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梧桐叶在微风中簌簌飘落,给青宁市的街道铺上了一层金黄的薄毯。江念熙站在市实验小学的校门口,手里拎着一个沉甸甸的黑色双肩包,包里装着她耗费了近半年心血优化的“性别教育互动教具”。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她脸上,映出眼底难以掩饰的期待与紧张。
这是教具正式在全市10所试点小学推广的第一天,作为项目的核心设计者,她需要亲自到每所学校进行现场指导,确保老师们能熟练掌握教具的使用方法,真正让这套凝聚了她无数心血的工具发挥作用。
“江老师,您可算来了!”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李敏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我们老师们都已经在会议室等着了,就盼着您来给我们指点迷津呢。”
江念熙回以微笑,语气谦逊:“李主任客气了,我也是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这套教具还在试用阶段,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也希望老师们能多提宝贵意见。”
跟着李敏走进会议室,二十几位班主任已经整齐地坐在那里,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一套简易版的教具样本。看到江念熙进来,大家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窃窃私语声也随之停了下来。
“好了,安静一下。”李敏拍了拍手,介绍道,“这位就是‘性别教育互动教具’的主要设计者,江念熙老师。江老师不仅是心理学专业的高材生,还在儿童教育领域有很深入的研究,大家欢迎!”
掌声响起,江念熙微微鞠躬致谢,然后走到讲台前,打开了带来的电脑。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教具的整体介绍ppt,色彩鲜艳的卡通图案和清晰的文字说明,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江念熙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的这套‘性别教育互动教具’,主要是为了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树立平等、尊重的性别观念。它包含了四个部分:‘性别认知拼图’‘职业梦想卡片’‘家庭角色体验盒’和‘安全边界情景板’。”
她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相应的教具,逐一展示给大家看。“‘性别认知拼图’通过将不同性别的身体特征、兴趣爱好等元素分散成拼图块,让孩子们在拼接的过程中发现,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可能拥有相同的爱好和能力,打破‘男孩必须阳刚,女孩必须温柔’的刻板印象。”
接着,她举起一叠彩色的卡片:“这是‘职业梦想卡片’,上面有医生、老师、消防员、科学家等各种职业,没有任何性别标注。我们希望引导孩子们明白,任何职业都不应该有性别限制,只要有梦想,每个人都可以去追求。”
在介绍“家庭角色体验盒”时,江念熙特意强调:“这个盒子里有爸爸、妈妈、孩子等不同角色的道具,还有做饭、打扫卫生、修理东西等家务卡片。孩子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家庭成员的责任,理解家务劳动不分性别,每个人都应该为家庭贡献力量。”
最后,她展示了“安全边界情景板”:“这部分主要是为了教育孩子们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保护自己。情景板上有不同的场景图,比如陌生人给零食、同学之间打闹等,让孩子们通过讨论和选择,明确什么是安全的接触,什么是危险的信号。”
讲解过程中,老师们听得非常认真,时不时拿出笔记录要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举手提问。江念熙耐心地一一解答,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教具的使用方法。
“江老师,我有个问题。”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举手问道,“如果在课堂上,有孩子提出比较敏感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男孩和女孩不一样’,我们该怎么回答才能既准确又不会让孩子感到尴尬呢?”
江念熙笑了笑,回答道:“这是个很好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保持平静和坦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解释。比如可以说,男孩和女孩在身体上有一些不同,就像有的人高,有的人矮一样,都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这些不同并不代表谁比谁更好,大家都是平等的。”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我们的教具里也有相关的辅助材料,比如绘本和动画短片,可以帮助孩子们更轻松地理解这些知识。如果大家遇到实在不好回答的问题,也可以随时联系我,我们一起探讨。”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江念熙的讲解结束后,老师们还意犹未尽,围在她身边继续交流。看到大家对教具如此认可,江念熙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之前所有的辛苦和付出,在这一刻都觉得值得了。
简单吃过午饭,江念熙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第二所试点小学——青宁市第二实验小学。路上,她拿出手机,想给母亲打个电话,问问父亲的情况。自从父亲江哲生病以来,她每天都会和家里保持联系。
然而,电话刚拨出去,就被母亲匆匆挂断了。江念熙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赶紧又拨了回去,这次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电话那头传来母亲带着哭腔的声音:“念熙……你……你快回来……你父亲他……他想再见你一面……”
“妈,您别着急,慢慢说!父亲怎么了?”江念熙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握着手机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
“医生说……说他情况突然加重了……可能……可能会昏迷……”母亲的声音哽咽着,几乎说不完整一句话。
江念熙只觉得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她仿佛能看到母亲在电话那头无助哭泣的样子,也能想象到父亲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场景。眼泪瞬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强忍着悲痛,对着电话喊道:“妈,您别慌,我马上就回去!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等我回来!”
挂掉电话,江念熙立刻拦了一辆出租车,报了医院的地址。司机师傅看到她焦急的样子,也加快了车速。一路上,江念熙的心跳得飞快,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父亲的身影。
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是把她扛在肩膀上,带着她去公园玩;想起她第一次考砸了,父亲没有责备她,而是耐心地帮她分析错题;想起她决定研究性别教育时,父亲虽然不太理解,但还是全力支持她,给她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
父亲的爱,不像母亲那样细腻温柔,却一直像一座大山,默默地支撑着她。如今,这座大山就要倒下了,她却还在为自己的事业奔波,没能好好陪伴在他身边。想到这里,江念熙的心里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出租车终于到达了医院门口,江念熙付了钱,几乎是跑着冲进了住院部。她凭着记忆找到了父亲的病房,推开门,一股浓重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
母亲坐在病床边,握着父亲的手,哭得像个泪人。江哲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眼睛半睁半闭着,看起来非常虚弱。
“父亲!”江念熙快步走到病床前,握住父亲冰凉的手,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我来了,父亲,我来看您了!”
