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73章 初到深圳

第73章 初到深圳(2 / 2)

卖电子产品的店橱窗里摆着小巧的收音机和手机。收音机是红色的,机身很小,能握在手里,她在盛达电子厂见过有人用,却没敢凑近看;手机是黑色的,机身滑亮,屏幕小小的,她只在盛达电子厂厂长手里见过一次——去年厂长来车间视察,拿着手机贴在耳边说话,声音很大,全车间的人都停下来看。现在橱窗里的手机摆了好几部,有的还打开着,屏幕亮着,她好奇地凑过去看,却不知道怎么用,只能赶紧走开。

卖小吃的摊位前围满了人,飘着炒粉的香味和辣椒的辛味。摊主是个穿着围裙的阿姨,手里拿着大铁锅铲,“哗啦哗啦”地炒着粉,米粉在锅里翻着身,裹着鸡蛋和青菜,看起来就好吃。旁边还有卖烤红薯的,铁桶里的红薯冒着热气,香味飘得很远,她想起在盛达电子厂,冬天夜班时,赵倩总偷偷从家里带烤红薯,塞给她一个,说“暖手又暖胃”。现在闻到这香味,她肚子有点饿,却没敢买——手里的200块要省着花,不能随便乱买东西。

她看见穿西装的男人夹着公文包快步走过,皮鞋踩在水泥地上“哒哒”响,西装的料子看起来很光滑,不像她身上的棉袄,洗了好几次,已经有点起球;看见烫着卷发的姑娘踩着高跟鞋,裙摆随着脚步晃悠,高跟鞋是红色的,鞋跟细细的,她在电视里见过,却从来没穿过,连平底的皮鞋都没穿过;还看见有人拿着小巧的手机贴在耳边说话,嘴角带着笑,说的是她听不懂的粤语,手里还提着精致的塑料袋,里面装着水果,是她叫不出名字的热带水果,皮是黄色的,像小灯笼。

林晚星忍不住低头看自己的布鞋。鞋尖已经磨平了,是去年母亲给她做的,鞋底纳得厚厚的,针脚密密麻麻,鞋帮上还沾着盛达镇的泥土,虽然她出发前擦了好几遍,还是能看见一点土印。她赶紧把脚往后缩了缩,怕别人看见她的布鞋,怕别人觉得她跟这个城市格格不入。

走到第一个红绿灯时,林晚星停住了脚步。马路上的车太多了,小轿车、公交车、摩托车,一辆接着一辆,像一条奔流的河,根本看不到头。红绿灯的灯箱很大,红色和绿色的灯亮得刺眼,她不知道该什么时候过马路,只能站在路边,看着旁边的人——有拎着菜篮子的阿姨,有背着书包的学生,还有抱着孩子的妈妈,他们都在等,她也跟着等。

阿姨的菜篮子里装着绿油油的青菜和红色的苹果,用塑料袋裹得整整齐齐,苹果看起来很新鲜,表皮光滑,不像盛达镇集市上的苹果,有的还带着斑点。阿姨看她盯着菜篮子,笑了笑,问:“丫头,第一次来深圳啊?”林晚星点点头,有点不好意思:“嗯,阿姨,我来找亲戚。”“找亲戚好,有人照应。”阿姨拍了拍她的胳膊,“等绿灯亮了跟着我走,这边车多,别乱跑。”

林晚星心里暖了暖,说了声“谢谢阿姨”。绿灯亮的时候,人群涌了过去,她被夹在中间,脚步有点踉跄,帆布包的带子又勒得肩膀生疼。有辆摩托车从她身边擦过,车手按了声急促的喇叭,吓得她赶紧往旁边躲,差点撞到路边的垃圾桶——垃圾桶是绿色的,上面印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字样,她在盛达镇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垃圾桶,盛达镇的垃圾都是倒在村头的土坑里,等着被运走。

过了两个红绿灯,她果然看到了“龙华菜市场”的木牌。木牌是红色的,上面的字用黑漆写的,有点掉漆,边缘还钉着几个小钉子,防止木牌裂开。旁边还贴了张手写的小广告:“租房,单间带窗,月租200,联系电话138xxxxxxx”,字迹歪歪扭扭的,像是用毛笔写的。

