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400章 军营里的来信

第400章 军营里的来信(2 / 2)

此致

敬礼!

逸晨

x年x月x日”

江哲读完信,客厅里静了几秒,只有厨房里炖肉的咕嘟声还在轻轻响着。母亲擦了擦眼角的湿意,笑着说:“这孩子,当了连长还惦记着给孩子们改手套,心细得很。”江念熙趴在父亲肩上,指尖点着信纸上“带安全手册回来”那几个字,小声说:“哥现在都能给我们发手册了,我明天就跟同学们说,让大家等着。”

江念初拿起信纸,反复看着“战术装备优化方案”那部分,眼眶红红的却笑着说:“逸晨当了连长,不仅没丢‘设计初心’,还把这份用心用到了带队伍上,连战士的鞋帮磨不磨脚都记着。”江哲把信纸叠好,轻轻放进抽屉里,跟之前的61封信排在一起,就像把江逸晨的成长与牵挂,妥帖地收进了家里最温暖的角落。

接下来的几天,江念初把江逸晨的信念给了培训机构的老师们听。物理老师王磊拍着桌子说:“江连长这心思太细了!下次他休假来,我得跟他好好聊聊实验服的改进,再借他的战术教学模型给孩子们做科普,保证孩子们兴趣满满!”语文老师林溪握着信纸,轻声说:“从家人的红烧肉,到孩子的运动服,再到战士的战术靴,他把每一份责任都扛在肩上,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江念熙则把信带到了学校,念给班里的孩子听。当听到“要给大家带安全手册”时,林晓站起来,举着自己的运动服说:“江老师,江叔叔给我加的绒特别暖和!我现在冬天跑步再也不冷了,等他来,我要谢谢他!”其他孩子也纷纷举手,有的说“江叔叔设计的口袋能装下我的暖手宝”,有的说“我想知道连里的战士叔叔怎么训练”,教室里的笑声和欢呼声,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满了整个房间。

一周后,家里给江逸晨回了信。母亲在信里写:“红烧肉的菜谱我给你抄好了,下次休假教你炖,以后你带战士们改善伙食,也能露一手。”父亲在信里叮嘱:“跟后勤对接装备方案别着急,注意休息,别累着膝盖,你现在是连长,更要照顾好自己才能带好队伍。”念初寄了本《材料力学》,扉页上写:“这本书里有蜂窝状材料的介绍,或许能帮你改手套,别熬夜看,连队的事再忙,也要保证睡眠。”念熙则画了一幅画,上面是穿着连长制服的江逸晨,身边围着几个举着安全手册的孩子,画的背面写着:“哥,同学们都盼着你的手册呢!你在部队要好好的,带好战士叔叔们!”

又过了一个月,江逸晨趁着两天休假,带着改了五遍的图纸去了后勤保障部。从防滑垫的材质到战术靴的软布厚度,他跟师傅们从早上聊到下午,每个细节都反复确认,时不时还掏出手机,翻出连里战士的反馈记录——“小周说手套指尖太硬”“老李觉得鞋帮磨脚踝”,一条条念给师傅听。师傅们笑着说:“江连长,你这把战士的需求记这么细,跟当年给孩子改运动服一模一样!”江逸晨听了,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的“初心”从来没丢,不管是在部队带队伍,还是在家乡为家人着想,那份“把身边人放在心上”的用心,一直都在。

归队那天,江逸晨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电话里,他笑着说:“妈,装备样品的事定了,下个月就能做出来!等战士们试穿好用,我年假回家就给孩子们改运动手套,还把安全手册带回去。”母亲在电话那头笑着说:“好,好,妈给你留着炖肉的料,等你回来,咱们一家人吃顿热乎饭。”

挂了电话,江逸晨站在连队宿舍的窗边,看着远处训练场上奔跑的战士。风裹着寒意吹过来,他却觉得心里暖暖的——口袋里有母亲寄的薄荷糖,办公室里贴着家人的全家福,手里握着改了又改的图纸,这些都是他坚持下去的力量。

他想起入伍五年的日子,从新兵到连长,从跟着老班长学战术,到现在带着战士们冲在前,突然明白:所谓“成长”,就是把家人教的“用心”,变成对更多人的“责任”;所谓“初心”,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藏在每一件小事里的牵挂——是记得母亲炖肉的火候,是想着父亲晨练的外套,是念着姐姐的实验服草图,是挂着妹妹班里的孩子,是护着全连战士的安全。

那天晚上,江逸晨在日记里写道:“入伍五年,最幸运的是有家人的支持,最骄傲的是能把对家人的牵挂,变成守护连队战士、守护百姓的力量。以后的日子,我还要带着这份初心,把连队带好,把装备改好,做让家人骄傲的儿子、弟弟,做让战士信任的连长,做能护一方平安的特警。”

窗外的月光洒进办公室,落在桌上的图纸和安全手册上。江逸晨合上日记,拿起笔,在新的一页写下:“下次年假回家,要帮妈把厨房的挂钩修一修,要给爸的太极剑缠上新绳,要跟姐一起改完实验服的草图,要给念熙班里的孩子发安全手册,还要跟他们讲讲连队里的故事……”

他知道,这份藏在信里、落在纸上、记在心里的牵挂与责任,会一直陪着他,从军营到家乡,从现在到未来,带着五年军旅的沉淀,带着家人的温暖,坚定地走下去,把每一份“用心”,都变成身边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与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