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告诫这些士兵:“你们原本人数不少,却很快被我收服,为何?因为将领缺乏纪律约束,士兵平时也未经训练。如今训练你们,就是要让你们严守纪律。大家应齐心协力,共立功业。”众人纷纷下拜说:“一切听从您的吩咐!”
随后,朱元璋率领军队向南进军,攻打滁阳。途中,定远人李善长前来拜见,朱元璋与他交谈后,十分欣赏,便将他留在幕府担任掌书记,并对他说:“如今群雄并起,若没有足智多谋之人,难以共谋大事。我观察众多势力中,那些掌管文书、参与谋划的人,常诋毁将士,导致将士无法施展才能,最终失败。一旦核心力量瓦解,首领又怎能独存?所以这些势力也相继消亡。你要引以为戒,务必协调好与诸将的关系,助力成就大业,切勿效仿他们。”李善长叩首谢恩:“一定遵命!”
于是,李善长随朱元璋一同攻打滁阳,并成功占领。没过一个月,彭早住、赵均用派人邀请朱元璋带兵驻守盱眙、泗州。朱元璋认为二人性格粗暴、缺乏远见,难以共事,便婉言拒绝。不久,彭、赵二人发生内斗,士兵死伤惨重,彭早住身亡,赵均用独揽兵权后,愈发凶狠暴戾。郭子兴因此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朱元璋得知后十分担忧,派人劝说赵均用:“如今天下大乱,正是招揽英雄豪杰之时。您先前被元军追杀,逃至濠城,与郭公约定共同守城抗元。郭公开门迎接,推心置腹,不仅毫不怀疑您,还委屈自己来配合您。郭公对您恩情深厚,您不仅不报答,反而听信他人谗言,企图谋害他,这无异于自断羽翼,让豪杰寒心。况且,不报答有德之人,是违背道德;不回报有恩之人,是辜负情义,大丈夫不应如此。再说,人心难测,郭公即便好对付,他的部属众多,一旦事情有变,您又岂能独善其身?不如善待郭公,让双方各自坚守领地,相互依存,这才是上策。否则,唇亡齿寒,我实在不希望您做出这样的选择。”此时,赵均用听闻朱元璋进入滁州后势力大增,心中畏惧,对郭子兴的态度才稍有改善。朱元璋又派人贿赂赵均用的亲信,郭子兴这才摆脱危机。
郭子兴率领一万部众抵达滁州,检阅朱元璋的三万大军,见其号令严明、军容整肃,心中大喜。然而,两个月后,郭子兴听信谗言,开始怀疑朱元璋,将其身边的亲信全部调离。郭子兴还想把李善长调到自己麾下,李善长不肯,哭着向朱元璋诉说。朱元璋说:“主帅的命令,不可违抗。”但李善长最终还是拒绝前往,时间一长,郭子兴不再强行征召,此事才作罢。从此,朱元璋被剥夺了各地征讨的统兵大权。尽管遭受冷落,朱元璋侍奉郭子兴却更加恭敬,毫无怨言。
不久,元军围困滁州。有个姓任的人嫉妒朱元璋的功劳,在郭子兴面前诬陷道:“朱元璋每次作战都不卖力。”郭子兴信以为真,命朱元璋与任某一同出城迎敌。任某刚出城没走十步,就被箭射中,狼狈逃回;朱元璋却奋勇向前,敌军纷纷败退,他最后从容返回,毫发无损。郭子兴见状,又惭愧又赞叹。
还有一次,朱元璋率三百人出城,忽闻鹁鸽鸣叫,一支飞箭坠落在空中,他顿感不妙,立即返回。果然,不久敌军突然来袭,因朱元璋提前撤离,敌军一无所获。朱元璋每次作战,都足智多谋、身先士卒,因此战无不胜。每次缴获战利品,他自己从不私留,总是分给部下;而其他将领有所收获,往往献给郭子兴。正因朱元璋没有进献之物,郭子兴心中不满,这才给了小人进谗言的机会。
孝慈皇后察觉后,每当将士有所进献,她都将物品送给郭子兴的妻子张氏。张氏十分欢喜,皇后又以温和恭顺的态度侍奉她,渐渐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元至正十四年(4051年,甲午年)春正月初一,张士诚建国号为大周,自称诚王,改年号为天佑。
