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朝野波澜(2 / 2)

良久,就在争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皇帝,等待最终圣裁时,朱棣缓缓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够了。”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南洋之败,损失惨重,朕,心痛如绞。” 朱棣的目光扫过众臣,“阵亡将士,需厚加抚恤,英魂不容玷污。”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冷硬:“然,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事。凌云所言‘窃火者’之患,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真有其事,则非仅边患,实乃道统之争,生死之敌!”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凌云的战报上:“凌云虽有败绩,然亦有功!破敌舰,毁敌网,探敌情,获敌技,更与那‘星陨遗民’结下善缘。此等见识与魄力,朝中几人能有?”

“传朕旨意!” 朱棣的声音陡然拔高,“南洋之败,过往不咎!擢升凌云为太子太师,总督南洋诸省军政,兼领格物院大学士,赐蟒袍,世袭罔替!准其戴罪立功,全权负责对‘圣主’之战备事宜!一应钱粮、匠役、兵员,优先供给,不得有误!”

“然!” 朱棣目光锐利如刀,扫过那些面露不甘的御史,“着都察院、兵部、工部,联合派出钦差行辕,常驻吕宋!一为协理军务,二为……稽核账目,监察功过!若凌云再有重大失利,或有不臣之举,钦差可持朕密旨,先行后奏!”

这道旨意,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上炸响!

它既给予了凌云前所未有的信任与权力(太子太师、总督军政、格物院大学士,几乎位极人臣),也埋下了最严厉的制约与监视(联合钦差行辕,持密旨可先斩后奏)!这无疑是一个极其高明且平衡的决策,既顶住了压力支持凌云继续对抗“圣主”,也安抚了朝中反对势力,更将凌云置于了更加严格的监管之下。

帝心似海,恩威难测。

当这道充满矛盾与张力的旨意,伴随着皇帝的殷切期望与冰冷警告,跨越千山万水,再次送达吕宋时,凌云跪接圣旨,心中百感交集。

他感受到了那沉甸甸的信任,也清晰地触摸到了那悬于头顶的、无形的利剑。

没有退路了。

他站起身,望向南方,目光穿越虚空,仿佛与那遥远的“圣主”再次对视。

朝野的波澜,只是插曲。真正的风暴,依旧在南方酝酿。而他,必须在这有限的信任与时间里,砺就足以斩断一切枷锁、荡平一切顽敌的……绝世锋刃!

他转身,对身后肃立的将领与僚属,只说了四个字:

“抓紧时间。”

新的,更加紧张、更加充满挑战的备战阶段,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