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年(4064年),六月丙午日(初一),发生日食,白天昏暗。
己酉日(初四),张士诚被围困已久,想要突围决战。他窥探城左边,看到敌军队列严整,不敢进犯,于是派徐义、潘元绍悄悄潜出西门,企图偷袭我军。他们转到阊门,准备袭击常遇春的军营。常遇春察觉敌军到来,分兵前往北濠切断其退路,然后派兵与敌军交战。战斗持续很久,不分胜负。张士诚又派参政黄哈剌把都率兵千余人支援,并亲自出兵山塘作为后援。山塘道路狭窄堵塞,无法前进,只好下令稍稍后退。常遇春拍着王弼的背说:“军中都说你是猛将,能替我拿下此敌吗?”王弼应道:“遵命!”当即驱驰铁甲骑兵,挥舞双刀冲杀过去,敌军稍稍后退。常遇春趁机率部乘势进攻,张士诚军队大败,人马淹死在沙盆潭的很多。张士诚有一支勇猛的军队,号称“十条龙”,成员都是运粮夫出身、擅长偷盗的人。张士诚经常厚赏他们,让他们身披银甲,穿着锦衣,率领部众出入战阵,令人莫测高深。这天“十条龙”也战败了,淹死在万里桥下。张士诚坐骑受惊落水,差点淹死,坐着轿子逃回城中,心绪纷乱,无计可施。
当时降将李伯升知道张士诚形势危急,想劝他归顺,便派门客到张士诚门前紧急求见。张士诚召他进来问:“你想说什么?”门客说:“我讲的是关乎您兴亡祸福的大计,希望您静心听一听。”张士诚问:“什么计策?”门客说:“您知道天命吗?从前项羽叱咤风云,百战百胜,最终却在垓下战败,天下归了汉高祖刘邦。为什么呢?这是天命啊。您当初率十八人进入高邮,元军百万围城,那时如同老虎落入陷阱,危在旦夕。一旦元兵溃败,您就率领孤军乘胜出击,向东占据三吴,拥有千里土地,数十万甲兵,南面称王,这就是项羽当年的气势啊。若真能在那时不忘记高邮之危,苦心励志,招揽豪杰,量才任用,安抚百姓,训练军队,驾驭将帅,有功必赏,败军必罚,使号令严明,百姓归心,那么不仅可保三吴,天下也可夺取。”张士诚说:“你当时不说,现在说还来得及吗?”门客说:“我当时即使说了,您也听不到。为什么呢?您的子弟、亲戚、将帅,遍布您的朝廷内外,锦衣玉食,歌妓舞女相伴,日夜宴饮。穿的是天下最美的服饰,吃的是天下最好的美味,还不满足。带兵的都自比韩信、白起,谋臣都自比萧何、曹参,傲视天下,目中无人。那时您深居内宫,军队战败不知,土地丢失不闻,即使知道了也不过问,所以才有今日之败。”张士诚说:“我也非常悔恨,但已来不及了。那么现在该怎么办?”门客说:“我有一策,只怕您不能听从。”张士诚说:“不过是死罢了。”门客说:“如果死有益于国家,有利于子孙,死固然应该;如果不是这样,只是白白受苦罢了。况且您没听说陈友谅吗?他占据荆楚,拥兵百万,与江东(朱元璋)军队在姑孰交战,在鄱阳湖激战。陈友谅放火想烧江东战船,天却反风烧了他自己的船,陈友谅兵败身亡。为什么呢?天命所归,人力无法改变。况且现在敌军进攻更急,您曾指望湖州援兵,湖州失陷;指望嘉兴援兵,嘉兴失陷;指望杭州援兵,杭州又失陷。如今独守这尺寸之地,誓死抵抗。但我私下担心物极必反,会突然发生内部变故。那时您想死不能,想活无路。所以我私下认为不如顺应天命,自求多福,派一名使者火速赶往金陵,表达您归顺义军、拯救百姓的心意。打开城门,束起头发(表示不抵抗)等待处置,还不失为万户侯,何况(朱元璋)曾许诺效仿窦融、钱俶的先例呢?况且您的土地,就像赌博赢来的东西又输掉了,有什么损失?”张士诚仰头沉思良久,说:“你先休息,容我仔细想想。”但他最终犹豫不决。