她按照保安大叔说的,拐进一条小巷。小巷里没有外面那么喧闹,却更拥挤——两边的房子挨得很近,中间只留了一条窄窄的路,勉强能过两个人,要是对面有人过来,得侧身才能躲开。墙上贴满了招工启事和租房小广告,有的已经被撕掉了一半,露出里面斑驳的水泥墙,还有的被新的广告覆盖,只露出边角。

空气中飘着饭菜的香味,有她没闻过的海鲜腥味——像是鱼和虾的味道,有点咸,她在盛达镇只吃过几次鱼,还是表哥从河里钓上来的,没有这种腥味;还有点豆瓣酱的辣味,混着酱油的香味,和盛达镇家里飘出的红薯粥香味完全不一样。盛达镇的冬天,家里总是飘着红薯粥的甜香味,母亲会在粥里放几块红薯,煮得软软的,连粥水都是甜的。现在闻到这陌生的饭菜香,她更想家了,也更想李姐、刘芳和赵倩——要是她们在,肯定会拉着她,一起找哪家的饭最好吃。

她看见有个阿姨在巷口晾衣服,晾衣绳是用尼龙绳做的,拴在两边的墙上,上面挂着粉色的衬衫和蓝色的裤子,还有小孩子的衣服,是黄色的小棉袄,上面绣着小熊。风一吹,衣服晃来晃去,像一面面小旗子,水珠从衣服上滴下来,落在地上,晕出小小的湿痕。阿姨手里拿着衣架,看见林晚星路过,好奇地看了她两眼,没说话,又继续晾衣服。

还有个小男孩蹲在巷口玩弹珠。小男孩穿着蓝色的外套,裤子上沾着点泥土,手里攥着好几颗玻璃弹珠,有红色的、绿色的、还有透明的,弹珠在地上滚来滚去,他追着弹珠跑,笑声很响。看见林晚星路过,他停下脚步,好奇地盯着她的帆布包看,眼神里满是天真。林晚星对着他笑了笑,小男孩却赶紧站起来,跑回了屋里,只留下一扇半开的木门,里面传来电视里春晚的歌声——是她昨天在宿舍里听的歌,现在在陌生的巷子里听到,心里有点酸。

她沿着小巷往前走,一边走一边仰头看门牌。门牌大多是红色的,钉在门框旁边,有的上面还挂着小灯笼,有的则贴着春联,春联的纸是金色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12号是家裁缝铺,门口挂着几匹碎花布,有粉色的、蓝色的、还有黄色的,布料垂下来,被风吹得轻轻晃。老板娘坐在缝纫机前,“哒哒”地踩着踏板,手里的针飞快地穿梭,她面前摆着件没做好的衣服,是件小女孩的连衣裙,上面绣着小花。老板娘抬头看了林晚星一眼,又低下头继续干活,手指灵活地把线穿过针眼。

14号是家小卖部,玻璃柜里摆着五颜六色的糖果,有奶糖、水果糖,还有她没见过的巧克力——巧克力是黑色的,包装纸是金色的,看起来很精致。老板趴在柜台上打盹,头一点一点的,收音机里放着粤语歌,歌声有点模糊,却很热闹。柜台上还摆着几瓶汽水,是橙色的,瓶子是玻璃做的,上面印着“橘子味”的字样,她在盛达镇见过有人喝,说很甜,却没敢买。

16号是家理发店,门口转着红白蓝三色的灯箱,灯箱转起来的时候,颜色混在一起,像彩虹。理发店的门是敞开的,能看见里面有个穿着白大褂的理发师,正在给一个男人剪头发,推子“嗡嗡”地响,碎头发落在地上,堆成一小堆。男人手里拿着份报纸,一边看一边跟理发师聊天,笑声传了出来,林晚星路过的时候,忍不住往里看了一眼,又赶紧走开。

这些陌生的景象,让她觉得自己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一切都跟盛达镇不一样,房子不一样,人不一样,连空气里的味道都不一样。她想起在盛达镇,巷子里都是土房子,门口摆着柴火垛,冬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晒太阳,老人们坐在小马扎上聊天,孩子们在巷子里追着跑,狗在旁边叫,很热闹,却很熟悉。可这里的热闹,却让她觉得孤独,像一个人站在人群里,却没人认识她,没人跟她说话。

终于,在一个挂着“建国饭馆”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