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419章 教具的优化

第419章 教具的优化(1 / 2)

深圳医科大附属医院的午后,总带着一种被阳光过滤后的温柔。三楼普通病房的窗户敞开着,风里裹着楼下花园里桂花的淡香,悄悄溜进房间,拂过病床边江念熙垂落的发梢。她坐在一张折叠椅上,膝盖上摊着一本米白色的笔记本,笔尖悬在纸上,却没立刻落下——目光落在病床上父亲江哲的手上,那只曾教她写毛笔字、帮她修过画笔的手,此刻安静地搭在被单上,指节因为之前的昏迷还带着几分苍白,却比昨天多了些细微的动静,偶尔会轻轻蜷一下,像在抓握什么。

“爸,今天风挺好的,桂花也开了。”江念熙放下笔,伸手轻轻覆在父亲的手背上,掌心传来的温度让她心里踏实,“念熙今天没去学校,校长说让我多陪您几天。不过我也没闲着,一直在改那个‘性别教育互动教具’的建议呢。”

江哲的眼皮动了动,似乎听到了她的声音,却没睁开眼。医生说他还在恢复期,意识清醒的时间时断时续,却比之前好了太多——至少昨天下午,他还能对着江念熙递过去的校服设计稿,缓慢地点了点头。

江念熙拿起笔记本,翻到夹着书签的那一页,上面已经写了大半页的修改建议,字迹娟秀却有力。作为龙华小学的语文兼美术老师,她去年就发现市面上的性别教育教具总带着些刻板印象:比如卡片上的“医生”永远是穿白大褂的男人,“护士”都是扎着马尾的女人;手工材料包里,给男孩的是蓝色的“工具套装”,给女孩的却是粉色的“烹饪玩具”。那时候她就想改,却总被教学任务绊着,直到上个月父亲突发脑溢血,她在病房陪护时,才重新捡起这个念头。

“您还记得外公吗?”江念熙轻声开口,声音像风里的桂花一样软,“就是妈常说的,小时候带您在山里放牛的外公。前几天妈来的时候,还跟我讲外公的故事呢——说外公那时候带一群孩子放牛,有男孩也有女孩,从来没说过‘男孩该干什么,女孩不该干什么’。有次二姨家的表姐想帮男孩们一起割牛草,有人说‘女孩细皮嫩肉的,别割到手’,外公却说‘她想割就割,力气不比男孩小’。结果表姐割的草又多又整齐,比好几个男孩都强。”

她拿起笔,在“案例模块”那一项又补充道:“男孩可帮女孩背装满草的竹筐,女孩可帮男孩留意牛群的动向,分工无性别,只看意愿与能力。”

写完这行,她掏出手机,把修改后的建议文档发给江念初。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来时,她忍不住笑了笑——大姐江念初接手父亲的“江哲教育机构”四年,最懂教育里的“平等”二字,当年机构新增“自然探索”课,大姐特意要求男女学生一起搭帐篷、辨植物,从不让男孩“必须扛重的”,也不让女孩“只负责记录”。

发完消息,江念熙又把笔记本凑到父亲眼前,虽然知道他可能看不清,却还是轻声念:“爸,您看,我还加了个‘职业盲盒’的环节。就是做一些卡片,上面只写职业的工作内容,比如‘帮病人检查身体,开药方’‘给房子设计图纸,算尺寸’‘教小朋友读书,带他们画画’,不写性别,也不画人物,让孩子们抽卡片,然后说‘我想做这个,因为我喜欢’。您觉得好不好?”

话音刚落,她感觉掌心下的手轻轻动了一下,抬眼一看,江哲的眼睛居然睁开了一条缝,浑浊的目光落在她的笔记本上,虽然没说话,却缓慢地点了点头。

“爸!您听见了!”江念熙心里一热,眼泪差点掉下来,连忙按下床头的呼叫铃,“您别急,我叫护士来看看,您先好好休息,等您好点,咱们再一起改。”

护士赶来的时候,江念熙的手机响了,是江念初发来的消息。她点开一看,眼眶瞬间就湿了——

【念熙,你的建议很好,尤其是外公的故事,我看了心里暖暖的。】后面跟着一张照片,照片是黑白的,有些泛黄,上面是两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坐在旧木桌前,共用一本课本,左边的女孩稍微高一点,正指着课本上的字,右边的女孩矮一点,凑着头看,两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这是我在整理爸的遗物时找到的,你看,左边是我,右边是你,大概三四岁吧?那时候爸还在山里的小学教书,每天晚上都教我们读书,从来没说过‘女孩不用读那么多书’。现在想想,咱们能有今天的想法,其实都是爸从小教的。】

江念熙看着照片,突然想起小时候的事。那时候她大概五岁,看到邻居家的男孩有一辆红色的小自行车,哭着要,妈妈说“那是男孩骑的,女孩骑不好”,是父亲蹲下来,摸她的头说“念熙想骑就骑,跟男孩女孩没关系,咱们学就是了”。后来父亲真的给她买了一辆,虽然是蓝色的,却比邻居家的还结实,她骑了整整三年,直到骑不下才送人。

“爸,大姐说您从小就教我们平等。”江念熙握住父亲的手,眼泪落在手背上,却笑着说,“您放心,我们会把教具改好,不管是您的机构,还是我的学校,都不会让孩子们被‘性别’框住。”

护士检查完,说江哲的情况比昨天又好一些,让她多跟父亲说说话,有助于意识恢复。江念熙点点头,把手机里的照片给父亲看:“爸,您看,这是我和大姐小时候,您还记不记得?您那时候总说,我们俩的字写得一样好,画画也一样棒。”

江哲的目光在照片上停留了很久,嘴唇动了动,发出微弱的声音,像是在说“记得”。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轻轻推开,苏敏端着一个果盘走进来,身后跟着三个孩子——10岁的陈志鹏,还有7岁的双胞胎陈语安和陈语宁。三个孩子都放轻了脚步,生怕吵到江哲。

“念熙,你看我给孩子们带了什么?”苏敏把果盘放在床头柜上,里面是切好的苹果和梨,摆得整整齐齐,“你陈叔说孩子们想外公了,我就带他们过来看看,不会吵到你爸吧?”

“不会的苏姨,爸刚醒了一会儿,正听我说话呢。”江念熙连忙起身,给孩子们让位置。

陈志鹏先走到病床边,小声说:“外公,我今天在学校考了98分,老师说我进步了。”他手里还攥着一张试卷,想递给江哲,又怕碰到外公的手,小心翼翼的。

陈语安和陈语宁是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都是圆圆的眼睛,扎着同款的小辫子。陈语安拉着苏敏的衣角,小声问:“奶奶,小姨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想跟她玩教具。”

“教具?”苏敏愣了一下,看向江念熙。

江念熙笑着解释:“就是我之前给她们带过的卡片,上面有不同的职业,我跟她们说,以后要做什么,不用看是男孩还是女孩,喜欢就好。语安那时候还说,想当‘帮房子画图的人’,因为她喜欢画画。”

“对!”陈语安立刻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小姨说,那个叫‘建筑师’,我想当建筑师,画很大很大的房子,给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画一间。”

陈语宁也跟着说:“我想当医生,跟小姨学校的校医一样,帮小朋友看病,不疼的那种。”

苏敏听得笑了,伸手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好啊,咱们语安当建筑师,语宁当医生,都是好孩子。小姨在陪外公,等外公好点,小姨就带新教具来,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