壬子日(初七),张士诚又率兵从胥门冲出挑战,来势凶猛。常遇春率军抵御,部队稍稍后退。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正在城楼上督战,急忙大喊:“士兵们疲惫了!停!停!”于是鸣金收兵。常遇春趁势奋力反击,大败敌军,追到城下,攻城更急,又修筑营垒逼近城池。从此张士诚再无法出城。张士信在城上搭起帐篷,坐在银椅上,与参政谢节等人一起吃饭。左右刚送上桃子,还没尝,突然飞来炮弹击碎他的脑袋而死。
甲寅日(初九),裁撤参议府。
壬戌日(十七),扩廓帖木儿的部将李守道前来归降,朝廷下令让他住在会同馆。
癸亥日(十八),升指挥傅友德为江淮行中书省参政,赏赐他彩缎、布帛各十匹,随征千户各赏三匹,百户、镇抚各赏二匹,军士每人赏盐二十斤,以表彰他在陵子村立下的功劳。
乙丑日(二十),赏赐羽林、虎贲、天策、骁骑各卫指挥、千户、百户、镇抚中的有功人员不同数量的彩缎布帛,军士每人赏盐二十斤,阵亡者加倍。
戊辰日(二十三),下大雨。在此之前,皇上(朱元璋)因久旱,每日减膳吃素,宫中也都如此,等下雨后再恢复膳食。雨后,群臣请求恢复膳食。皇上说:“大旱成灾,实在是因我德行不够所致。如今虽得雨,但禾苗庄稼焦枯受损必多,纵然吃肉食,又怎能觉得味美?”廷臣答道:“从前周武王克商后,连获丰年,诗人赞颂说:‘安定万邦,屡获丰年。’主上平定海内,拯救生灵,上顺天心,下慰民望,且忧劳勤勉,感动上天降此甘霖,丰年之兆已现。”皇上说:“人事切近,天道幽远,得民心就是得天心。如今想消弭灾祸,只应谨于修身,诚心爱民,或许可报答上天眷顾。”于是下诏免除百姓当年田租。
癸酉日(二十八),下令从今以后凡朝贺典礼不用女乐。参知政事张昶因谋反被杀。
张昶是北平宛平人,在元朝任户部尚书,奉命出使而来。皇上(朱元璋)与他交谈,起初他沉默,后来见他才思敏捷,便留用,多次升迁至参知政事。张昶外示忠诚,内怀阴谋,与杨宪、胡惟庸等人交好。张昶有才辩,见识明敏,熟悉前代典章制度,国家许多建置制度多出自他手,裁决事务迅速果断。张昶常因自己身为元臣却失节,认为必有人议论,心中常常郁郁寡欢。当时扩廓帖木儿兵力尚强,元都未下,张昶曾私下对亲信说:“我若能回归元朝,仍不失富贵。”他暗中派人上书称颂朱元璋功德,劝他及时行乐。皇上对太史令刘基说:“这是想当赵高啊。”刘基说:“确如圣上所见,定有人指使。”皇上不想深究,只斥责了他,烧掉奏书。后来他又劝皇上加重刑法,打击豪强兼并,多次提出盘剥百姓的方法,想使皇上失去人心,暗中为元朝谋划。皇上均未听从。张昶恐惧不安。当时元主以为张昶已死,追赠官职谥号,提拔其子。恰逢平章李文忠攻下杭州,将元朝平章长寿丑的等人押至京师,皇上释放了他们,让他们回元朝。张昶便暗中托付长寿丑的带表章给元主,并寄信给儿子询问情况。恰逢张昶卧病,杨宪前去探望,偶然在他卧室内发现书信草稿,便上奏。皇上命大都督府审问,张昶在供状上写八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皇上起初爱惜其才,还想保全他。等见到他所写的供词,说道:“他决心反叛了,不可赦免。”于是伏法被杀。