这年秋天七月,滁州遭遇大旱,朱元璋忧心忡忡。滁州人杨元杲说:“滁州西南丰山的阳谷柏子潭有座龙祠,每逢水旱灾害前去祈祷,往往灵验。”此前有人去祈祷后,出现鱼跃水面、鼋鼍浮出等下雨的征兆 。朱元璋听闻,立刻斋戒沐浴前往祈雨。
祈祷完毕,他站在水潭西边的崖岸,许久都没有动静,于是拉弓搭箭,祷告道:“天大旱,我为百姓前来祈雨。神灵受此地百姓祭祀,怎能不体恤民情?我与神灵约定,三日内必须降雨,否则,就别怪百姓不再供奉!”说完,连射三箭后返回。三天后,果然大雨倾盆,朱元璋冒雨前往龙祠拜谢。这一年,滁州迎来大丰收。
同年冬十月,元朝将领脱脱攻打高邮,并分兵包围六合。六合派使者前来求救,这位使者与朱元璋是旧识,半夜抵达。朱元璋得知后,立刻起身,隔着门与使者交谈,随后叫醒郭子兴,开门迎接。但郭子兴与六合守将有矛盾,生气地拒绝出兵。使者焦急地陈述危急情况,郭子兴却不为所动。
朱元璋劝说道:“六合被围,若不救援,必定失守。六合一失,滁州也将难保,怎能因私人恩怨而误了大事?”郭子兴听后,态度稍有缓和,打算派其他将领率兵前往。当时元军号称百万,众将领畏惧不已,无人敢去,都以占卜不吉利为由推脱。郭子兴只好命朱元璋带兵出征,同样让他先去祈祷问神。朱元璋说:“事情该不该做,心中自有判断,何必占卜!”
于是,朱元璋率军东进六合,与耿再成驻守瓦梁垒。元军攻势凶猛,每日傍晚发起进攻,眼看营垒即将陷落时又撤退,次日清晨,朱元璋他们修复营垒继续作战,如此反复多次。朱元璋用计迷惑敌军,让士兵收起兵器躲入营舍,备好干粮,又让妇女倚在门边,指着元军大骂。元军见状,惊愕不已,围着营垒不敢靠近。随后,朱元璋让队伍有序撤离,妇女和牲畜走在前面,壮年男子在两侧护卫,缓缓而行,元军始终不敢逼近,朱元璋顺利返回滁州。
不久,元军主力抵达,准备进攻滁州。朱元璋在山涧设下伏兵,命耿再成佯装败退诱敌。元军渡河时,伏兵突然杀出,元军纷纷下马逃窜,城中守军也击鼓呐喊着冲出,元军大败,朱元璋缴获大量战马。虽然此役获胜,但元军实力仍强,朱元璋担心他们增兵来攻,便谋划议和。他备好牛酒,收集缴获的战马,派当地父老送还给元军,并转告元军主帅:“滁州城主年老多病,无法亲自前来,特命我们犒劳大军。城中百姓聚集在一起,只是为了防备盗贼。将军若想派兵剿灭,百姓为了求生,只能拼死抵抗。希望将军能安抚他们,我们愿为大军提供军需物资。如今高邮的大患未除,唯有集中兵力才能攻克,为何要分兵攻打我们这些良民呢?”元军主帅信以为真,对部下说:“若不是良民,怎会归还战马?”当天便撤军,滁州因此得以保全。
朱元璋见四方群雄割据,战事不断,又逢旱灾蝗灾,百姓饥寒交迫、尸横遍野,心中忧虑,便向天祈祷:“如今天下纷争,群雄逐鹿,胜负难分,百姓深陷苦难。若无人能统一天下,苍生将濒临绝境。希望上天早日降下天命,平息战乱。若元朝气数未尽,愿群雄尽早罢兵,我也愿意率先放下争斗;若元朝国运已尽,望上天早日将天命赋予应得之人,别让百姓再受苦难。元朝的存亡,就看这三个月了。”三个月后,朱元璋的势力愈发壮大。
当时,郭子兴声名不显,也没有长远规划,只想占据滁州称王。朱元璋察觉后,劝说道:“滁州是座山城,水路不通,商业不兴,地势也无险可守,并非久居之地。”郭子兴听后,沉默不语,此事便搁置下来。
这时,朱元璋的姐夫李贞带着儿子保保从淮东前来。朱元璋因姐姐早逝,见到他们十分欣喜,便将保保收为养子,改姓朱,取名文忠,教他读书识字,还让他常伴左右,无论出行还是作战,都带着他,随时随地教导。此时,朱文忠年仅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