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林晚星开始着手安排寄钱的事。她特意去银行办了一张新的银行卡,绑定了自己的工资卡,设置了每月10号自动转账2000块到林建国的账户上。她还把银行卡号和转账时间告诉了林建国,叮嘱他:“爸,每月10号你记得查一下账户,要是没到账,就给我打电话。这钱您和妈别省着,该花就花,尤其是医药费,千万别耽误。”
林建国在电话里连连答应:“知道了晚星,你想得真周到。你妈这几天总跟我念叨,说以前对你不好,现在你还这么孝顺,她心里过意不去。”
“爸,都过去了。”林晚星轻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您和妈身体好好的,咱们一家人能常联系,比啥都强。”
王秀兰出院那天,林晚星特意给朝阳打了电话,让他帮忙把老两口送回镇上的家,还让他帮忙买些米、面、油和常用的药品,记在她的账上。朝阳笑着说:“姐,你放心,我都安排好了。我还请了村里的婶子帮忙给我妈做几天饭,让她好好歇着。”
晚上,林建国给林晚星打了电话,说已经安全到家,王秀兰正坐在沙发上看她寄回去的《掌心的刺》杂志,还跟邻居张婶炫耀:“这是我闺女写的,她现在可出息了,帮着好多姑娘读书呢!”
林晚星听着,忍不住笑了。她能想象到母亲骄傲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这份“有限的和解”,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最适合她们的——她在深圳追逐自己的理想,用自己的方式照亮更多人的路;母亲在老家安享晚年,用她的方式支持着女儿的事业,彼此牵挂,却不互相捆绑。
一周后,林晚星收到了林建国发来的短信,说2000块钱已经到账,还说王秀兰买了些降压药和钙片,剩下的钱存了起来,说“等念念回来,给她买好吃的”。林晚星回复:“妈别存着,多买点有营养的菜,您和爸的身体最重要。”
没过多久,王秀兰给林晚星寄来了一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件粉色的小毛衣,针脚虽然不如商场里的精致,却看得出来织得很用心。还有一张纸条,是王秀兰歪歪扭扭的字迹:“晚星,这是我给你二胎宝宝织的毛衣,不知道能不能穿,你别嫌弃。天冷了,你和念念也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
林晚星拿着毛衣,眼眶红红的。她把毛衣放在念念的衣柜里,跟念念说:“这是奶奶给你未来的弟弟或妹妹织的毛衣,奶奶是不是很厉害?”
念念点了点头,抱着毛衣说:“奶奶真好,我想奶奶了,咱们什么时候回去看奶奶呀?”
“等放寒假了,妈妈就带你回去看奶奶和爷爷。”林晚星摸了摸女儿的头,心里满是幸福。
她知道,自己和母亲之间的和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许永远无法完全抹去过去的痕迹,但她们都在努力——母亲用织毛衣、存零食的方式表达爱意,她用每月寄钱、常打电话的方式传递牵挂。这种带着分寸感的温暖,比强行捆绑的“孝顺”更珍贵,也更长久。
有一天,江哲陪着林晚星给老家打电话,王秀兰在电话那头说:“小哲啊,你可得照顾好晚星,她从小就倔,脾气又急,你多担待着点。”江哲笑着应下:“妈,您放心,晚星有我照顾呢,我肯定不让她受委屈。” 这一声“妈”喊出口,电话那头的王秀兰愣了一下,随即笑得合不拢嘴,连说:“好,好,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林晚星在一旁听着,心里暖烘烘的。江哲的这一声“妈”,像是在她和母亲之间又架起了一座桥,让她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那天之后,江哲也会在林晚星忙不过来的时候,主动给林晚星父母打电话,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他会跟林建国讨论庄稼的收成,也会听王秀兰唠叨家长里短,像个真正的儿子一样,融入到这个家庭里。
林晚星在“星光讲堂”的直播里,跟乡村女生们分享了自己和母亲的故事。她说:“很多时候,我们和家人之间会有矛盾,会有伤害,但只要彼此心里还装着对方,愿意慢慢理解、慢慢靠近,就一定能找到和解的方式。就像我和我妈妈,曾经有很多误会,可现在,我们会互相牵挂,互相支持。我希望你们也能相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人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而读书,会让你们有能力保护自己,也有能力守护家人。”
直播结束后,很多女生在后台留言,说“林老师,我跟我妈妈也有矛盾,听了你的故事,我想跟她好好聊聊”“我以前总觉得妈妈不理解我,现在我知道,她只是用她的方式爱我”。看着这些留言,林晚星心里满是感慨——她不仅帮助了这些女生,也在和母亲的和解中,找到了更成熟的自己。
晚上,林晚星给王秀兰打了电话,跟她聊起“星光讲堂”的反馈。王秀兰听得很认真,时不时问:“那些姑娘们真的愿意跟妈妈好好聊吗?要是她们聊不通,你可得帮帮她们。”
“会的,妈,我会帮她们的。”林晚星笑着说。
电话那头,王秀兰又说:“晚星,我跟你爸商量好了,等明年春天,我们去深圳看看你和念念。你爸说,想看看你工作的地方,想看看念念的幼儿园,还想尝尝你做的饭。”
林晚星的心里一下子亮了起来:“好啊妈,我等着您和爸来深圳,带你们去看深圳的大海,去吃深圳的好吃的。”
挂了电话,林晚星靠在江哲的怀里,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她知道,自己和母亲之间的和解,虽然带着“有限”的分寸,却充满了无限的温暖和希望。未来的日子里,她们会继续在各自的生活里努力,也会在彼此的牵挂里,把这份迟到的母女情,慢慢经营得越来越好。
而她也会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在乡村女童教育的路上走下去,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女生:即使曾经有过伤痛,即使和家人之间有过隔阂,只要不放弃爱与理解,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和解,也一定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