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期待的抓周环节紧接着开始。陈屿把一块白色的地毯铺在客厅中央,江逸晨将锦盒里的物件一一摆好:小巧的毛笔、迷你计算器、微型绘本、精致的拨浪鼓,还有那个浅灰色的“无性别服饰模型”,每个物件之间都留足了距离,方便小志鹏挑选。江念初抱着小志鹏,轻轻把他放在地毯上,周围的人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都集中在这个小小的主角身上。
“选毛笔!选毛笔!以后当文化人!”陈斌在旁边小声念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苏敏则笑着说:“选绘本也挺好,多读书能长见识;”江哲也凑趣道:“老亲家,咱们别替孩子着急,让他自己选,选什么咱们都支持。”
小志鹏先是好奇地看了看周围的人,然后手脚并用地爬起来,小眼睛在物件上转来转去。他先是用小手碰了碰毛笔,又摸了摸计算器,随后突然伸手,一把抓住了那个“无性别服饰模型”,还把模型举起来,朝着江逸晨的方向“啊啊”叫着,像是在跟舅舅分享自己的“战利品”。
“哎呀!抓了小衣服!”江念熙兴奋地跳起来,“我就知道鹏鹏跟逸晨有缘分!以后说不定也能当设计师,跟我弟一起给小朋友做舒服的衣服!”江逸晨走过去,轻轻摸了摸小志鹏的头,笑着说:“好啊,等鹏鹏长大了,舅舅教你画设计图,咱们一起做‘有温度的设计’,好不好?”小志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模型抱在怀里,怎么都不肯放手。
抓周结束后,大家围着餐桌开始吃饭。陈屿端着酒杯站起来,目光扫过在座的家人,尤其是看向江哲和陈斌时,语气里满是感激:“今天特别感谢爸妈(陈斌、苏敏),还有岳父岳母(江哲、林晚星)——咱们亲家俩能这么和睦,一直支持我和念初的教育理念,我特别开心。我和念初从怀孕时就约定,要给鹏鹏一个没有性别偏见的成长环境,不强迫他做‘男孩该做的事’,不限制他的爱好。今天他抓了服饰模型,我们特别开心,不管他以后想做什么,我们都会全力支持他。”
江哲也跟着站起来,举起酒杯,看向陈斌:“老亲家,跟你们家结亲,是我们家的福气。我们夫妻俩这辈子,一直在努力推动性别平等,从编写教材到做公益,就是想让孩子们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现在看到鹏鹏在咱们两家人的爱里长大,看到小屿和念初这么用心,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来,咱们一起举杯,祝鹏鹏健康快乐成长,祝咱们两家人永远和睦!”
陈斌连忙举起酒杯,跟江哲碰了一下:“老亲家说得对!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一起看着鹏鹏长大,看着孩子们越来越好!”大家纷纷举杯,餐厅里满是欢声笑语。小志鹏坐在宝宝椅上,由苏敏喂着小米粥,偶尔还会伸出小手,去抓林晚星递过来的软面条,小脸上沾着粥渍,模样格外可爱。江念熙拿着手机,不停地给小志鹏拍照,嘴里念叨着:“这张要存好,等鹏鹏长大了,让他看看自己小时候有多调皮,还有咱们两家人多热闹。”
饭后,江逸晨拿出准备好的周岁礼物——一个定制的木质相框,里面放着小志鹏抓周时的照片,相框边缘刻着“陈志鹏一周岁纪念”的字样,还有一行小字:“愿你永远自由,永远热爱。”“这是我找木匠师傅做的,”他把相框递给江念初,“以后每年鹏鹏生日,咱们都拍一张照片放进去,等他十八岁成年,把这个相框送给她,算是咱们两家人一起给他的成长礼物。”
陈斌接过相框看了看,眼眶有些发热:“逸晨这孩子,心思比姑娘还细。这个礼物比买什么玩具都有意义,等鹏鹏长大了,看到这个,就知道小时候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舅舅、小姨这么多人疼他、盼着他好。”江哲也点点头:“是啊,这才是咱们亲家俩该给孩子的礼物——不是贵重的东西,是满满的心意和回忆。”
下午三点,宾客们陆续离开。陈屿和江念初送大家到门口,小志鹏被陈斌抱在怀里,已经有些困了,小脑袋靠在陈斌的肩膀上,眼睛慢慢闭上,嘴角还带着甜甜的笑容。
回到家,苏敏和林晚星一起收拾餐桌,两人一边擦桌子一边聊着家常,像亲姐妹一样;江哲和陈斌坐在沙发上喝茶,聊着孩子们小时候的趣事——陈斌说起陈屿小时候把闹钟拆了又装不回去,被他批评后还偷偷哭的糗事;江哲则笑着讲江念初小时候非要跟江逸晨一起学画画,画的“小鸭子”被大家笑像土豆,却倔强地说“这是我设计的新鸭子”的故事,客厅里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江逸晨和江念熙则在客厅里整理照片,把今天拍的新照片补充到小志鹏的“成长相册”里;江念初坐在婴儿床边,看着熟睡的小志鹏,轻轻哼着摇篮曲。夕阳透过窗户,给房间镀上一层温暖的橘色,婴儿床边的服饰模型静静躺着,像是在守护着小志鹏的梦境。
江念初看着身边的家人,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这个小小的周岁宴,不只是庆祝鹏鹏长大,更是两家人作为亲家,对“平等与爱”的共同坚守——从逸晨的无性别设计,到念熙的无偏见祝福,再到江哲和陈斌两位亲家对孩子未来的包容期待,这些细碎的温暖,都会化作鹏鹏成长路上的星光,陪他走过岁岁年年,直到他长成自己最喜欢的模样。而这份亲家间的和睦,这份家庭里的爱意,也会像初冬的阳光一样,一直温暖着往后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