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日,任命陈桓为合肥卫指挥同知。
乙丑日,遣使至陈州,致书晓谕左君弼。当初,左君弼自庐州逃至汴梁,元将克彝命其守陈州。至此,皇上致书道:“昔日兵连祸结,非一人之过。我于酷暑劳师与足下交战,足下竟弃亲投奔异国,此皆轻信部属之言所致,悔之晚矣!今足下奉异国之命,守御边疆,与我接壤。若欲献计侵境,其中利害轻重,当自权衡。况我大明乃足下故国,合肥乃足下故乡祖坟桑梓之地,岂不思念?天下兵兴,豪杰并起,非仅为乘时取功名,亦欲乱世保全父母妻子。足下以身为质求安于人,已属失策,更令白发老母、糟糠之妻独居寡处,天各一方,朝思暮想,度日如年。足下纵不念妻儿,何忍忘情于至亲?功名富贵可再图,生身父母不可复得!足下若能醒悟来归,我必尽释前嫌,待如故旧,则天理人心皆顺。”君弼得书犹豫不决。皇上遂将其母送回陈州。
江淮行省参政陆聚遣兵攻宿州,擒获元佥院邢端等一百四十一人。
丁卯日,江西行省派兵会同湖广行省千户徐兴,进取平江赖寨,伪镇守杨五献寨投降。
癸酉日,慈利军民宣抚使覃厚、夏克武遣其子覃仁、夏荣祖及部属汪应瑞、黄寿兴、耆老周天成、蛮官什大虫、墨剌什用等进贡马匹及土产,朝廷分别赏赐织金彩缎。
甲戌日,大将军徐达派人自军中前来请示事宜。皇上敕谕慰劳道:“古之帝王兴起,必有命世之才为辅佐。周伐殷有吕望鹰扬,汉兴邦赖群策群力,故能成大功、肇基业。将军昔年相随,忠义天成,沉毅多谋,端重善武,故能戡乱弭患,建不世之功,古之豪杰亦不能过。今如期请示,欲禀命而行,此贤臣事君之道,我甚嘉许。然所请诸事多可相机专断,将军思虑周详,不肯轻率违制,实乃邦国之庆。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乃古之常理。此后军务缓急,将军可便宜行事。”
三月初一(丁丑日),宣州进贡新茶,皇上命内廷女官亲煮,荐献于宗庙。
戊寅日,设置应天卫亲军指挥使司,任命朱明、李郈为指挥佥事。
行省参政蔡哲自蜀地归来,详述蜀中自明玉珍死后,其子明升暗弱,群臣擅权,并呈上所经山川险要地图。
壬午日,改骁骑卫为骁骑右卫亲军指挥使司,任命千户郭子英、张林为指挥佥事。
湖广行省参政杨璟率军由松滋至澧阳等地招抚,驻军三江口。慈利军民宣抚使覃厚、夏克武等到军营谒见。
戊子日,思州、沅州两界军民安抚使黄元明率辖地归附朝廷。
丁酉日,下令开设文武科取士。诏书曰:“闻上古帝王创业之时,凭武力安天下;守成之际,修武备威天下。至于治国安民,则赖文臣。二者不可偏废。古者八岁习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十五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故《周礼》选举之制讲求六德、六行、六艺,文武兼用,贤能并举,此三代盛世之由。今欲效法古制,设文武二科广求贤才。应文举者,察其言行观其德,考经术观其业,试书算骑射观其能,策问经史时务观其政事。应武举者,先考谋略,次试武艺,务求实效,不尚虚文。此二科必待三年育才。有司当预先劝谕民间才俊智勇之士,勉励向学,待开科之年,贡至京师。中式者按科目等第授予相应出身。”
沂州千余家流民欲返灵璧、虹县复业,遭王信追至宿迁杀害并劫掠。余民逃至两县边境乞食。皇上闻讯悯之,曰:“王信不仁至极!百姓无家可归而思乡,人之常情。既不能安抚,反加杀戮,虽死其民,岂不畏天道?”遂遣人抚恤赈济幸存者。
参军詹允亨奏称:“黔阳县前元帅蒋节率义兵千人结寨自保,甲辰年归附后,即纳租赋、服徭役。近有李指挥叛乱,蒋节仗义率民兵助征有功。湖南贼兵犯境时,官军未至,蒋节又遣兵击退。今靖州虽设安抚司镇守,然黔阳地处偏远荒僻,居民流散,又无城池。若官府派兵筑城防御,不免劳民转运。今会同县旧有城池,若授蒋节为安抚司官,令其率旧部修缮会同城池,自筹粮饷,招抚流民充实其地,且耕且守,讨平靖州山寨,实为便利之计。”皇上准奏。
参政杨璟进军攻取澧州石门县,原陈友谅守将邓义亨率众投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