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藤原(2 / 2)

河泽共鸣队(阿浪宝 + 阿浪 + 河泽孩童):阿浪宝带着孩童在河泽边用河水和微生物模拟 “水浑鱼死” 和 “水被光盾护住” 的场景,孩童们把小鱼放进 “浑水”(不共鸣)和 “清水”(共鸣),河泽族人看着浮在水面的共生鱼,下定决心:“鱼死了可以再养,河没了养不了。”

远域共鸣队(藤络 + 雨叶 + 远域孩童):藤络带着藤原孩童在藤原区展示 “藤枯” 和 “藤被光盾护住” 的对比,雨叶带着雨林孩童在雨林区展示 “雨生菌干” 和 “菌被光盾护住” 的对比,远域族人看着枯萎的藤条和菌团,齐声说:“我们和天下城一起拼!”

阿沙宝在说服老人时,老人总担心 “能量给了就回不来”,阿沙宝就指着共生核的光盾雏形:“您看,光盾里有沙海的橙光,那是我们的能量,它在帮我们筑墙,不是吞了我们的能量!” 老人看着橙光,终于松开了攥紧的沙粒。

第二阶段是 “共生核共鸣仪式与防护层构建”—— 所有生态聚集在共生核旁,按共鸣队分组,围绕核站成 “五环共鸣阵”,每环对应一个生态:

第一步:能量主动传递。阿沙宝站在橙环,举起沙核默念 “沙海愿献能量,护全域平安”,沙核的橙光不再被动牵引,而是主动流向共生核;阿雾宝在白环举雾核,雾核的白光主动融入;阿石宝在绿环举岩核,绿光汇入;阿浪宝在银环举水核,银光加入;藤络在藤绿环举藤原核,雨叶在雨绿环举雨林核,远域能量也主动传递 —— 七色能量在共生核中心汇聚,光盾雏形越来越亮,星尘纹布满整个核身。

第二步:防护层成形。当所有生态的能量传递到七成时,共生核突然发出 “强光爆发”,七色光从核中心向外扩散,形成 “半透明的全域光盾”:光盾外层是沙海的橙光固沙层,能挡住风暴的沙粒;中层是雾岛的白光防湿层,能隔绝风暴的湿气;内层是岩林的绿光固岩层,能稳固土地;夹层是河泽的银光净化层,能净化风暴带来的毒素;最外层还裹着藤原的藤绿层和雨林的雨绿层,能缓冲风暴的冲击力 —— 光盾覆盖了天下城、藤原、雨林所有生态区域,像给大地盖了层七彩的壳。

第三步:危机验证。仪式结束当天傍晚,黑尘风暴如期而至,风暴中的黑尘撞在光盾上,立刻被橙光层挡住,湿气被白光层隔绝,毒素被银光层净化,整个生态区域连一丝风都没感受到;沙海区的沙粒不再松动,反而被光盾的橙光加固,陷进沙里的麦慢慢直起腰;雾潭的雾气重新变浓,雾丝菌的菌丝恢复乳白;岩脉的矿物质渗出加快,苔藓菌重新变绿;河泽的净化带恢复流动,共生鱼游得更欢 —— 所有生态的短期损失,都在光盾的保护下慢慢恢复。

更让人震撼的是,风暴过后,共生核没有把能量耗尽,反而将 “净化后的黑尘能量” 反哺给各生态:沙海的沙粒变得更肥沃,雾岛的雾气带着微量养分,岩林的矿物质更丰富,河泽的微生物活性更高,藤原的藤条长得更壮,雨林的雨生菌更有活力 —— 共生核不是 “消耗能量”,是 “转化能量”,把危机的破坏力变成了生态的滋养力。

第三阶段是 “共生核进化机制完善”—— 全族联合远域生态,建立 “共生核全域防护与能量循环机制”,确保长期应对遥远危机:

