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初战告捷(1 / 2)

李云龙的判断和随之而来的雷霆部署,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新一旅及其周边根据地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命令以最快的速度传达下去,从虎头山核心区到王家湾,再到散布在太岳山北麓的各个县大队、区小队,所有武装力量都被动员起来。

表面上,根据地的秩序依旧。村庄里,百姓照常耕作;道路上,偶尔有行人往来。但在寻常景象之下,一张无形却无比严密的天罗地网已经悄然张开。这就是李云龙和赵刚要求的“外松内紧”。

各主要路口、山隘要道,明面上的岗哨似乎并未增加太多,依旧是熟悉的民兵或地方部队战士在值守,盘查也看似与往常无异。

但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在路旁的密林中,在高处的岩石后,在能够俯瞰道路的山坡上,多了一双双锐利而警惕的眼睛。

这些是新一旅各主力团侦察连、特务营以及尖刀大队化整为零派出的精锐小组。他们像潜伏的猎豹,耐心等待着猎物露出破绽。

各县大队、区小队也接到了严密协查的命令。这些土生土长的武装力量对本地情况了如指掌,哪个山头有几条小路,哪个村子最近来了生人,他们都心中有数。

他们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在各村之间布下了另一张情报网,任何风吹草动都难逃他们的耳目。

日军“猎眼”特遣队的渗透不可谓不隐蔽。他们精心伪装,分组行动,选择的路线也多是偏僻小径,试图绕过八路军主要的警戒区域。大川中尉的筹划确实狠辣,化整为零的策略也增加了隐蔽性。

然而,他低估了新一旅,尤其是被李云龙和赵刚经营得铁桶一般的根据地的群众基础和反应速度,更低估了八路军指战员在长期游击战争中锤炼出的、近乎本能的警惕性。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再狡猾的狐狸,也难逃好猎手的追踪。

重点排查“三人一组、两人一对”的可疑行人的指令,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日军特务虽然极力模仿老百姓的举止,但长期的军事训练和作为侵略者的心态,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与真正农民不同的细节。

这天下午,特务营营长小六子亲自带着几名精干战士,潜伏在一条通往根据地腹地的山路边。这条路人迹罕至,但根据民兵反映,似乎有陌生人在此出现过。

小六子穿着便装,脸上甚至还抹了些泥灰,和战士们隐蔽在灌木丛后,如同融入了山野。

等了约莫一个多时辰,山路尽头果然出现了两个人影,正晃晃悠悠地朝这边走来。远远看去,像是两个逃难的老乡,衣衫褴褛,步履蹒跚。

但小六子那双在敌后练就的火眼金睛,立刻捕捉到了不寻常之处。走在前面的那个“老汉”,虽然佝偻着背,穿着破旧棉袄,但那脚步落地的沉稳,以及偶尔抬头观察四周时,脖颈挺直、目光扫视的角度,都隐隐透出一股行伍出身的痕迹,绝不像是个被生活压弯了腰的普通老农。

而他旁边那个,点头哈腰,不时凑近前面那人低声说着什么,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那副做派,活脱脱就是个跟班或者……汉奸向导!

小六子心中冷笑,对身旁的战士使了个眼色。战士们会意,悄无声息地散开,形成了包围态势。

待那两人走近,小六子猛地从灌木丛后站起身,看似随意地挡在了路中间,脸上堆起憨厚的笑容,用本地口音问道:“哎,两位老哥,这是打哪儿来,往哪儿去啊?”

那两人被突然出现的小六子吓了一跳。前面的“老汉”眼神瞬间闪过一丝警惕,但很快掩饰下去,操着有些生硬的、带着奇怪口音的官话含糊道:“啊……俺们是从北边逃难过来的,家里遭了兵灾,活不下去了,想去投奔亲戚。”

他旁边的那个“跟班”连忙挤上前,点头哈腰地补充:“是是是,长官……哦不,老总……俺们是良民,大大的良民!” 这急切的表现和不合时宜的“长官”称呼,更是欲盖弥彰。

小六子心中已然确定八九分,脸上的笑容不变,却暗暗打了个手势。霎时间,埋伏在四周的特务营战士如同神兵天降,猛地从草丛、石后跃出,几支黑洞洞的枪口瞬间对准了两人!

“不许动!举起手来!”

那“老汉”脸色剧变,手下意识地就往腰间摸去,但看到周围森然的枪口和战士们凌厉的眼神,动作僵在了半空。

他眼神中闪过一丝挣扎和不甘,最终还是缓缓举起了双手。那个“跟班”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双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连声叫道:“别开枪!别开枪!俺们投降!投降!”

小六子走上前,毫不客气地搜身,果然从“老汉”腰间摸出了一把隐藏的南部十四式手枪(俗称“王八盒子”),从“跟班”身上也搜出了一把匕首。

“逃难的?还带着这玩意儿?”小六子掂量着手里的王八盒子,冷笑一声,“带走!分开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