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其后的,是更加疯狂的投入。研究团队开始争分夺秒地优化界面结构,延长其稳定时间,扩大其作用范围。他们清楚,三点七秒的微光,必须尽快成长为能够庇护整个文明的屏障。
\\---
也正是在“界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刻,负责监控k的小组再次捕捉到了异常。
这一次,不再是信息流模式的短暂切换。
一直稳定航行的“观察目标-k”,其轨迹发生了极其微小但明确的**偏移**。它改变了原本平行于太阳系盘面的航向,以一个极其舒缓的弧度,开始向太阳系内部,**朝着灰烬堡垒所在的大致方向,缓缓切入**。
速度依然不快,但其意图已然昭然若揭。
它来了。
是看到了堡垒在“规则界面”上展现出的潜力,认为终于拥有了“对话”的资格?还是觉得这个文明的成长速度超出了某种阈值,需要近距离观察,甚至……进行干预?
无人知晓。
但k的动向,与“锈蚀”在柯伊伯带边缘愈发明显的活性化迹象,如同从两个不同方向缓缓合拢的巨钳,将灰烬堡垒置于了时空的焦点。
堡垒内部,那点金色的文明光核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脉动着。内部,“规则界面”的微光在实验场中一次次被点亮,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外部,k的沉默身影正穿透遥远的虚空,步步临近。
时间,仿佛被压缩到了极致。灰烬堡垒站在了风暴将至的中心点,一边是无声靠近的考官,一边是弥漫而来的毁灭之潮。
他们必须在这双重压力完成合拢之前,让那点“界面”的微光,燃烧成足以定义自身命运的、璀璨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