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半,林晚星提前半小时到了深圳火车站。刚站定,就看到张磊和江哲朝她走来,张磊手里拎着个纸袋,江哲则抱着一本包装好的书。“晚星,我们来帮你接小梅!”张磊晃了晃手里的纸袋,“我妈早上烤了饼干,让我带给小梅尝尝。”江哲也笑着补充:“我带了本《哈尔滨城市志》,里面有很多冰雪文化的内容,小梅要是想家了,能翻着看看。”
林晚星心里暖暖的,刚想说谢谢,就听到远处传来熟悉的声音:“晚星!”她猛地抬头,只见一个穿着浅蓝色牛仔外套、扎着高马尾的女生朝她跑过来,脸上的梨涡和记忆里一模一样,只是比小时候高了些、瘦了些。
“小梅!”林晚星快步跑过去,两人紧紧抱在一起,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陈小梅的外套上还带着北方的寒气,却让她觉得无比温暖。
“我好想你!”陈小梅抱着她,声音哽咽,“在哈尔滨上学的时候,总想起咱们一起跳皮筋的日子,没想到真能在深圳见到你!”她松开林晚星,又看向张磊和江哲,笑着打招呼:“你们就是晚星常说的张磊和江哲学长吧?常听她提起你们,说你们帮了她很多。”
张磊赶紧把饼干递过去,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客气,都是朋友。我是张磊,你叫我名字就行。”江哲也把书递过去,温和地说:“我是江哲,欢迎你来深圳。”
接下来的两天,林晚星带着陈小梅把深圳逛了个遍。第一天,他们去了东门老街,陈小梅第一次见到南方的骑楼,兴奋地拿着相机拍个不停,还给家里人买了些深圳特产;中午,张磊带他们去家里的餐馆吃饭,张磊妈妈做了糖醋排骨、清蒸鱼,还有深圳特色的虾饺,陈小梅尝了一口虾饺,眼睛一亮:“这也太好吃了!比哈尔滨的锅包肉还鲜!”
第二天,他们去了乡村小学,正好赶上林晚星的支教试讲。林晚星教孩子们用彩纸折迎春花,陈小梅也主动帮忙,教孩子们唱《春天在哪里》,孩子们围着她们叽叽喳喳,笑得特别开心。下课的时候,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拉着她们的手说:“老师,你们下次还来吗?我还想折小花、唱歌。”陈小梅蹲下来摸了摸小女孩的头,认真地说:“我们会来的,以后还会带更多老师来。”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陈小梅要回哈尔滨的日子。周一早上,林晚星、张磊和江哲一起去火车站送她。陈小梅拎着装满特产的行李箱,站在候车厅门口,舍不得离开。“晚星,这两天谢谢你,还有张磊、江哲学长,我玩得特别开心。”她看着林晚星,突然笑着眨了眨眼,故意提高声音说:“对了晚星,我跟你说个事儿——这两天跟张磊、江哲学长相处下来,我觉得他们俩都挺优秀的,一个热心肠,一个有学问,你要是不抓紧选一个,我可就替你选了啊!”
这话一出,林晚星脸瞬间红了,赶紧拉着陈小梅的胳膊:“小梅!你别乱说!”再看张磊和江哲,张磊挠了挠头,耳朵红得像熟透的苹果,江哲也别过脸,耳尖微微发烫,连手里的书都攥紧了几分。候车厅里的人听到这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气氛一下子变得热闹又温馨。
“好啦好啦,不逗你们了!”陈小梅笑着说,眼里却有点湿润,“我走了,你们要照顾好自己。晚星,你要好好准备支教,咱们以后一起去山区教书;张磊、江哲学长,也谢谢你们这两天的照顾,以后有机会来哈尔滨,我请你们吃锅包肉!”
“你路上小心,到了记得给我发消息!”林晚星拉着她的手,舍不得松开。张磊也说:“要是遇到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我帮你想办法。”江哲则叮嘱:“回去好好上课,有关于古典文学和教育结合的问题,也可以跟我讨论。”
火车鸣笛的声音响起,陈小梅拎着行李箱,一步三回头地走进候车厅,还不忘朝他们挥手:“我会想你们的!”林晚星、张磊和江哲也朝她挥手,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人群里。
回去的路上,三人都没说话,却没有尴尬,反而觉得心里暖暖的。过了一会儿,张磊突然说:“小梅这人真有意思,性格跟晚星一样直爽。”江哲也点点头:“她很适合当老师,跟孩子们很亲。”林晚星笑着说:“等放暑假,咱们可以去哈尔滨找她玩,让她带咱们看冰雕、吃锅包肉。”
回到学校后,林晚星拿出笔记本,写下:“2000年3月下旬,小梅来深圳玩了两天,我们一起逛老街、去支教,还一起吃了很多好吃的。送她走的时候,她还逗我和张磊、江学长,把我们都逗脸红了。原来有朋友陪伴的日子,这么幸福。以后要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等暑假去哈尔滨找小梅,也为咱们的支教梦想多做准备。”
写完后,她合上笔记本,看着书桌上陈小梅留下的哈尔滨红肠,还有那本旧版《红楼梦》,嘴角忍不住上扬。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亮了房间里的每一样东西,也照亮了她心里的希望。她知道,不管距离多远,她和陈小梅的友谊,还有和张磊、江哲的情谊,都会一直延续下去;而她们共同的支教梦想,也会在彼此的支持下,慢慢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