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妇联的李主任,她一直关注青少年性别教育;还有大学社会学系的陈教授,之前还帮我们联盟做过讲座;另外还有两位中学老师,他们对校园里的性别偏见问题很有研究。”江念初一一介绍,想起之前和评委们沟通时,大家都提到希望能通过这次比赛,听到更多年轻人的真实想法,“评委们还说,这次评审不仅看作品的创意,更看重作品里传递的观点,只要是真诚表达,哪怕形式简单也没关系。”
视频通话的间隙,江念初的同事抱着一摞新的参赛作品走进办公室,朝她比了个“OK”的手势。江念初对着镜头示意了一下,笑着说:“你看,又有新作品送来了。有个小学的社团提交了一组情景剧剧本,讲的是班里的男生和女生一起组队参加拔河比赛,一开始男生觉得女生力气小,不愿意让她们加入,后来女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最后大家一起赢得了比赛。”
“这个剧本很贴近校园生活!”江念熙感叹道,“我们社团也有同学想拍情景剧,但是因为时间太紧没来得及,不过他们写了剧本大纲,我也一起发给你了,你可以看看。”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其实一开始征集作品的时候,还有同学担心自己的想法太‘小众’,不敢提交。后来我跟他们说,比赛的意义就是让不同的声音都能被听见,不管你的想法是什么,只要是关于性别平等的思考,都值得被重视。”
江念初深有感触地点点头。她想起自己曾经在一次性别平等主题的分享会上,遇到过一个沉默的男生。后来男生主动来找她,说自己一直很喜欢烘焙,却因为身边人说“男生学烘焙没出息”而不敢告诉别人。那次分享会后,男生终于鼓起勇气报了烘焙班,还在后来的校园活动中展示了自己做的蛋糕。“有时候,只是需要一个能让大家放心表达的平台。”江念初轻声说,“我们办这个比赛,就是想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很重要,你的声音有人听。”
不知不觉间,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图书馆的自习区开始有人收拾东西离开。江念熙看了眼手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姐,我得先去把这些作品的纸质版整理好,不然一会儿图书馆要闭馆了。电子版我已经发你了,有什么问题你随时跟我说。”
“好,你先忙吧,注意安全。”江念初叮嘱道,看着妹妹抱着文件夹匆匆离开的背影,心里满是欣慰。她关掉视频通话,重新打开那些参赛作品,一份一份仔细翻看——有手写的书信,有精心制作的PPT,有拍摄的短视频,还有用废旧材料做的手工艺品。每一份作品都像一颗小小的星星,闪烁着不同的光芒,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对性别平等的向往与追求。
办公室里的同事走过来,递给江念初一杯热咖啡:“看你看了一下午了,休息会儿吧。这些作品都很精彩,这次比赛肯定能办得很成功。”
江念初接过咖啡,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她看着桌上堆得越来越高的作品,突然想起江哲之前跟她说过的话:“推动性别平等,不是靠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力量,而是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把自己的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影响他人的力量。”现在她终于明白,“社团联盟”的意义,就是搭建一个这样的平台,让更多人能在这里表达自己、找到同伴,让那些曾经微弱的声音,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她拿起手机,给江念熙发了一条消息:“作品都收到了,都很精彩。谢谢你和社团的同学们,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真诚的想法。”
没过多久,江念熙回复了消息,附带一张照片——社团的同学们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自己的作品,对着镜头笑得格外灿烂。照片的背景墙上,贴着一张大大的横幅,上面写着“打破偏见,让每一种声音都被看见”。
江念初看着照片,忍不住笑了。她抬头看向窗外,夕阳正缓缓落下,给天空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橘红色。她知道,这场创意大赛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人加入进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性别平等的理解,而“社团联盟”会一直在这里,做大家最坚实的后盾,让更多声音被听见,让更多梦想被看见。
她重新坐回电脑前,开始整理参赛作品的分类,准备下周的评审工作。指尖划过那些充满创意的作品,心里充满了期待——她期待着在评审现场,看到评委们对这些作品的认可;期待着参赛选手们能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更期待着这些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能让更多人开始思考性别平等的意义,能让这个世界因为这些小小的创意,变得更加包容和温暖。
夜色渐深,办公室里的灯光依旧明亮。江念初看着桌上的作品,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希望长大后能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能帮助更多人。现在她知道,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就是最有意义的事。而那些来自不同社团、不同年龄的参赛选手,也在用自己的创意和真诚,共同编织着一个关于平等与尊重的梦想。这个梦想,正在通过一场小小的创意大赛,慢慢生根、发芽,终将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