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5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

第5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1 / 2)

洪武三年(4067年)三月初一(庚寅日),任命程昭为工部侍郎、侍仪使,任命秦文绎为户部郎中。

免除应天、徽州等十六个府州以及河南、北平、山东三个省的税粮。

诏令说:‘我听说自古以来帝王的兴起,一定依赖于武功,成就武功的人,一定需要依靠民力,怜悯抚恤的道理,理应放在首位。’

我自从即位以来,一直想和百姓一起分享快乐,但由于将士们刚刚驻守在边疆,大将又深入吐蕃,运输物资的劳苦还没有停止。

然而各个郡县,物资供给有先有后,丰收和歉收的情况有所不同,虽然曾经免除了他们的租税,仍然担心在遭受破坏之后,还不能恢复生机。

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滁州、和州这些地方,在我起兵渡过长江的时候,依靠这几个郡来充实国家的财用,从而达到平定四方的目的。我顾念它们的辛劳,从来没有忘记,所以免除它们今年夏秋的税粮。

其中徽州、严州、金华、衢州、处州、广信、池州、饶州、庐州等州郡,依次归降依附,供应军队和国家的需求,也非常烦劳。

河南、北平,近来归入国家的版图,深切地想到那里的百姓长久遭受战争,疲惫困苦非常严重。

山东和河南两地土地相连,应该优厚地体恤那里的百姓,使他们贸易有无,相互资助来维持生计。

今年三个地方的租税,再次进行减免,以缓解民力。

唉!

我从平民百姓的身份开始起兵创业,所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艰难;收取粮食赋税从轻从宽,一定要先考虑郡县的贫困状况。

有关部门一定要谨慎地遵旨办理,以体会我体恤百姓的心意。

壬辰日,清明节祭祀太庙,这次陪祭增加常遇春这一位(神主)。

甲午日,把永平府所属的宜兴、龙庆两个州以及怀来县都隶属于北平府。

表彰衢州府徐思诚的妻子郑氏、温州府王守中的妻子刘氏的贞节:郑氏在二十七岁时丈夫去世,刘氏在二十九岁时丈夫去世,她们都坚守贞节没有二心,所以(皇帝)下令表彰她们,免除她们家的赋税徭役。

丙申日,赏赐朝廷大臣袍服、腰带,共两千八百一十三人。

在此之前,礼部进言说:‘各位官员中有先前被授予散官与现在所担任的职事品级高低不同的情况,比如监察御史董希哲先前被授予朝列大夫、澧州知府,却担任七品职事;右司郎中宋冕先前被授予亚中大夫、开封知府;给事中李仁先前被授予亚中大夫、黄州知府,然而他们都是担任五品职事。’

散官和现任的官职不一样,所以他们的服饰颜色也不能没有差别。

“请求制定相关制度。”

于是下令让中书省、六部大臣决定。

于是礼部上奏说:‘唐朝的制度规定,服饰的颜色都以散官为标准。’

元代的制度规定,散官和职事官各自依照品级高的确定等级,所以官服的颜色也依据这个(品级高的官职)而定。

本朝建国之初,服色都依照所授予的散官来确定,与唐朝制度相同。

皇帝说:“从今以后,服色应该按照所授予的散官,不应该按照现在所担任的职务。”

于是皇帝赏赐的袍带都按照原来授予的散官来发放。

丁酉日。郑州知州苏琦进言三件合乎时宜的事情:其一,国家刚刚建立,西北地区的残余敌对势力还没有平定,关辅、平凉、北平、辽右与夷虏相接壤,一旦有紧急的警报,调遣军队、转运粮草,事情难以仓促办理。

请商议屯田、积蓄粮食之事,以显示国家治理的长远规划。

第二,应该选拔得力的重要大臣,他们要才能兼备文韬武略,熟悉边疆事务,分别镇守关键的地方,来统领管制各部番邦。

如果他们归附,就用真诚来对待他们,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如果他们叛乱,就用道义来教导他们,用威严来威慑他们,要特别明确恩惠和信誉,远远地安抚他们,不要挑起边境的争端来让远方的人怀疑,不要牵连军队的灾祸来让中原的人劳累。

