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379章 实践后的温暖

第379章 实践后的温暖(2 / 2)

江念熙回到办公桌前,打开电脑里的文件夹,里面存着近百个家长发来的照片和视频,文件夹的名字叫“温暖的改变”。她点开其中一个视频,是小宇妈妈昨天刚发来的“爸爸带娃做饭”的片段:镜头里,小宇爸爸系着小宇的卡通围裙,围裙上印着奥特曼的图案,和他高大的身材很不相称,显得有些滑稽。他笨拙地拿着锅铲,在炒锅里翻炒青菜,油星溅到手上时,他疼得龇牙咧嘴,却还是强忍着没放下锅铲。旁边的小宇踮着脚,举着盐罐喊:“爸爸,少放点盐!上次你做的番茄炒蛋太咸了,妈妈喝了好多水!”

小宇爸爸慌忙点头,手忙脚乱地往锅里撒盐,结果一不小心撒多了,他看着锅里的青菜,尴尬地挠了挠头。小宇却笑得前仰后合,扑到爸爸怀里说:“爸爸,你好笨呀!”小宇爸爸抱着小宇,也笑了起来,眼底的温柔藏都藏不住。镜头外传来小宇妈妈的笑声,软乎乎的,像一样甜。

江念熙把这段视频反复看了三遍,才不舍地关掉窗口,开始整理反馈报告。她把80%的统计数据放在最前面,后面附上了小宇妈妈、朵朵妈妈、浩浩妈妈等几位家长的手写反馈,还特意把这段“爸爸带娃做饭”的视频作为附件,一起发送给了市妇联的李主任。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来时,江念熙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她入职龙华小学刚满一年,去年的这个时候,她还在学校的实习办公室里,跟着指导老师学习怎么写教案、怎么管纪律。那时候她对“老师”这个身份还很陌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试讲,紧张得把“李白”说成了“杜甫”,台下的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她的脸瞬间红得像苹果,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指导老师却没批评她,而是拍着她的肩膀说:“念熙,别紧张,每个新老师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你要记住,老师不只是教知识,更要和学生做朋友,让他们喜欢你,信任你,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听你讲课。”后来她慢慢调整状态,把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讲《静夜思》时,她带学生们观察夜晚的月亮,让他们说说自己想家时的心情;讲《司马光》时,她组织学生们演情景剧,让他们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渐渐地,学生们越来越喜欢上她的语文课,每次下课,都有孩子围在她身边,跟她说自己的小秘密。

这次的“家庭性别平等实践周”活动,其实是她偶然间想到的。上个月批改作文时,她让学生们写“我的妈妈”,结果班里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都写“妈妈每天都在做家务,好像永远不会累”“妈妈总是很辛苦,却从来不说”。看着这些稚嫩的文字,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萌生了组织家校活动的想法,希望能让家长们意识到,家庭里的付出应该是相互的,而不是让妈妈一个人承担所有。

她原本以为,这个活动会很难推进,毕竟很多家长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可没想到,短短两周时间,就有这么多家庭发生了改变。除了小宇家,二班朵朵家的变化也很大。朵朵妈妈在反馈里说,以前朵朵爸爸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陪朵朵,朵朵每次想让爸爸陪她玩拼图,爸爸都推说“下次吧”。这次实践周,江念熙给朵朵爸爸布置了“专属任务”——每天陪朵朵玩半小时拼图,还要听朵朵讲学校里的事。结果才一周,朵朵爸爸就跟朵朵妈妈说:“原来陪孩子这么有意思,朵朵讲的学校趣事比开会有意思多了,以后我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

四班浩浩家的改变也很让人感动。浩浩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很忙,家里的家务大多由奶奶承担。实践周开始后,浩浩主动跟爸爸妈妈说:“江老师说,要心疼奶奶,我们也要帮奶奶做家务。”于是浩浩的爸爸妈妈每天提前下班,爸爸负责买菜做饭,妈妈负责打扫卫生,浩浩则负责给奶奶捶背、端水。浩浩奶奶在反馈里写:“现在家里每天都热热闹闹的,儿子儿媳下班就回家帮忙,浩浩也懂事了,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真要谢谢江老师,让我们家变得这么和睦。”

江念熙正看着反馈,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市妇联的李主任发来的微信。她赶紧点开,李主任的消息带着满满的笑意:“念熙,报告和视频我都看了!太感动了,我刚才把视频给办公室的同事们看,大家都笑着说‘这才是家庭该有的样子嘛’。你总说自己刚毕业,没什么经验,可你看,你把这个家校活动做得多扎实,不仅改变了很多家庭的相处方式,还让孩子们懂得了尊重和分担。龙华小学有你这样的老师,真是孩子们的福气!”

看着李主任的消息,江念熙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欣慰。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妈妈也是这样日复一日地为家庭操劳,爸爸却很少插手家务。那时候她就暗暗发誓,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做些什么,让像妈妈一样的女性不再那么辛苦,让家庭里的爱能更平等地流动。现在,她终于用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小时候的愿望,哪怕只是改变了几十个家庭,她也觉得无比满足。

手机又响了,是小宇妈妈发来的微信,还附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小宇爸爸带着小宇在公园里放风筝,小宇举着风筝线,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小宇爸爸站在旁边,张开双臂保护着他,小宇妈妈站在不远处,举着手机拍照,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小宇妈妈的消息是:“念熙老师,我们现在在公园里呢,小宇爸爸说,以后每周都要带我们出来玩。谢谢您,是您让我们家变得这么幸福。”

江念熙笑着回复:“不用谢呀,是你们愿意为彼此改变,才让家更温暖。看到你们这么幸福,我也特别开心。”回复完消息,她重新坐回书桌前,打开新的文档,开始构思下次的语文实践课方案。她想把“家庭故事”搬进课堂,让孩子们写一写“我眼里的爸爸妈妈”,再邀请家长来参加“家庭故事分享会”,让家长们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

她在文档里写下:“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观察爸爸妈妈的日常,体会他们的辛苦;2. 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3. 促进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增进亲子感情。”笔尖划过纸页,留下一行行工整的字迹,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笔记本上,把那些文字照得格外清晰。

窗外的风轻轻吹进来,带着桂花的香气,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还在继续。江念熙抬头,看着楼下奔跑的孩子们,嘴角的笑意更浓了。她好像已经能想象到,下次“家庭故事分享会”的场景——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文本,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家里的故事,有的说“我爸爸现在每天都帮妈妈洗碗”,有的说“我妈妈现在会让爸爸陪她一起逛街”,家长们坐在

她知道,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可她坚信,这些小事就像一颗颗种子,只要用心浇灌,就会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等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会带着这些温暖的记忆,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