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暖了天下城 “记忆访客林” 的新枝,林旁 “全域共生碑” 上的 “全域融一,共生无疆” 刻字还沾着晨露。可风漠部落的阿沙宝却蹲在共生菌丝旁,指尖的金橙光网像被风吹散的棉絮 —— 按 “全域共生机制”,他本应清晰接收沙海传来的 “沙绒菌状态” 信号,可今天光网波动得厉害,传递的只有模糊的 “需求”,连 “沙绒菌是否缺水” 都判断不清;更糟的是,天下城的麦苗叶片开始泛出淡橙红,像在模仿沙海植物的颜色,却迟迟不见生长,显然是光网信号紊乱导致的 “共生适配失衡”。
“光网怎么会衰减!” 阿沙宝攥着缠绕共生菌丝的陶盒,光网在陶盒表面忽明忽暗,“以前跨生态信号都能精准传递,现在连基础的需求都听不清,再这样下去,沙海的沙绒菌要枯萎,我们的麦苗也长不好!” 雾沼部落的阿雾宝也举着装沙绒菌的陶碗赶来,碗里的沙绒菌本该是蓬松的淡橙色,今天却缩成了细小的团,仅靠光网传递的 “补水” 信号浇水后,不仅没恢复,反而开始发黑,像在抗拒不适配的水分。
“信号太模糊了!” 阿雾宝把陶碗放在共生菌丝旁,沙绒菌团勉强舒展一点,却依旧没有活力,“光网只说要补水,没说要补多少、要不要加共生菌丝!再这样瞎猜,沙绒菌就要死了!”
争吵声中,岩林部落的阿石宝扛着块嵌有沙绒菌的岩片跌跌撞撞跑来。岩片上的金橙光网最微弱,只能断断续续传递 “阵法”“缺水” 的碎片词汇,他按记忆里的岩粉阵法布置,却发现沙绒菌在阵法中毫无反应,反而让岩片的矿物质渗出量减少,连天下城的岩脉都开始出现 “信号延迟”,之前能实时共鸣的振动,现在要等半炷香才能传递过来。“光网连阵法口诀都传不全!” 阿石宝的手指敲着岩片,声音比往常沉闷,“沙海那边肯定急着用阵法储水,可我们连完整信号都收不到,岩脉的矿物质都要堵在里面了!”
河泽部落的阿浪和阿浪宝更崩溃,河水里的金橙光网仅能覆盖岸边,深处的微生物完全接收不到沙海信号,反而开始朝着光网强的区域聚集,导致岸边微生物过多,滤水芦苇的根系被微生物缠得发白;阿浪试图通过光网向沙海传递 “微生物过剩” 的信号,却发现沙海那边仅能收到 “过剩” 两个字,完全不知道是 “河泽微生物” 还是 “沙海微生物”,连反馈的 “需要微生物帮忙分解沙粒” 的信号,都模糊得像隔着一层厚沙。
“光网传不了精准信息!” 阿浪宝用树枝拨开聚集的微生物,芦苇根系的白丝依旧明显,“跨生态共生不能只靠光网,我们得有人去沙海,把精准需求带回来!”
龙弈走到记忆访客林旁,将嵌有沙绒菌的岩片放在共生菌丝上 —— 金橙光网短暂变亮时,他隐约 “看到” 沙海的画面:沙绒菌覆盖的区域干裂严重,沙海植物的根系缠着枯萎的菌丝,远处的风蚀峡谷里,光网在沙暴中被撕成碎片。他突然意识到,光网不是 “失效”,是 “远距离传递的天然局限”—— 跨生态信号需要 “实体载体” 承载精准信息,比如沙绒菌与共生菌丝的混合体、记录阵法口诀的岩片,而人类必须成为 “信使”,带着这些载体穿越生态险境,才能实现真正的精准共生,而非靠光网被动接收模糊信号。
“不是光网不够强,是跨生态共生需要‘实体纽带’。” 龙弈的声音让混乱的人群安静下来,“我们要组建‘全域信使团队’,带着共生菌丝、沙绒菌、岩粉阵法口诀,穿越风蚀峡谷去沙海,把天下城的适配方案带过去,把沙海的精准需求带回来 —— 信使不是‘传递者’,是让生态真正相连的‘纽带’。”
更糟的是,当天上午,记忆访客林旁的 “信使招募榜” 被人涂了泥:成年人们在 “穿越险境” 旁画了个叉,写着 “风蚀峡谷太危险”,年轻辈在 “实体载体” 旁画了个哭脸,写着 “不知道怎么保护载体”,老辈们则在 “信使使命” 旁画了个问号,写着 “从来没人做过跨生态信使”—— 全域共生体系第一次因 “光网衰减与精准缺失” 陷入全域危机。
阿蛊扶着巫蛊部落的老族长阿柏赶来,阿柏手里拿着一块刻有 “使道” 二字的岩片,岩片上的共生菌丝与沙绒菌缠绕成 “纽带” 形状:“古籍里记着‘共生需使,道通全域’!光为虚,使为实,只有人带着实体载体踏上‘使道’,才能打破距离局限,让跨生态共生从‘模糊’变‘精准’!”
阿豆拉着阿沙、阿雾等老辈跑过来,手里拿着用兽皮做的 “信使装备草图”:“我们发现,载体需要‘共生护盒’—— 用陶盒内衬共生菌丝,保护沙绒菌活性;信使需要‘防护衣’—— 用草木灰与菌丝编织,抵御沙暴;路线要走‘古使道’—— 顺着记忆里的风蚀峡谷边缘,避开沙暴核心区!”
“我们愿意当信使!” 阿沙宝第一个站出来,手里攥着共生护盒,“我跟着阿沙爷爷学过防护层制作,能保护载体!” 阿雾宝也举起陶碗:“我懂沙绒菌的习性,能在路途中照顾它!”
“全域信使行动” 立刻展开,分了 “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 “信使准备与载体培育”—— 全族一起为信使团队做准备:
载体培育组(雾沼 + 岩林):阿雾带领族人培育 “共生载体”—— 将沙海的沙绒菌与天下城的共生菌丝按 1:2 比例混合,种在铺有岩粉的陶盒里,确保载体在路途中能持续吸收养分;同时在载体旁放一小块刻有阵法口诀的岩片,用菌丝缠绕固定,避免口诀磨损;
装备制作组(风漠 + 河泽):阿沙带领族人制作 “信使装备”—— 用草木灰、共生菌丝、兽皮编织防护衣,能抵御沙暴的磨损与高温;用芦苇编织 “储水袋”,内衬菌丝防渗,装满河泽的清水;用岩片制作 “路标”,刻上古使道的标记,避免迷路;
团队组建与训练:最终确定 6 人的信使团队 —— 阿沙宝(载体守护者,负责照顾共生载体)、阿雾宝(沙绒菌专家,监测载体活性)、阿石宝(路线向导,熟悉古使道)、阿浪宝(水源管理者,负责储水袋)、阿豆(信号解读员,记录途中的生态信号)、老辈阿沙(顾问,指导应对险境),每天进行 “沙暴模拟训练”—— 用风袋制造模拟沙暴,练习在风沙中保护载体、辨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