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墨星长老的牺牲,以及星陨之民的悲惨遭遇,以极其悲怆而崇敬的笔触写入奏章,并附上了陈默绘制的一部分技术草图和对“熔炉科技”的初步分析。
这份沉甸甸的战报,连同部分缴获的、最具代表性的战利品(如那块能源核心的复制数据和晶体碎片图谱),被以八百里加急和最优先级别的密码电报,分头送往南京。
随后,舰队再次起航,带着更深的伤痕与更沉的责任,继续北返吕宋。
当远征舰队残部终于驶入熟悉的吕宋港时,整个基地陷入了巨大的悲恸与震撼之中。凯旋的荣耀被牺牲的阴云所笼罩。阵亡将士的名录被张榜公布,哀悼的白色取代了喜庆的红色。
凌云没有时间沉湎于悲伤。他知道,朝堂之上的风波,绝不会因为他的惨胜而平息,反而可能因为巨大的损失而掀起更大的波澜。他必须抢在弹劾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向南京之前,巩固成果,展现价值。
他立刻投入了新一轮的工作:
1. 整军经武:以此次远征的经验教训为基础,着手重建并强化南洋水师。新的战舰设计必须融入对能量武器的防御考量,战术条例需要更新以应对敌方的高机动性和诡异战法。
2. 技术攻坚:将“破妄”小组升格为“格物院南洋军工研造司”,由陈默实际负责,集中所有资源,全力攻关对缴获技术的逆向工程,尤其是能源核心与能量武器的研究。
3. 外交布局:通过秘密渠道,尝试与可能流亡在苍梧大陆其他角落的星陨遗民取得联系,建立更稳固的同盟,为下一次行动获取内应和支持。
4. 稳固后方:加强对吕宋基地及南洋各战略要点的控制,大力发展生产,囤积物资,准备应对“圣主”组织可能发起的报复性袭击。
归途,亦是砺刃之时。远征的鲜血没有白流,它让大明看清了真正的敌人,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凌云站在吕宋基地的了望塔上,手中摩挲着那块冰冷的、来自“乙七”信标的次级能源核心,目光再次投向南方的海平线。
他知道,短暂的休整只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出击。与“窃火者”的战争远未结束,而下一次,他将手持更加锋利、更加了解敌人的武器,再次龙旗南指,去完成那未竟的征途,去兑现对墨星长老、对所有牺牲将士的承诺。
帝国的机器,在悲怆与反思中,开始了新一轮、更加专注和高效的运转。砺刃待发,只等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