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22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

第22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1 / 2)

丙午年(4063年)夏季四月初一为壬子日。

癸丑日,夏国君主明升派遣他的学士虞某前来访问。

乙卯日,皇上查看古代的车制,看到《周礼》中记载的五种辂车,说:“玉辂太奢侈了,不如只用木辂呢?”

詹同回答说:“从前颜渊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回答说乘坐殷朝的辂车,就是木辂。”孔子因为木辂朴素、坚固,质朴而合乎中正之道,所以选用它。

皇上说:“用玉装饰车子,考察古代礼仪,也只有祭祀上天时才能使用。如果是日常乘坐的车子,只该用孔子所说的殷辂。即便祭祀上天时,玉辂要是没准备好,用木辂也并非不可。”

参政张昶回答说:“木辂是兵车,不能用来祭祀上天。”

皇上说:“孔子是万世帝王的老师,他斟酌四代的礼乐,实在是万世的准则,乘坐木辂对祭祀有什么损害呢?何况祭祀之事关键在于诚心敬意,而不在于礼仪形式。”张昶叩头谢罪。

左相国徐达的军队抵达淮安,得知张士诚的部将徐义在马骡港驻军,便连夜率军前去袭击,攻破了徐义的水寨,徐义渡海逃跑,明军缴获船只一百多艘,俘获院判钱富等人以及士兵三千多人。

水军进逼淮安城下,淮安的右丞梅思祖、副枢唐英、萧成登记好军马、府库后出城投降,明军获得粮食四万石、士兵一万人、马一千五百匹、百姓四千多户、官吏五百多人。

徐达让士兵在城上驻守,百姓都安居乐业,他命令指挥蔡仙、华云龙守卫淮安城。

丁巳日,沂州的王宣率军袭击海州,并攻入城中。

王宣是扬州兴化县长安乡人,元末担任司农椽。当时黄河决堤,中书省招募淮扬地区有才能的人,让他们召集民夫疏通河道。王宣主动自荐,朝廷任命他为淮南、淮北都元帅府都事,他带着纸币到扬州,购买竹篾,招募民夫,几个月内就召集到三万多民夫,朝廷便让他统领治理河道,几个月后工程完成。

当时徐州的芝麻李起兵占据州城,朝廷于是任命王宣为招讨使,率领民夫跟随总兵、知枢密院事也速收复徐州。不久,朝廷授予王宣淮南、淮北义兵都元帅一职,让他驻守马陵,后调往滕州镇守防御,他采取边耕种边作战的方式,来供应军粮储备。之后又调任镇守山东。

益都的田礼起兵攻打益都,王宣的儿子王信跟随察帖木儿前去救援,打败了田礼,朝廷又命令王宣和王信返回沂州镇守,授予他们父子平章之职,此后他们的权势日渐增大。王宣趁机和王信率军攻占山东,私自占据了沂州。

戊午日,徐达率军夺取兴化。此前,皇上命令徐达勘察泰州、兴化、海安、通州、高邮的山川地势要冲,并把结果呈上来。皇上看到瓠子角是兴化的要害之地,是敌军出兵的通道,便命令徐达率军阻断这个关隘。

徐达遵照旨意进军,到这时成功夺取兴化,淮河地区全部平定。

己未日,皇上对太史令刘基、起居注王祎说:“战争还未平息,各地民生凋敝,军队的需求全都来自百姓,我想减轻百姓的负担,该怎么办呢?”

