮晶晶的。
坐在她旁边的是6岁半的周庭萧,江念熙和周航的儿子。他比暖暖大半岁,穿着一件蓝色的小t恤和卡其色的短裤,头发剪得短短的,看起来精神抖擞。他正拿着一本绘本,小声地给暖暖讲着上面的故事,像个小大人一样。
两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又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形影不离,感情好得像亲兄妹。每天早上,他们都会一起起床、一起吃早饭,然后乖乖地等着江念熙和苏晓收拾好,一起去学校。
在他们身后的婴儿车里,1岁的江景郉和1岁两个月的周清禾正各自玩着玩具。江景郉是江逸晨和苏晓的小儿子,刚学会扶着东西站一会儿,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红色的玩具警车,嘴里时不时发出“呜呜”的模仿声。周清禾是江念熙和周航的小女儿,比景郉大两个月,已经能咿咿呀呀地说几个简单的音节了,她抱着一个布娃娃,大眼睛好奇地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好了,都坐下吃饭吧。”江哲在主位上坐下,拿起筷子,“逸晨和航小子上午还有任务,多吃点,保持体力。念熙和苏晓,带着孩子上学路上注意安全。”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其乐融融地吃起了早餐。江逸晨给苏晓夹了一个煎蛋:“上午有课,别忙得忘了吃午饭。”苏晓点点头,又把粥舀到暖暖的小碗里:“暖暖,慢慢吃,别烫着。”
江念熙则在给周庭萧整理衣领:“庭萧,今天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下午排练心理剧要认真,知道吗?”周庭萧用力点点头:“知道了妈妈,我一定会好好表现的!”
林晚星看着一大家子人,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她给江哲盛了一碗粥,又给两个婴儿车里的小家伙喂了几口辅食:“咱们家现在真是越来越热闹了,看着孩子们都健健康康的,我就心满意足了。”
江哲放下筷子,叹了口气:“是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咱们都老了,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不过看到他们这么有担当,我也就放心了。”他看向江逸晨和周航,“你们在部队好好干,保卫国家,家里有我们呢。”
“爸,您放心吧,我们一定不会给您丢脸的。”江逸晨郑重地说。周航也跟着点头,真诚地说:“是啊爸,我们会照顾好家里和部队的事,您和妈就安心养老。”
江哲和林晚星听到周航也叫自己“爸”和“妈”,脸上露出了更加欣慰的笑容。虽然周航是女婿,但在他们心里,早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看待。江逸晨和周航之间,也早已超越了连襟的关系,更像是一对亲兄弟。
吃完早餐,江逸晨和周航率先起身,穿上外套,拿起公文包。“爸,妈,我们先走了。”江逸晨走到婴儿车旁,在江景郉的脸上亲了一下,“儿子,爸爸晚上回来陪你玩。”他又摸了摸周庭萧的头,笑着说:“庭萧,在学校要乖,舅舅晚上给你带好吃的。”
周庭萧仰起头,甜甜地喊了一声:“舅舅再见!”
周航也走到周清禾身边,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然后又拍了拍江暖暖的肩膀:“暖暖,小姑父下午来接你和庭萧放学好不好?”
江暖暖眨了眨大眼睛,奶声奶气地说:“小姑父再见!爸爸再见!”
孩子们挥着小手,依依不舍地看着他们离开。
江念熙和苏晓则开始给江暖暖和周庭萧换校服、背上小书包。“暖暖,把你的画笔放好,别忘在学校了。”苏晓帮暖暖整理着书包,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江念熙则拿着周庭萧的水壶,给里面装满了温水:“庭萧,在学校要多喝水,下午排练完妈妈来接你。”
一切准备就绪,江念熙抱着周清禾,苏晓抱着江景郉,手里牵着暖暖和庭萧,一起走出了四合院。阳光正好,洒在他们身上,长长的影子映在石板路上,像一幅温馨的画。
“二嫂,你看暖暖今天特意穿了她最喜欢的粉色裙子。”江念熙笑着说,“昨天我们在班上讲了《威廉的粉色连衣裙》的故事,孩子们都很感兴趣,特别是暖暖,回来还跟我说,以后要像威廉一样勇敢,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
苏晓也笑了:“可不是嘛,庭萧昨天也跟我说,他觉得朵朵玩遥控车特别厉害,以后要跟她一起玩,再也不说‘那是女孩子玩的’这种话了。”
“这就是我们办平等周活动的意义啊。”江念熙感慨道,“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多,但也容易被社会上的刻板印象影响。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让他们知道,性别从来不是限制梦想的理由。”
苏晓点点头,深有同感:“是啊,上次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因为喜欢画画,被同学嘲笑‘像个女孩子’,他都不敢在学校画画了。我找他谈了很久,又在班上组织了一次‘我的爱好不分性别’的主题班会,现在他又敢把自己的画拿出来给大家看了。”
说话间,他们已经走到了部队小学的门口。这所学校不大,但环境清幽,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团结、勇敢、平等、向上”的校训。孩子们看到老师来了,都高兴地围了上来。
“江老师好!苏老师好!”
