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个老教授来借这本书,看到扉页上的字,特意去服务台找她:“同学,这本书是你粘好的吧?字写得好,心也细,现在像你这样爱护书的年轻人不多了。”
林晚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教授,我就是觉得书坏了,后面的读者看着不方便,就顺手粘好了。”
教授点点头,笑着说:“好样的!咱们学教育的,就是要从这些小事做起,有责任心,有爱心。以后你要是有教育学方面的问题,随时可以来问我,我办公室就在图书馆四楼。”
从那以后,林晚星偶尔会去四楼找教授请教问题,教授也会给她推荐一些教育学相关的好书。在教授的推荐下,她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爱弥儿》等经典着作,每次读完都忍不住在笔记本上写读后感,对“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
图书馆的兼职不仅让林晚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让她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个叫陈默的男生,经常来三楼看书,每次都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的都是教育公平相关的书。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陈默告诉林晚星,他来自贵州的山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差点没学上,是村里的支教老师帮他凑了学费,所以他现在想考教育公平方向的研究生,将来去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林晚星听着陈默的故事,想起了自己的经历,忍不住说:“我也是因为老师的帮助才走到现在的,我想毕业后去山区支教,帮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孩子。”
“那太好了!”陈默眼睛一亮,“咱们可以一起交流支教的想法,以后说不定还能一起去山区教书!”
从那以后,林晚星和陈默经常在兼职间隙交流读书心得,分享对教育的看法。陈默会给她推荐国外的教育理论书籍,林晚星则会跟他分享自己在支教社团学到的教学技能,两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林晓雨知道林晚星在图书馆兼职后,经常来三楼找她。有时是给她带一杯热奶茶,有时是帮她整理书架,有时就坐在旁边的座位上看书,等她兼职结束后一起去食堂吃饭。有次林晚星整理书架累了,靠在服务台旁休息,晓雨走过来,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暖手宝递给她:“晚星,你看你手都冻凉了,快暖暖手。图书馆空调开得足,别冻感冒了。”
林晚星接过暖手宝,里面的温水带着温度,暖得她心里也热乎乎的。“晓雨,谢谢你,总这么照顾我。”
“咱们是朋友,我不照顾你照顾谁呀?”晓雨笑着说,“对了,下周我妈要带我去买冬天的衣服,我也给你挑一件吧?你看你还穿着秋天的薄外套,肯定冷。”
林晚星赶紧摇头:“不用不用,我有衣服穿,你别给我花钱了。”她知道晓雨家境好,买的衣服肯定不便宜,不想让晓雨破费。
晓雨却没在意,拉着她的手说:“没事,我妈总说衣服要多买几件换着穿,而且咱们是朋友,我给你买件衣服怎么了?就这么定了,下周一起去!”
看着晓雨真诚的眼神,林晚星心里满是感动,只好点点头:“那好吧,谢谢你,晓雨。”
月底发工资那天,林晚星拿着450元现金(每周工作9小时,时薪15元,合计135元?此处按每月四周计算,15元\/小时x3小时\/次x3次\/周x4周=540元,需修正),心里满是开心。这是她第一次在学校里挣工资,不仅能补贴生活费,还能在工作中学习,简直是一举两得。她把工资分成两份,一份放进铁皮盒里当生活费,一份用来买了几本教育学相关的参考书——其中有一本《乡村支教手册》,是她特意给陈默买的,想跟他一起学习。
晚上兼职结束后,林晚星回到出租屋。她把新买的书摆在书架上,又拿出笔记本,写下:“10月底,图书馆兼职第一个月,发了540元工资,买了参考书,还认识了陈默。在图书馆工作真的很开心,能看书,能帮别人,还能和朋友一起进步。以后要更努力,好好工作,好好读书,不辜负这份幸运。”
写完后,她看着书架上整齐的书,想起白天在图书馆帮读者找书的快乐,想起教授鼓励的话语,想起晓雨温暖的关心,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这份图书馆的兼职,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她大学生活里的一份珍贵礼物——它让她在补贴生活费的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收获了友谊和成长。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书桌上的笔记本和新买的书。林晚星拿起那本《乡村支教手册》,轻轻翻开,心里满是期待——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和晓雨、陈默一起去山区支教的场景,看到了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拿着书本认真读书的样子。她知道,只要坚持下去,这个美好的场景一定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