那些沙漠里并非要害的地方,应当毁掉那里的城墙,把那里的人口迁徙到内地。

第三,开垦田地来充实中原地区。

自从辛卯年、河南地区发生兵乱以来,天下动荡不安,加上元朝的统治衰败微弱,军队中的将帅欺凌百姓,暴虐无道,十年的时间里,原来耕种采桑的土地,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荒野。

现在朝廷任命将领出征,肃清天下,如果不设法招揽百姓耕田种地,来充实中原地区,只怕时间长了国家的用度会耗尽。

现在的办法,不如统计复业的农民开垦的田地,其余的荒芜的土地,责令太守和县令招募农民耕种。

流离迁徙还没有入户籍的百姓,官府提供耕牛和种子,让他们及时播种,除了官府提供的种子(收获后归官府)之外,给他们设置粮仓,收获时对半分成收取。

如果遇上水旱灾害,要经过实地考察,适当减免租税。

那些郡守、县令等正职官员,如果能招募吸引人口,使得户口有所增加,开垦田地有成效的,由巡回考察的御史、按察司申报举荐。

如果田地没有得到更多的开垦,人口没有增加,就要核查他们(官员)的罪责。

像这样的话,中原地区就会逐渐富裕充实,稍微减轻转运物资的辛劳,流亡迁移的百姓也能够长久安定地在田野中生活了。

奏疏呈上,皇上对中书省大臣说:‘屯田来防守险要之地,这是驾驭夷狄的长久之策。’

李牧、赵充国经常采用这种策略,所以能够建立功勋。

至于开垦田地使土地得到实际利用,这也是君王政务的根本。

但是自从发生战乱以来,中原地区的百姓长期失去了产业,如果能得到好的郡守县令劝勉诱导他们耕田种桑,休养生息,几年之后,有望能有所成就。

韩琦说的话如果有可以采纳的,就参考斟酌施行。

任命知府左安善为刑部侍郎。

戊戌日,免除徐州、邳州的夏税。

己亥日,撤销处州府的庆元县。

庚子日,设置秘书监,官秩为正六品,先任命监丞一员,直长二员。

壬寅日。升兵部尚书滕德为户部尚书,任命黄州府知府寻适为户部左侍郎,程进为户部右侍郎。

皇帝告诉他们说:“六部统领各司,确实是重要的职位,而户部负责管理天下的钱粮,尤其繁重,一定要得到勤勉机敏、廉洁智慧的人来担任。

我多次加以挑选,实在难以找到合适的人。

你们的才能和声望为当世所推崇,所以特别授予你们这个职位,你们应该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德顿首说:‘陛下圣明的德行与上天一同运行,日夜操劳,远远超过千古帝王。’

我们才能资质愚昧低下,应当竭尽全力,来报答陛下的恩宠任命。

不久,寻适被提升为殿中侍御史。

任命盛德昭为应天府知府。

甲辰日,把南阳府的卢氏县划给陕州,把金华府的兰溪州、台州府的黄岩州、湖广行省的龙阳州、湘潭州、常宁州、攸州都改为县。

淮安侯华云龙说:“之前大军攻克永平,留下原来元朝的五省八翼军一千六百六十人屯田,每人每月支取粮食五斗。”

现在计算一下所得到的(人员),还不够支付开支,请求将他们调到燕山各卫所补充兵员进行训练。

皇帝下诏听从了他的建议。

丙午日,按不同等级赏赐在京城的文武官员绢布。调江西行省参政何真为山东行省参政。

命令确定驸马都尉的朝会位次。

礼部上奏说:“按照宋朝的制度,驸马的位次排列以及出入(朝廷等场所)都依照官员的品级。

如今驸马已经被授予官职,就应当依照众官员的惯例从西门出入,他的位次等级,应当在众官员之上。

比如一品在一品之上,二品在二品之上。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戊申日,任命吏部侍郎李廷桂为户部尚书,任命李思迪、李仁为吏部侍郎。

