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站在院门前,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手心全是冷汗。
西南转运站,已是火光冲天,杀声四起。数百朝廷骑兵正在肆意冲杀,留守的少量燕军士兵和民夫节节败退。
张总旗率队赶到,立刻依托粮垛和车辆,架起床弩。
“上爆炸箭!”李三狗嘶哑着喉咙指挥,手忙脚乱地点燃引信。
滋——引信燃烧。 “放!”
嗡——!数支拖着青烟的弩箭射入敌群!
朝廷骑兵起初并未在意,以为只是普通弩箭。然而下一秒!
轰!轰隆!
几声并不算特别剧烈、但在此刻战场上却无比惊人的爆炸在骑兵队列中响起!破片横飞,火光闪烁,顿时人仰马翻!战马受惊,嘶鸣乱窜,队形大乱!
“那是何物?!”朝廷骑兵惊惶失措,从未见过会爆炸的弩箭!
“手铳队!上前!”张总旗抓住时机,大吼。
数十名工匠壮着胆子,举起刚刚熟悉的手铳,对着混乱的敌骑扣动扳机!
砰砰砰!砰砰!
一阵密集却略显凌乱的铳声响起白烟弥漫。精度很差,但如此近的距离,依然有不少骑兵中弹落马!更重要的是,那连续不断的射击声和弥漫的硝烟,营造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
朝廷骑兵彻底懵了。先是会爆炸的箭,然后是似乎打不完的火铳(工匠们在拼命装填)?这伙突然冒出来的援军,到底是什么来头?
他们的攻势为之一滞。
趁此机会,张总旗率领护卫队发起了反冲锋!工匠们也呐喊着,挥舞着铁锤火钳跟在后面。
战场上出现了诡异的一幕:装备精良的朝廷骑兵,竟被一群主要由工匠组成的杂牌军打得节节后退!爆炸声、火铳声、呐喊声、马嘶声混杂在一起。
最终,朝廷骑兵丢下几十具尸体和伤员,狼狈撤退。粮草转运站的大部分物资得以保全。
消息传回,北平震动!
工匠组成的杂牌军,凭借新式火器,击退了精锐骑兵?!这简直难以置信!
捷报再次送到朱棣案头。这位燕王看着战报上“爆炸弩箭惊敌、手铳连环击敌”的描述,良久不语,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凌云……又给了孤一个惊喜。”他缓缓道,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火器之威,竟至于斯?”
他立刻下令:“重赏天工院护卫队及所有参战工匠!阵亡者厚恤!擢张总旗为千户!李三狗……赏银百两,赐‘巧匠’匾额!”
“另,”他顿了顿,对马三宝道,“传令天工院,爆炸弩箭与手铳,全力赶制!优先配备各军精锐及哨探!孤要这‘惊雷’之声,响彻敌军!”
天工院再次成为焦点。这一次,不再是争议,而是实打实的战功带来的荣耀与重视。爆炸弩箭和手铳虽然技术含量并非最高,但其在特定战术场景下展现出的巨大价值,尤其是对敌军士气的打击效果,赢得了军方将领的青睐。
订单雪片般飞来。天工院火器坊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然而,凌云却保持着清醒。他知道,这两样武器的成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战术突然性。一旦敌军适应,效果必将大打折扣。真正的王道,还是在于射程、威力、可靠性俱佳的正规火炮和火铳。
但此次小胜,意义非凡。它极大地提振了天工院的士气,证明了火器研造的方向正确,也为进一步的研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更重要的是,它让李三狗这样来自民间的工匠,真正凭借技艺获得了认可和尊重。
庆功宴上,李三狗捧着那面“巧匠”匾额,哭得像个孩子。许多工匠也眼眶湿润。他们不再是低人一等的匠户,他们是能凭借手艺保卫家园、甚至获得王爷赏赐的“巧匠”!
夜深人静,凌云独自一人登上工坊的高处,望着远处依稀的烽火。
惊雷已初响,虽然微弱,却撕破了旧有战争模式的沉寂。
他知道,火器的时代,正在被他的双手,以一种略显笨拙却坚定无比的方式,提前推入这个时空。
而他也深知,这声惊雷之后,必将引来更多的风雨,以及……对更强惊雷的渴望。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间沉寂已久的后膛炮研发工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