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密旨与备战命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大明庞大的官僚与军事体系内激起层层暗涌。东南沿海的卫所开始以“剿倭”、“防番”的名义频繁调动,对前往吕宋的商船盘查骤然严格,许多运载着吕宋急需的、大明特有矿产或特殊物产的船只被以各种理由扣留。一股无形的绞索,开始悄然收紧。
吕宋方面,几乎在第一时间就通过渗透在沿海卫所和市舶司的“星火”成员,察觉到了这异常的动向。
“都督,宁波、泉州、广州三地市舶司,已连续七日未曾放行任何一艘载有钨砂、锡锭的货船前往我处。理由是‘货品来路不明,需彻查’。”情报负责人面色凝重地汇报,“此外,我们安插在登州卫的眼线回报,当地卫军正在秘密检修大型战船,储备火药粮秣,似有大规模出海的迹象。”
凌云站在那幅巨大的东亚舆图前,目光扫过被重点标注的沿海据点,眼神冰冷。朱棣的反应,比他预想的更快,也更直接。这不仅仅是试探,而是实质性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慑的前奏。
“看来,我们的皇帝陛下,是铁了心要在应对星空威胁之前,先解决内部的‘隐患’了。”凌云的声音不带丝毫感情。
“都督,是否要启动反制措施?我们在沿海的商贸网络,可以暂时瘫痪几个重要港口的漕运或者盐务,给朝廷施加压力。”有幕僚提议道。
凌云摇了摇头:“小打小闹,于事无补,反而会授人以柄。朱棣要的是借口,我们不能给他。”
他沉吟片刻,下令道:“第一,启动‘备用供应链’计划。加大从南洋诸国、琉球、乃至通过倭国商人间接采购所需物资的力度,哪怕价格高昂。同时,命令新越州和苍梧大陆的勘探队,不惜一切代价,加快寻找替代矿产。”
“第二,命令李参将,在肃清苍梧残余变异体的同时,抽调部分精锐,以‘商队护卫’或‘移民垦荒团’的名义,向我们在南洋星罗棋布的补给点和新建的隐蔽前进基地(如苏门答腊、婆罗洲北部)增派力量,建立梯次防御。我们要把防线推到吕宋本岛之外。”
“第三,‘星火’计划进入第二阶段。加大对京师和各地藩王、重要将领的信息渗透,重点散播‘海外有仙山,富庶远超中土’、‘格物之学乃强国之本’等言论,分化瓦解可能形成的统一围剿立场。必要时,可以透露些许关于‘星空威胁’的模糊信息,但要控制在‘荒诞不经’的传说层面。”
这是一条无形的战线,比拼的是情报、资源和战略耐心。
与此同时,在吕宋本岛,那艘成功实现短途悬浮飞行的“星槎”原型机被迅速拆解分析。陈默和他的团队没有时间沉醉于成功的喜悦,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必须立刻投入下一代飞行器的研发。
“材料强度是最大的瓶颈!”陈默指着一段在测试中扭曲变形的龙骨构件,“现有的‘凌云钢’无法承受长时间高速飞行和更高空域的气压变化。我们需要更强、更轻的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