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L码:肩宽41→39,腰围78→76
逸晨把笔记本整理好,又把做了标记的样品叠整齐,放进一个大纸箱里。明天他要带着这些样品和数据去工厂,跟厂长沟通调整方案,争取下周能做出第二批样品,再让同学们测试一次。
“逸晨,今天辛苦你了!”大壮拍了拍他的肩膀,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我刚才试穿改了肩宽的样品,感觉特别舒服,跑起来胳膊也不卡了。”张萌也递过来一块面包:“你肯定没顾上吃晚饭,快垫垫肚子。”
逸晨接过水和面包,心里满是感动。他想起一开始设计中性运动服时,还有同学说“男生女生穿一样的衣服不好看”“肯定没人愿意穿”,可现在看到大家积极试穿、认真提意见,他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对的。
第二天一早,逸晨带着样品和笔记本,坐公交车去晨光服装厂。厂长看到他,笑着说:“江同学,你来得正好,我们正想跟你说,有几个尺码可能需要调整呢。”逸晨赶紧把笔记本递过去:“厂长叔叔,我已经跟同学们测试过了,这里是详细的调整数据,您看一下。”
厂长接过笔记本,一边看一边点头:“你考虑得很细致啊!领口加薄衬、条纹改细,这些都没问题,我们今天就安排工人调整,争取下周三给你送第二批样品。”逸晨还特意跟厂长强调:“一定要保证面料质量,还有隐形口袋的拉链,要选顺滑的,不然同学们用着不方便。”厂长笑着答应:“放心吧,我们肯定按你的要求做,保证让同学们满意。”
离开工厂时,逸晨特意去车间看了看。工人们正在裁剪面料,浅灰色的布料堆成小山,薄荷绿的条纹布被整齐地叠在旁边。有个工人阿姨看到他,笑着说:“江同学,你设计的运动服真好看,我家孩子也在实验中学,要是能穿上你设计的衣服,肯定特别开心。”逸晨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更加期待第二批样品了。
接下来的一周,逸晨每天都给厂长打个电话,询问样品的制作进度。周三下午,工厂终于送来第二批样品。逸晨迫不及待地把样品搬到社团活动室,组织同学们再次测试。
这次的样品果然改得很到位。张萌穿XS码的运动服,腰围刚好,袖口也贴合手腕,她在活动室里跳了跳,笑着说:“太舒服了!跑起来一点都不晃,领口也不勒了,里面的薄衬软软的,特别贴心。”大壮穿XL码的运动服,肩宽正好,他举起胳膊挥了挥:“这次不卡了,活动自如,隐形口袋也好用,手机放进去不会掉。”
小雨穿着改了条纹和裤长的M码运动服,对着镜子照了又照:“细条纹果然好看,显得我瘦了不少,裤长也刚好,不用踩在脚底下了。逸晨,你太厉害了!”
逸晨拿着笔记本,把同学们的反馈都记下来:“所有尺码调整后,试穿满意度100%,面料、细节无问题,可以批量生产。”他还让每个同学在反馈表上签字,准备交给学校,申请把这款中性运动服定为学校的统一运动服。
周五下午,逸晨把反馈表和样品交给了德育处的王主任。王主任看着样品,又翻了翻反馈表,笑着说:“逸晨,你做得太棒了!这款运动服既好看又舒服,还体现了性别平等的理念,学校肯定支持。下周我们就开会讨论,争取下学期让全校同学都穿上你设计的运动服。”
逸晨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他想起自己设计运动服的点点滴滴:一开始画设计图时的迷茫,跟工厂沟通时的紧张,同学们测试时的期待,还有调整尺码时的认真……这些经历让他明白,一件好的设计,不是靠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靠不断地倾听、修改和完善,是靠把使用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放学路上,逸晨背着书包,手里拿着一件浅灰色的运动服样品。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运动服上的薄荷绿条纹在阳光下格外显眼。他想起大壮说“以后运动再也不用穿紧绷的衣服了”,想起张萌说“终于有一件既舒服又好看的运动服了”,想起小雨说“希望更多学校能有这样的中性运动服”。
逸晨知道,这只是他设计路上的一个小成果。未来,他还想设计更多的东西:中性校服、校园文具、运动器材……他想让更多人感受到设计的力量,感受到性别平等的温暖。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更多的设计知识,做出更好的作品,让每个人都能穿上舒服、好看、没有性别限制的衣服,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做自己。
回到家,逸晨把运动服样品挂在衣柜里,旁边还挂着他之前设计的中性校服图纸。他打开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好的设计,要让每个人都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中性运动服的故事还没结束,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
窗外的星星渐渐亮了起来,逸晨坐在书桌前,开始构思下一个设计。他拿出铅笔,在画纸上轻轻勾勒,脸上带着坚定的笑容。他知道,只要坚持初心,不断努力,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穿上他设计的衣服,感受到性别平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