甲戌日(二十九),皇上对司法官员说:“任用官员不当,则政事无法治理;施用刑罚不当,则无辜受害。好比薅草,用锄头不谨慎,必伤好苗;惩治奸恶,论罪不当,必伤良善。所以用刑不可不慎重。把人置于刑讯之下,百般折磨,何事不招认?何供得不到?古人用刑,实属不得已。悬挂法令于宫门,使人知晓而不触犯。好比水火能烧人淹人,亲近则受害,远离则无害。水火能养人也能杀人。刑罚本为使人向善,并非为杀人。若不查清实情而轻率用刑,被冤枉的人就多了。所以‘钦恤’二字,是用刑的根本。”
秋七月乙亥日(初一),此前下令挑选俊秀道童充当乐舞生,这时才召集齐。皇上亲临戟门,召学士朱升及范权带领乐舞生入见,安排雅乐进行检阅。皇上亲自敲击石磬,命朱升辨识五音。朱升不能准确辨别,将宫音认作徵音。皇上说:“朱升常说能审音,到辨石磬音时,怎么竟将宫音作徵音?”起居注熊鼎答道:“八音之中,石声最难调和。古时只有后夔能和磬声,所以《尚书》说:‘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皇上说:“石声固然难和,但音乐以人声为主,人声和谐,八音自然和谐。”于是命乐生登台歌唱一曲。皇上又感叹:“古时作乐是为和民心,感通神人,与天地共和谐。近世儒者少有懂音律的,想使音乐和谐,岂不难?”熊鼎又答道:“乐音不需求于外,实在系于君主一心。君主心平气和,则天地之气也和;天地之气和,则乐无不和。”皇上深表赞同。
丙子日(初二),任命郡县官员二百三十四人,制定赏赐及路费标准。赏赐知府、知州、知县彩缎四匹、绢六匹、罗二匹、夏布六匹,其父同等,其母、妻及长子减半。府、州、县副职官员按正职一半赏赐,各府经历、知事同副职,州县吏目、典史按副职再减半,父母、妻、子也按相应比例。路费:知府五十两白银,知州三十五两,知县三十两,同知为知府的五分之三,治中为知府的一半,通判、推官为知府的五分之二。州同知比照府通判,经历及州判官比照府同知减半,县丞、主簿比照知县再减半,知事、吏目、典史均为十两。定为法令。
此前,皇上对中书省大臣说:“新任郡县官多出身平民,到任之初,有的向人借贷,有的侵害百姓。不设法培养其廉洁,要他们奉公守法就难了。”所以赐予路费。
丁丑日(初三),各郡县官受赏后入宫谢恩。皇上告谕道:“自古百姓众多,必立君主统治。否则,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纷争吞并,永无宁日。然天下之大,君主不能独治,必设百官分理,铲强扶弱,奖善惩恶,使百姓安居乐业,然后才能尽力耕作,丰衣足食,缴纳赋税以资国用。我今命你们为牧民之官,百姓所纳租赋就是你们的俸禄。你们应勤于政事,尽心为民。百姓有诉讼,应为其辨明是非曲直,切勿尸位素餐,贪赃枉法,自陷法网。你们前去就任,务必谨慎。”
戊寅日(初四),皇上晓谕诸将:“军队是用来平息暴乱的,不是制造暴乱的。若借军队逞私欲,是仁者不为的。过去元末战乱,群雄角逐,倚仗武力欺凌的何止一人?其中有因贪财而凶残的,有因好色而淫暴的,有因私仇而报复的,有因愤怒而滥杀的。率军作战,只求一时快意,却不知伤人害物,荼毒生灵。朕每每行军作战,必申明号令,约束贪暴。你们从事征讨,应体会此意。像曹彬(仁将)、曹翰(暴将)的事例,足以为戒。我曾以此告诫徐达,为将之道,虽重威严,但根本在于得士卒爱戴。徐达能听我言,攻城略地,不滥杀无辜,可称良将。你们应努力效仿。”
庚辰日(初六),命指挥华云龙调取海州驻军,军队抵达后,又下令召回。
甲申日(初九),丞相李善长等人劝朱元璋即皇帝位,朱元璋没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