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还犟,说‘城里哪有这么贵的馒头’,我又跟她讲,镇上馒头才8毛一斤,厂里食堂得1块2,菜也比家里贵一半。”张强学着王秀兰的语气,逗得林晚星忍不住笑了,“后来我提你去年考上市第三,说‘姑,晚星是块读书的料,现在让她好好活着,等做满半年转正,工资涨到1500,到时候能寄更多钱回家,比现在逼她强’。你妈沉默了半天,最后说‘让她省着点花,别乱买没用的’。”
林晚星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嘴角忍不住往上翘:“太好了!谢谢表哥,真的太谢谢你了。”
“这有啥,你是我表妹,我不帮你帮谁?”张强从自行车筐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她,“对了,我宿舍有几本旧的高中课本,还有我以前记的笔记,你拿去看。看不懂的地方,每天早上我在厂门口等你,给你讲题。”
林晚星打开布包,里面是《高中语文必修一》《高中数学必修一》和一本厚厚的英语笔记本,书页边缘有点卷,却干干净净,笔记记得工工整整。她摸了摸课本,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表哥,这些都是给我的?”
“是啊,我以前想考成人高考,买了这些书,后来太忙没来得及看,放着也是放着。”张强说,“你放心,要是姑问起,你就说跟我借的,不花钱,她不会说啥的。”
林晚星抱着布包,心里像揣了个暖炉,连深秋的风都没那么冷了。她知道,张强不仅帮她瞒了真实工资,还在偷偷帮她圆读书梦——他明明知道她一个月能拿1500,却没戳穿她的谎,反而帮她跟妈妈争取生活费,还主动给她找课本,这份心意,比任何东西都珍贵。
接下来的几天,王秀兰果然没再每天打电话催钱。偶尔打来一次,语气也软了不少,会问“有没有按时吃饭”“衣服够不够暖”,虽然还是会叮嘱“别跟你表哥借太多东西”,但再也不提“寄钱”的事了。
有一次,王秀兰在电话里说:“晚星,你表哥说得对,你在城里不容易,留400就留400,别饿肚子。等你转正了,工资涨了,再给家里多寄点就行。”
林晚星赶紧说:“妈,我知道,我会好好上班,等转正了就多寄钱回家。表哥还借了我几本旧书,我闲的时候看看,也不耽误上班。”
挂了电话,林晚星坐在宿舍床边,借着床头的充电灯翻起了《高中数学必修一》。遇到不懂的函数题,她就记在笔记本上,第二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厂门口,等着张强给她讲题。
张强每次都来得很早,手里还会带两个热馒头,塞给林晚星:“先吃点,空腹学不进去。”有时候讲题讲到铃响,他还会把自己的保温杯递给她:“里面是热水,你上午焊电路板渴了喝。”
十号发工资那天,林晚星拿到了1480块——还是1500的基本工资,扣20块水电费。她先把借李姐的350块还了,又留了400块当生活费,比之前多留的100块,她打算用来买几本新的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剩下的730块,她寄回家600,留130存进信用社——存折上的数字,慢慢从500变成了630,离夜校的学费又近了一步。
寄钱的时候,她在汇款单的备注栏里写:“妈,这个月寄600回家,我留了400生活费,表哥说这样刚好够花。等我做满半年转正,工资涨了,再给家里多寄点。”
走出邮局,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林晚星摸了摸口袋里的存折,又想起床头的旧课本和表哥给她讲题的样子,突然觉得特别踏实。她知道,张强知道她的真实工资,却还愿意帮她瞒着妈妈,帮她守护读书梦,这份情她记在心里。而她能做的,就是好好读书、好好上班,等以后有出息了,不仅要报答表哥,还要让妈妈明白,她现在的坚持,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晚上躺在床上,林晚星又拿出《高中语文必修一》,借着微弱的灯光读《沁园春·长沙》。张萌凑过来,小声问:“晚星,你这书哪来的?以前没见你有啊。”
“是我表哥给的,他以前想考成人高考,没用上的旧书。”林晚星笑着说,第一次敢光明正大地说起自己看书的事,“我表哥还帮我跟我妈说,让我每个月留400生活费,我妈现在不催我寄钱了。”
“你表哥真好啊。”张萌羡慕地说,“要是我有这么好的表哥就好了。”
林晚星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激。她攥着课本,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辜负表哥的帮忙,也不辜负自己藏在心里的读书梦。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书页上,像给她的梦想镀上了一层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