江哲听到女儿的声音,缓缓地转动眼球,看向她。他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力气发出声音。
江念熙擦了擦眼泪,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凑到父亲耳边,轻声说:“父亲,您还记得我设计的那套教具吗?今天已经在10所小学推广了,老师们都说很好,孩子们也很喜欢。您放心,我一定会把性别教育这件事做好,不辜负您的期望。您一定要坚强,快点好起来,我还想带您去看孩子们上课呢!”
她一边说,一边紧紧握着父亲的手,希望能给她一点力量。江哲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光亮,他看着江念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虚弱的笑容。
然后,他缓缓地闭上眼睛,头歪向一边,握着江念熙的手也渐渐松开了,陷入了深度昏迷。监护仪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
“父亲!”江念熙失声痛哭起来,趴在病床边,紧紧抱着父亲的手,“您别睡,父亲,您醒醒!医生!医生快来啊!”
母亲也扑到病床边,哭得撕心裂肺。护士和医生听到警报声,立刻冲了进来,对江哲进行紧急抢救。病房里一片混乱,只有母女俩的哭声和仪器的警报声在空气中回荡。
不知过了多久,医生终于停止了抢救,摘下口罩,对着江念熙和江念初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地说:“抱歉,我们已经尽力了。病人现在情况非常危急,陷入了深度昏迷,能不能醒过来,还要看他自己的意志力。你们做好心理准备。”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轻轻推开,江念初走了进来。看到眼前的情景,她也愣住了,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慢慢走到江念熙身边,轻轻拍着她的背,哽咽着说:“妹妹,别太伤心……爸爸他只是累了,想睡一会儿。他知道你做得好,他一定会醒过来的,他会为你骄傲的。”
江念熙抬起头,看着姐姐,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姐姐,父亲昏迷了……他还没看到我把教具推广到更多的学校,还没看到孩子们因为这套教具而改变……他会不会再也醒不过来了?”
“不会的,不会的。”江念初擦了擦眼泪,坚定地说,“爸爸那么爱你,他不会丢下我们的。你一定要坚强,我们一起等他醒过来。你还要完成他的心愿,把性别教育这件事坚持下去。我相信,爸爸在梦里也会看着你,为你加油的。”
江念熙点了点头,把脸埋在姐姐的怀里,哭得更伤心了。她知道,姐姐说得对,她不能因为父亲的昏迷而消沉,她要带着父亲的期望,继续走下去。
这时,江念熙注意到,父亲的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张纸。她小心翼翼地把纸从父亲手里拿出来,展开一看,原来是她之前画的一张简笔画。画上面,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套教具,旁边用稚嫩的笔迹写着两个字——“平等”。
这张画是她刚开始设计教具的时候画的,当时父亲看到了,还夸她画得好,说这两个字写得有力量。没想到,父亲到最后,还一直攥着这张画。
江念熙把画紧紧贴在胸口,眼泪再次汹涌而出。她知道,这张画不仅承载着她的梦想,也承载着父亲对她的爱和期望。她一定会带着这份爱和期望,把性别教育事业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孩子树立平等、尊重的性别观念,让“平等”这两个字,真正融入到每个人的心里。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病房,落在江念熙和江念初的身上,也落在那张小小的简笔画上。虽然父亲陷入了昏迷,但他的爱和信念,将会永远陪伴着她们,指引着她们前行的方向。
接下来的几天,江念熙和江念初轮流在医院照顾父亲。母亲因为过度悲伤,身体也垮了,只能在家休息。亲戚朋友们都来医院看望江哲,学校里的领导和老师们也纷纷打来电话,表达了关心之情。
在照顾父亲的间隙,江念熙也没有忘记教具的推广工作。她通过电话和微信,与各个试点小学的老师保持联系,解答他们在使用教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开展教学活动。
老师们都很理解她的处境,纷纷表示会尽力做好教具的推广和教学工作,不让她分心。江念熙非常感动,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有一天,市实验小学的李主任打来电话,兴奋地说:“江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用你的教具上了一节公开课,反响特别好!听课的领导和老师都对这套教具赞不绝口,说这是一套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工具。孩子们也特别喜欢,上课的时候积极参与,发言很踊跃。”
江念熙听了,心里感到一丝欣慰。她对着电话说:“太好了,李主任,谢谢你们的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会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挂掉电话,江念熙走到父亲的病床前,握着他的手,轻声说:“父亲,您听到了吗?教具的推广很顺利,孩子们都很喜欢。您一定要快点醒过来,亲眼看看这一切。”
江哲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仿佛没有听到她的话。但江念熙没有放弃,她每天都会在父亲耳边说话,给他讲教具推广的进展,讲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讲她对未来的规划。
她相信,父亲一定能听到她的声音,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爱和坚持。她相信,奇迹一定会发生。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江哲依然没有醒过来,但他的生命体征已经稳定了下来。医生说,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他的身体正在慢慢恢复,醒过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江念熙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她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教具的推广工作中,她希望,当父亲醒过来的时候,能看到一个更加美好的局面。
在她的努力下,教具的推广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这套教具,正确认识了性别差异,树立了平等、尊重的性别观念。学校里的老师们也纷纷反映,自从使用了这套教具,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了,孩子们之间的相处也更加融洽了。
家长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从最初的质疑和反对,变成了现在的支持和认可。很多家长还主动向学校咨询,希望能给孩子购买一套教具,在家进行家庭教育。
鉴于教具的良好效果,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这套“性别教育互动教具”。消息传来,江念熙和她的团队都非常兴奋。这意味着,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将会有更多的孩子受益于这套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