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四十分,林宇已经站在了微光星河纪念馆的台阶上。天际线刚泛起蟹壳青,老槐树的影子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画。他习惯性地摸出钥匙,却发现纪念馆的大门虚掩着——门缝里漏出暖黄的灯光,还飘来一阵熟悉的焦糖香气。
“谁这么早?”他推开门,看见周明德老师正踮着脚往“微光墙”上贴东西,案几上的老式煤油炉上,铝锅里的糖浆正“咕嘟咕嘟”冒着泡。
“哎哟,林馆长!”周老师回头,眼镜片上沾着糖渍,“我寻思着今天是纪念馆开馆两周年,得给孩子们准备点‘星星糖’。当年在村里教书,孩子们考了好成绩,我就给他们熬这个。”
林宇这才注意到,展柜旁的玻璃罐里已经码满了琥珀色的糖块,每块都捏成小星星的形状,用糯米纸包着,上面用彩笔写着“勇气”“希望”“善意”。
“周老师,您这是……”
“等会儿孩子们来了,一人发一块。”周老师把最后一块糖塞进罐子,转头指着“微光墙”上新贴的纸条,“你瞧,这是昨天那个坐轮椅的小姑娘写的——‘今天哥哥帮我推轮椅去操场,我长大后要造会飞的轮椅’,多好的心愿!”
晨光透过穹顶的玻璃洒进来,落在糖罐上、纸条上,还有周老师银白的鬓角上。林宇忽然想起两年前纪念馆奠基时,周老师说“要让英雄的故事像星星糖一样甜”,如今这话竟真成了现实。
八点整,纪念馆的旋转门被推开,第一批访客涌了进来——最前面是坐着电动轮椅的小姑娘朵朵,扎着粉色的蝴蝶结,身旁跟着她的哥哥。
“林叔叔!”朵朵挥舞着小手,声音清脆得像风铃,“我带了我的‘星星笔记’!”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绣着星星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这是我记录的‘微光时刻’:昨天哥哥教我骑自行车,虽然摔了三次,但他一直没松手;今天早上卖早点的阿姨多给了我一个茶叶蛋,说‘小朋友要多吃点’……”
林宇蹲下来和她平视,指尖轻轻抚过笔记本上歪歪扭扭的字迹:“朵朵,你知道吗?这些比星星还珍贵。”
“我知道!”朵朵眼睛亮晶晶的,“周爷爷说,我的轮椅也能变成‘星星飞船’,载着我去帮助别人!”
这时,银发学者带着星轨文明的小使者走了进来——那是个浑身散发着淡蓝色微光的小机器人,胸前闪烁着“共生001”的字样。它径直走向朵朵,伸出机械臂递出一朵全息投影的小花:“地球小朋友,你的‘星星笔记’已存入星轨共生数据库,编号CX-0628。”
朵朵惊讶地瞪大眼睛:“真的吗?我的笔记也能去外太空?”
“当然。”学者笑着翻译,“它说,每个微光故事都是宇宙的礼物。”
午后,林宇和周老师坐在老槐树下的石凳上喝茶。树根旁的新枝已经长得比碗口粗,枝叶间藏着几个巴掌大的鸟窝,时不时传来雏鸟的啾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