“暖暖早上好!庭萧早上好!”
江念熙和苏晓笑着和孩子们打招呼,把暖暖和庭萧送到一年级教室,看着他们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才拿着活动方案和海报,径直走向校长办公室。
校长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姓王,已经在这所学校工作了几十年。听说她们是来汇报“心理健康平等周”活动的筹备情况,王校长非常高兴:“念熙,苏晓,你们这个想法非常好!现在确实有很多孩子被性别刻板印象困扰,这个活动正好能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学校全力支持你们,大礼堂、多媒体教室,你们想用哪个就用哪个,需要其他老师帮忙也尽管说。”
得到校长的支持,江念熙和苏晓都非常开心。“谢谢王校长!有您的支持,我们就更有信心了。”江念熙把活动方案递给王校长,“这是我们初步拟定的活动流程,您看一下,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王校长接过方案,认真地看了起来。方案里详细写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负责人:周一上午是开幕式,邀请家长和社区代表参加;周一下午到周四,分别举办心理剧展演、性别平等工作坊、平等主题绘画比赛和读书分享会;周五下午是闭幕式,总结活动成果,为优秀参与者颁奖。
“很好,这个流程很完整,考虑得也很周全。”王校长看完,满意地点点头,“开幕式那天,我会亲自致辞。另外,我可以帮你们联系一下附近的其他小学,邀请他们派代表来参加,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太感谢您了王校长!”苏晓激动地说,“这样一来,活动的影响力就更大了。”
从校长办公室出来,江念熙和苏晓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大礼堂,和后勤的老师一起确认舞台的布置。大礼堂里,工人们正在挂横幅,横幅上写着“心理健康平等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勇敢做自己”。舞台的背景板已经打好了草稿,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孩子,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跳芭蕾,有的在画画,有的在玩机器人,没有性别之分,只有快乐的笑容。
“这里需要放一个话筒架,方便孩子们发言。”江念熙指着舞台的一侧说。
“舞台两侧可以放一些平等主题的绘本,供孩子们随时翻阅。”苏晓补充道。
后勤老师一一记下来,保证会按照她们的要求布置好。
忙完学校的事,已经是中午了。江念熙和苏晓在学校的食堂简单吃了点午饭,就准备回小区,去邀请社区的商户帮忙宣传活动。
“我们先去门口的超市吧,王老板是我老乡,我去说肯定管用。”江念熙说。
“好啊,然后再去书店,书店的李老板人很好,上次我们办读书活动,他就很支持。”苏晓点点头。
两人走出学校,沿着马路往回走。春天的阳光很温暖,路边的樱花树开得正盛,粉色的花瓣随风飘落,像下了一场樱花雨。
“你看,那边有个小女孩在玩篮球,打得还不错呢。”苏晓指着不远处的篮球场说。
江念熙看过去,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大概七八岁的样子,正在篮球场上运球、投篮,动作虽然还很稚嫩,但很有力量。旁边有几个小男孩在看,脸上带着惊讶的表情。
“这就是打破偏见的力量。”江念熙笑着说,“以前人们总觉得篮球是男孩子的运动,可这个小女孩用行动证明了,只要喜欢,女孩子也可以打得很好。”
苏晓也笑了:“希望我们的平等周活动,能让更多的孩子像她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好。”
很快,她们就回到了小区。小区门口的“惠民超市”里,老板王师傅正在忙着给顾客结账。看到江念熙和苏晓进来,他笑着打招呼:“念熙,苏老师,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王师傅,我们是来请您帮忙的。”江念熙把一张海报递给王师傅,“我们学校要办一个心理健康平等周的活动,想请您把这张海报贴在收银台旁边,帮我们宣传一下。”
王师傅接过海报,认真地看了起来:“这是好事啊!现在的孩子压力也大,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我肯定支持你们!”他立刻拿起胶带,把海报贴在了收银台最显眼的位置,“我还可以在超市里广播一下,让来买东西的顾客都知道这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