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林晚星端着水果走进客厅,看到茶几上的问卷和笔记本,笑着问:“你们姐妹俩在忙什么呢?这么认真。”
江念熙拿起笔记本,跑到妈妈身边,兴奋地说:“妈,我做了‘家庭性别分工调查问卷’,发现好多同学家里都是妈妈负责家务,我和姐姐整理了调查结论,还设计了‘家庭分工小建议’,最后我还加了一句‘改变从爸爸也能洗碗开始’!”
林晚星接过笔记本,仔细看着,眼里满是感动:“我的念熙长大了,懂得关注妈妈们的辛苦,还想办法帮她们分担了。这句话写得特别好,妈妈相信,只要更多爸爸开始洗碗,家里的分工就会慢慢变得公平,妈妈们也能轻松一点。”
江哲和江逸晨也走进客厅,听到她们的对话,江哲笑着说:“看来我以后要更主动洗碗了,不能拖后腿啊。”江逸晨也笑着说:“我也可以帮妈妈洗碗,以后家里的碗我包了!”
客厅里响起一阵笑声,温暖的灯光笼罩着一家人,让这个初冬的夜晚格外温馨。江念熙看着家人的笑容,心里满是期待——她希望这份调查结论和小建议,能让更多同学的爸爸开始洗碗,能让更多妈妈感受到家人的关心,能让更多家庭的分工变得公平。
第二天一早,江念熙把整理好的调查结论和“家庭分工小建议”打印出来,带到学校,分发给每个参与调查的同学。有女生拿到后,立刻跟她说:“念熙,我今天回家就跟爸爸说,让他帮妈妈洗碗!”还有男生说:“我要跟爷爷说,男生洗碗也很厉害,不是没出息!”
看着同学们积极的样子,江念熙心里满是开心。她知道,虽然改变可能不会马上发生,但只要有更多人开始行动,就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就像她在调查结论里写的那样,改变从“爸爸也能洗碗”开始,从每一件小小的家务开始,从每一次主动的分担开始。
午休时,江念熙在教室里组织了一场“家庭分工小讨论”,同学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想法——有人说“我要每天帮妈妈擦桌子”,有人说“我要跟爸爸一起制定家务表”,还有人说“我要拍一段妈妈做家务的视频给爸爸看,让他知道妈妈有多辛苦”。江念熙把同学们的想法都记在笔记本上,打算下周再整理成“家庭分工行动日记”,发给大家互相鼓励。
放学回家的路上,江念熙收到一个女生的消息:“念熙,我今天跟爸爸说让他洗碗,爸爸刚开始不愿意,后来我跟他说‘妈妈每天都很累’,爸爸就答应了!现在爸爸正在厨房洗碗呢,妈妈特别开心!”
江念熙看着消息,嘴角忍不住上扬。她抬头看向天空,晚霞把天空染成了温暖的橙红色,就像家里客厅的灯光一样,让人心里暖暖的。她想起姐姐江念初说的话:“每个人的小小行动,都能带来大大的改变。”现在她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改变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爸爸也能洗碗”开始,从每一次主动的关心和分担开始。
回到家,江念熙看到爸爸江哲正在厨房洗碗,妈妈林晚星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脸上满是笑容。哥哥江逸晨则在整理自己的房间,还哼着歌。她走进厨房,从背后抱住爸爸的腰,笑着说:“爸爸,你今天又洗碗啦!”
江哲转过身,笑着说:“是啊,我们念熙说了,改变从爸爸洗碗开始,爸爸可不能落后。而且洗碗也不是什么难事,能让你妈妈轻松一点,爸爸也开心。”
江念熙看着爸爸的笑容,又看向客厅里的妈妈,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这份问卷里的思考,不仅让她看到了家庭分工的问题,更让她找到了改变的方向。未来,她还想做更多的调查,关注更多关于性别平等的问题,比如“校园里的性别偏见”“职业选择与性别”,然后和姐姐、哥哥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让更多人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的温暖。
晚上,江念熙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我知道了,改变其实很简单,就像爸爸洗碗一样,只要愿意开始,就会慢慢变好。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爸爸能洗碗,有更多妈妈能轻松一点,有更多家庭能分工公平,有更多人能感受到家人的爱与关心。我会继续努力,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写完日记,江念熙合上笔记本,看向窗外的夜空。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就像同学们眼里的希望,也像她心里的梦想。她知道,问卷里的思考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只要有家人的支持,有同学们的陪伴,她就有勇气一直走下去,把“改变从小小行动开始”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家庭充满温暖与平等,让更多人相信,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