“共生核守护队” 组建:由各生态的意识敏感者(阿沙宝、阿雾宝等)和远域使者(藤络、雨叶)组成,每天监测共生核的能量状态和星尘纹变化,若星尘纹出现 “异常闪烁”(预示新危机),立即通知各生态准备共鸣;守护队还负责记录 “能量反哺规律”,确保各生态能公平获得转化后的能量。

“核进共鸣学徒制” 推行:每个守护队员带 2 名学徒(以孩童为主),教他们 “感知共生核脉动”“判断能量状态”“引导共鸣节奏” 的方法;学徒需通过 “模拟共鸣测试”(如在安全环境下模拟传递能量、感知光盾雏形),才能成为正式守护者。

“能量循环档案” 建立:记录每次共鸣的能量传递量、光盾构建效果、能量反哺情况,详细标注各生态的 “能量耐受阈值”(如沙海最多可传递三成能量,超过会影响麦生长),避免未来共鸣时过度牺牲短期利益;档案还会收录 “共生核信号解读手册”,将核的牵引、脉动等信号转化为易懂的生态语言(如 “橙光慢牵引 = 低危预警,需少量能量”)。

“全域共生核祭” 设定:每年冬雪初降时,各生态聚集在共生核旁举行 “核祭”,一方面向核传递少量能量,维持光盾的基础防护;另一方面接收核反哺的滋养能量,促进生态生长;祭典上还会分享当年的共生故事,让所有族人记住 “全域共生” 的意义。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沙海在一次 “低危预警” 共鸣时,阿沙宝误判能量传递量,多传了一成,导致沙粒暂时松动;守护队及时发现,通过共生核的反哺机制,将雨林的多余能量调给沙海,沙粒很快恢复稳固 —— 这次小插曲让众人更明白,共生核的进化不是 “一刀切”,而是 “灵活调整、互相补位”,短期损失能通过全域循环弥补。

冬末的时候,共生核的光盾仍在默默守护,各生态的能量通过循环机制保持平衡:沙海的麦长势比往年好,雾岛的雾丝菌产量增加,岩林的苔藓菌覆盖范围扩大,河泽的共生鱼数量增多,藤原的藤生菌传递的腐殖质更丰富,雨林的雨生菌让雾气循环更稳定;天下城的孩童们常围着共生核玩耍,用小手触摸核的光盾,能感受到里面流动的七色能量,像触摸着所有生态的心跳。

除夕夜,天下城的篝火在共生核旁点燃。阿沙宝教孩童们感知核的脉动,阿雾宝教大家解读核的信号,藤络和雨叶教众人传递能量的技巧;各生态的族人围着光盾唱歌,歌声里满是对共生核的感恩,对全域平安的祝福;孩子们举着 “核进共鸣手册”,在篝火旁唱着新的核进歌谣:“共生核,像太阳,聚能量,筑屏障;你帮我,我帮你,全域安,共成长……”

龙弈站在共生核旁,看着光盾外的漫天飞雪,看着族人脸上的笑容,心里无比坚定:天下城的 “天下”,从来不是某一个生态的家园,不是人类的专属领地,是所有生命用共生命脉连在一起的 “全域共同体”—— 当沙海愿意为远域献能量,雾岛愿意为陌生生态舍雾气,当所有生命都明白 “短期的牺牲是为了长期的共生,个体的付出能换来全域的平安”,才算真正抵达了共生的终极境界:不是彼此守护,是彼此成为 “共生命脉的一部分”,一起感知危机,一起凝聚力量,一起在天地间,活出永续的生机。

开春的时候,共生核旁立了块 “共生核进碑”,碑上没有固定的文字,只有一道 “七色能量纹”,象征着所有生态的共生命脉;碑旁种了片 “核进共生田”,田里的作物用共生核反哺的能量种植,既有沙海的麦、雾岛的菜,也有藤原的藤豆、雨林的雨稻,长势比任何时候都旺盛;每天都有守护者来这里监测核的状态,有孩童来这里学习共鸣,有族人来这里感受共生命脉的跳动 —— 他们都知道,这里不是某一代人的守护地,是所有愿意以全域为家、以共生为魂的人的精神圣地,是真正 “核进全域,共生永续” 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