刘基回答说:“如今正是用兵之时,必然需要财物,这些都要从百姓那里获取,现在还不能减轻他们的负担。”

皇上说:“我所说的减轻百姓负担,在于均衡节制财物用度,难道一定要制定常规的赋税制度吗?国家爱护养育百姓,就像怀抱保护婴儿一样,唯恐伤害到他们。如果没有固定的制度,只是搜刮百姓来聚敛财富,即便有慈父般的心意,也无法赢得百姓的爱戴。如今的办法,应当确定赋税来节制用度,这样百姓的财力就不会困窘;重视农业本业、抑制工商业末业,国家的财政就能长久宽裕。”

刘基回答说:“这是我没想到的,这是让上下都富足的办法,是仁政的根本。”

庚申日,濠州的李济献城投降。此前,韩政率军抵达濠州,进攻水濂洞月城,又攻打西门,双方伤亡相当,城中守军防守十分坚固。

韩政于是督促顾时用云梯、炮石从四面一起进攻。当时孙德崖早已死去,城中守军估计难以支撑,李济和知州马麟便出城投降。

明军俘获官员一百七十三人、战马一千四百九十匹、百姓九百三十九户、马一百五十匹、战舰三十艘。

辛酉日,皇上命令朱文忠前往徐达军中,商议淮安城的防守事宜,告知徐达说:“大军攻克淮安后,足以保卫江淮地区、控制齐鲁之地。但将士们刚刚归附,调防的士兵很多,留下镇守的很少,现在从他们当中选拔将领、挑选士兵,人人都希望成为长官,要是愿望落空就容易产生怨恨,将军你处理得当,让上下和睦,我就没有边患之忧了。”

壬戌日,皇上派人携带书信告知宿州的官吏百姓说:“自从元朝政治混乱,豪杰纷纷起兵,奸诈之人大多假借正义之名来谋取私利。比如浙西的张士诚扰乱元朝天下,时而臣服、时而反叛,根据势力强弱决定立场,搜刮百姓财富,只为一己私利。

近来他杀害元朝江浙丞相和南台大夫,又引诱浙西百姓侵扰我的边境民众。看他的所作所为,诡诈多端,不能不讨伐。

从去年十月十七日起,我命令中书左相国徐达率军平定淮地,今年四月初九,捷报传来,淮东的八个郡县、三十三个盐场已先后平定。

近来安东、淮安的守臣梅右丞、萧参政等人,封存府库、登记兵器,率全城前来归附,我已下令让官员恢复原职、百姓重操旧业。

只有你们宿州,实在是我亲戚将士的故乡,我怎能不夺取呢?但因为这里是故乡,不忍心轻易出兵,担心伤害乡里百姓。所以派使者告知本州官吏军民,应当体谅我的心意,不要自绝于我。”

元朝徐州守将、枢密院同知陆聚,听说左相国徐达已攻克淮安,便率领徐州、宿州军民到徐达军中请求投降。

皇上得知后十分高兴,任命陆聚为江淮行省参政,仍让他镇守徐州。赏赐他三十匹文绮、三百两白金以示慰劳。

还写信告知当地官吏百姓说:“自古以来帝王兴起,都致力于铲除暴虐、拯救百姓,所以成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都是依靠军队实现的。但大军经过之处,百姓不受惊扰,因为军队纪律严明,不会把战祸加于百姓,这才是王者之师。

近来元朝政治混乱,战乱在汝州、颍州爆发,天下人以为豪杰兴起就能迎来太平,可那些起兵者只用妖言迷惑百姓,不能上顺天意、下顺民心,最终自取灭亡。

等到元军集结,那些老将旧臣虽手握兵权,却没有平定战乱的谋略,军队所到之处,百姓遭受的苦难比遇到强盗还严重,导致中原动荡、城郭荒芜,十多年来,祸乱到了极点。

我看古代,拯救百姓的人必定成功,祸害百姓的人必定迅速招致灾祸。所以我兢兢业业,敬畏天命,修订法律、训练军队,教导百姓耕种,寻访贤才来确定名爵,命令执法者为百姓伸冤,法度虽已施行,但政令教化还不完善。

近来因浙西张士诚侵扰我的边民、接纳我的叛将,我命令左相国徐达率军讨伐。从去年十月到今年四月,捷报频传,淮东各郡已先后平定。

徐州守将陆聚在我军未到之时,就率先带着土地百姓前来归附。我赞赏他的心意,于是加官赏爵,让他统领军队、镇守本郡。

你们这些百姓,既遭受过妖党的祸害,又受到元兵的残害,运送物资,劳苦已久。从丙午年开始,民间的税粮、军需差役,参政陆聚要和有关部门商议,务必从宽从简,让军民都能安居乐业,不要惊慌。”