赏赐延安、绥德以及潼关的将士白金,总计六万六千一百二十八两。

己酉日。任命朱守仁为工部侍郎,刘真为兵部侍郎。户部尚书杭琪因事被降职为陕州知州。

庚戌日,虎贲卫指挥潘毅去世,皇帝命令派遣官员前去祭奠,并赐葬于临濠。

凡是丧葬的费用,都由官府供给。

下葬以后,皇上又派使者去祭奠他。

祭文说:‘朕与你是同乡,因为天下大乱,你跟随朕征战十五年,打败了荆楚一带强大的敌人,擒获了长江以西的伪政权首领,收降了各处占山为王的贼寇,辗转征战于吴地和越地,南方因此得以平定。’

朕命你跟随大将军北伐,大功告成后,大军返回的途中,西北又发生了战事,朕再次派你出征,没想到你却在半路上因病去世。

我回想这十五年,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在野外住宿,风餐露宿,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这样的经历数不胜数。

等到天下平定,他自己却没有享受到,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

唉!

生与死,是自然规律中的正常现象。

你作为将领大臣,能够竭尽全力为朝廷效力,功勋流传后世,名声流传千古,也就没有遗憾了。

现在命令中书省封赠你为宣忠秉义功臣、镇国上将军、佥大都督府事护军,追封(你为)荥阳伯,谥号为武肃。

你如果在天有灵,希望能够敬受(我的祭品)。

仍然命令中书省、御史台、都督府、各卫所前去祭祀,等到服丧期满之日,又优厚赏赐他的家人。

征召苏州卫指挥使吴良担任大都督府都督佥事。

辛亥日。设置南宁、柳州两个卫所。当时广西行省的大臣奏言三件应办的事:其中一件是:广西地域与交址、云南接壤,在其治理区域内的都是溪洞中的苗蛮,他们性情凶狠暴戾而且反叛或归服变化无常。

近来南宁盗贼谭布刑、宾州盗贼黄郎观等肆意掠夺当地百姓,我已经派兵去讨伐他们了,然而南宁府卫的士兵远在靖江数百里之外,一旦有紧急情况,难以互相支援。

请求在南宁、柳州设立卫所布置军队来镇守此地,这样或许苗獠会有所忌惮而不敢在这一带暗中发动(叛乱),当地民众有所依仗而能安定地生活,没有奔逃流亡失去本业的忧患。

第二点:庆远,以前是府,现在是南丹军民安抚司,虽然统辖十七个州,然而这些地方都是深山旷野,当地的百姓大多是安抚同知莫天护的族人。

天护向来平庸懦弱,不能统领众人,而他的同族强者,常常肆意跋扈,甚至杀死了河池县丞盖让,与其他蛮族互相煽动作乱,这种情况怎么可以无原则地宽容从而给将来留下祸患呢?

请求撤销安抚司,重新设立庆远府,设置军卫来守卫这个地方,这样或许当地民众知道有官府的治理而不敢肆意妄为,各蛮族知道有军队的威慑而不敢作乱,这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第三条说:广海地区的风俗一向粗野凶狠,动不动就互相仇视残杀,因而发生动乱,整个地区都会陷入恐慌。

大概是因为郡县没有兵力来控制他们的缘故。

近来成群的盗贼转而攻打郁林州,同知王彬召集民兵抵御他们,浔州经历徐承祖也率领一千多民兵打败了盗贼。

由此说来,土兵未必不能用。

请求命令广西边境的郡县长官集结百姓中的壮丁,置办盔甲武器,将他们登记在官府的簿册上,有警情时就派他们抓捕盗贼,没有警情就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

像这样,不但郡县没有养兵的费用,而且百姓确实可以依赖它而得到安宁。

奏疏送到朝廷,皇帝诏令全部听从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