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印记”的铸造,成为了灰烬堡垒当下最崇高,也最沉重的使命。它不仅仅是一件通讯工具,更是整个文明灵魂的浓缩与投射。在夜莺的主持下,堡垒倾注了所能调集的最精粹的资源与最深邃的智慧。
铸造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仪式。
那枚初生的“共轭晶石”被置于堡垒最核心的“秩序之源”实验腔中央。围绕着它,技术团队以“活性金属”为骨架,构筑起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层结构。内层铭刻着堡垒初步成型的“文明语法”核心算法——那套基于连接、适应与内在秩序的规则表达体系。中层注入了一缕精炼的、不包含具体记忆但蕴含着文明整体情感基调与意志倾向的“生命源质”共鸣体,如同文明的“气息”。外层则用高度稳定的灵能场封装,其波动模式融合了“光苔岩”的秩序频率与“深根”网络的集体意识波纹,构成了印记的“外壳”与“签名”。
整个过程持续了数个标准日。当最后一道能量回路闭合时,整个实验腔内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厚重感。那枚“文明印记”不再是简单的物体,它仿佛拥有了某种内在的生命力,静静地悬浮在空中,内部的金色光点以一种蕴含着无限奥秘的节奏流转,周身散发着微弱却无比坚定的秩序波动。
它像一颗沉睡的种子,又像一枚凝练的星辰。
“准备好了。”夜莺的意识传遍所有关注着这一刻的居民。没有欢呼,只有一种深沉的、如同送别远征使者般的肃穆。
\\---
发射时机经过精心计算。他们选择了k刚刚越过木星轨道,进入一个相对“干净”、受太阳风和大行星引力干扰较小的空间区域时。这个距离,既给予了信号足够的传播和反应时间,又不会因为过早暴露而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一座经过特殊改造、功率强大的定向信息发射阵列,缓缓调整了角度,锁定了遥远虚空中那个沉默的目标。阵列的能量核心与堡垒本体的“秩序之源”产生谐振,确保发射的信号携带着堡垒最纯粹的规则特征。
没有预兆,没有倒计时。在某个平静的时刻,发射指令悄然下达。
一道无法用常规物理仪器探测的、蕴含着复杂规则结构信息的特殊波动,如同无形的涟漪,以超越光速的速度(藉由对底层规则膜的扰动),精准地射向“观察目标-k”。
这道波动中,没有语言,没有图像,只有那枚“文明印记”所承载的全部信息——他们的“语法”,他们的“气息”,他们的“秩序”,以及那枚作为文明智慧结晶的“共轭晶石”的完整规则蓝图。
这是一次坦诚到近乎冒险的自我披露。他们交出的,不仅是沟通的意愿,更是自身文明的核心特质与最新成就。
发射结束后,堡垒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静。所有对外监控设备的灵敏度被调到最高,每一个感知单元都在疯狂地捕捉着任何一丝来自k方向的规则涟漪。
时间,在沉默的等待中,一秒一秒地流逝。
一分钟。十分钟。一小时。
k的轨迹没有丝毫变化,其加密信息流也维持着原状,仿佛那道承载了整个文明心血的印记,只是石沉大海。
一种微妙的失望情绪,开始在网络中悄然蔓延。难道,他们的“语法”依旧不被理解?他们的“作品”依旧不够资格?
就在发射后的第一小时十七分,变化,发生了。
但并非来自k。
堡垒设置在柯伊伯带边缘的一个高灵敏度监测站,传回了一段极其短暂、却让所有分析人员脊背发凉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