癸亥日,皇上对侍臣孔克仁等人说:“壬辰年的战乱,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原的将领,像孛罗帖木儿拥重兵进犯京城,违背伦理纲常,已经自取灭亡。

扩廓帖木儿挟持太子发动战争,是以子抗父,而且急于报私仇,没有抵御外敌的志向,使百姓遭受苦难,最终不会有成就。

李思齐、张思道等人本就平庸无能,却割据一方,让百姓深受其害。

又如张士诚,对外假借元朝名义,内心实为贼寇,反复无常,意图明显。

明玉珍父子占据川蜀地区,冒用帝王名号,刚愎自用而无远谋,看他们的作为,也不会有成就。中原动荡不安,谁能拯救呢?

我观察天时、审视人事,有平定天下的机会。如今大军向西从襄樊出发,向东越过淮河、泗水,首尾夹击,按理必定胜利,大业可成。

打败敌人、取得胜利,关键在于事先谋划,谋划妥当再行动,就没有攻克不了的敌人。但中原地区虽然不难平定,可百姓财物损失惨重,千里之地变成废墟,平定之后,让百姓休养生息也很困难,这正是我费心思考的事。”

淮安投降的将领梅思祖等人到达建康,皇上对他们说:“你们大多是赵均用的旧部,常常被授予高位,后来归顺张士诚,又享受他的俸禄。如今来归附我,难道就没有对旧主的思念吗?”

梅思祖等人回答说:“天下初定时,我们确实想选择豪杰归附。如今有幸离开他们、追随主上,就像从黑暗中见到光明,怎敢再有二心呢?”

皇上说:“你们真的知道我是值得归附的吗?”

梅思祖等人说:“我们看主上豁达大度、英明果断,推心置腹地任用人才,节省衣食赏赐将士,令行禁止,真是顺应天命的君主,我们实在是找到了归宿。”

皇上说:“你们既然没有二心,就该努力建功立业,以保住富贵。”梅思祖等人叩头谢恩。

甲子日,皇上从建康出发,前往濠州拜谒陵墓,命令博士许存仁、起居注王祎等人随行。

皇上派遣使者告知徐达说:“听说元朝将领竹贞率领一万多骑兵和步兵从柳滩渡河进入安礼,他的部将从陈州向南运送粮草,供应军饷。我庐州的俞平章现在驻军东正阳,修筑城墙防守,应让他派兵巡逻,切断竹贞的粮道。

安礼的粮草供应不上,竹贞远道而来的军队在野外又掠夺不到物资,与我军对峙,军队会疲惫不堪。你应从刘平章、薛参政部下挑选五百骑兵,加上庐州的军队,迅速与他们交战,一鼓作气就能打败他们。不然,错失战机,会成为我的后患。”

徐达接到命令,立即率领三万多步兵、骑兵、水军前去攻取安礼。

丁卯日,江淮行省参政陆聚镇守徐州。他派遣院判曹国器攻打沛县、鱼台,将两地攻下,俘获张同佥等五十名官员。

陆聚又派院判司整率军夺取邳州,打败守将张侍郎,于是邳州、萧县、宿迁、睢宁等县都投降了。

皇上到达濠州,想起仁祖太后初次安葬时礼仪不够完备,商议改葬,询问博士许存仁等人:“改葬的礼仪应该依据什么?”

许存仁等人说:“按礼仪,改葬时要穿常服、服缌麻丧服,葬礼结束后就脱掉,如今应当遵循这一礼仪。”

皇上悲伤地说:“改葬虽有常规礼仪,但父母的恩情,怎能完全报答呢?”

他命令有关部门制作素冠、白缨、白衫、麻带,都用粗布制作。

起居注王祎说:“这比缌麻丧服还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