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林晚星彻底开启了“白天端盘子、晚上啃课本”的生活。每天早上九点到店,擦桌子、端盘子、洗碗,忙到下午五点半,扒两口梅姐留的热饭就往夜校赶;晚上九点下课后,回到宿舍再复习一个小时,直到十一点才睡觉。
周一晚上是第一堂语文课,林晚星提前半小时到了教室,选了个靠前的位置。五十多岁的张老师走进来,手里抱着一摞课本:“咱们班里都是想靠读书改变日子的人,别觉得自己基础差,只要肯学,就能赶上。”他讲《劝学》时,从“学不可以已”讲到“锲而不舍”,林晚星听得入了迷,手里的笔飞快地记着笔记,生怕漏了一个字。
课间休息时,旁边的女孩主动跟她搭话:“我叫陈婷,在隔壁川菜馆当服务员,你呢?”“我叫林晚星,在阿梅快餐店干活。”两个人一聊才知道,都是想考大学的,当即约定以后一起上课、一起复习。
周二晚上的英语课最让林晚星头疼。她连26个字母都记不全,老师让自我介绍时,她紧张得手心冒汗,站了半天只说出一句“hello, I L wanxg”。老师却笑着鼓励她:“不错,下次争取多讲一句。”从那以后,林晚星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在快餐店后院背单词;中午休息时,就拿着英语课本跟小芳学发音——小芳虽然没读过高中,却跟着手机学过几句英语。
白天在餐厅干活时,林晚星也没闲着。端盘子时,她会在心里默背英语单词;洗碗时,就回想早上背的数学公式。有次她给客人端汤,脑子里还想着“勾股定理”,差点把汤洒在客人身上。客人没生气,反而笑着说:“丫头,是不是太累了?歇会儿再忙。”林晚星红着脸道歉,心里却更坚定了——现在的辛苦,都是为了以后能不用端一辈子盘子。
月底发工资时,林晚星存了1700块(扣除300块学费),存折里的钱已经有块了。她拿着存折,心里满是踏实——等攒够学费,她就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不用再担心钱的事。晚上下课后,她给表哥张强打了个电话,兴奋地说:“表哥,我现在白天上班,晚上上课,老师讲得可好了,我还认识了个新朋友。”
电话那头,张强的声音带着笑意:“晚星,哥就知道你能行。别太累了,要是钱不够,跟哥说。”林晚星笑着答应,挂了电话后,她抱着课本坐在床头,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满是憧憬。她知道,白天的餐厅是她谋生的地方,晚上的夜校才是她追梦的路。只要她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她能走出民乐村的巷子,走进真正的大学校园。
有天晚上下课后,林晚星骑车路过巷口的烤红薯摊,买了个最大的红薯。热气腾腾的红薯捧在手里,暖到了心里。她咬了一口,甜得眼睛都眯起来了——这是她给自己的奖励,奖励自己白天好好干活,晚上认真上课,奖励自己没有放弃梦想。
回到宿舍时,小丽已经给她留了门,桌上还放着杯热牛奶。“晚星,今天学的啥?有不会的题没?”小丽凑过来,看着她的笔记本。林晚星笑着摇头,喝了口热牛奶,心里暖得像被温水泡过。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有梅姐和王叔的支持,有小丽和小芳的照顾,有陈婷的陪伴,还有远方表哥和朋友们的牵挂。这些温暖,就像夜里的路灯,照亮了她追梦的路,让她不管多累,都能坚持走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晚星的课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笔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白天在餐厅里,她还是那个手脚麻利的服务员,客人都喜欢她,说她“笑起来甜,干活也勤快”;晚上在夜校里,她是最认真的学生,老师经常夸她“进步快,肯吃苦”。
有次语文老师布置作文《我的梦想》,林晚星写了自己从盛达镇来深圳,白天端盘子、晚上读夜校的日子,写了梅姐和王叔的体谅、小丽和朋友们的帮助,写了自己想考大学的梦想。老师把她的作文当成范文在班上朗读,读完后说:“林晚星同学的梦想很真实,也很坚定。我相信,只要她坚持下去,一定能实现梦想。”
林晚星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的话,眼泪差点掉下来。她想起自己刚到深圳时的迷茫,想起第一次端盘子时的手忙脚乱,想起发现夜校广告时的激动——所有的辛苦,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她知道,白天的餐厅工作是她的“铠甲”,能让她在深圳站稳脚跟;晚上的夜校学习是她的“武器”,能帮她劈开一条通往梦想的路。
晚上回到宿舍,林晚星躺在床上,摸了摸床头的课本。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课本上,也落在她的存折上。她攥了攥拳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干活,好好读书,早点考上大学,让母亲为她骄傲,让所有支持她的人为她骄傲。她相信,只要她不放弃,总有一天,她能从餐厅的后厨,走进大学的课堂,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