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光有数量还不行,关键是要抓好训练,提高质量!要把新入伍的战士尽快锤炼成合格的革命军人,要把我们的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再提高一步!以应对接下来更加艰苦、更加复杂的斗争局面!”
“明白!”集团军首长郑重地点了点头,“我会立刻将您的指示传达下去,要求各根据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壮大自己的力量,加强军事和政治训练,准备迎接更严峻的考验。”
陕北首长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地图上被重点标注的华北区域。在与集团军首长深入分析了当前抗战形势后,他话锋一转:“对了,听说李云龙到来了?”
集团军首长脸上露出笑容:“可不是嘛。后勤部的王涵东同志昨天还跟我汇报,说李云龙这次来,给咱们捎来了不少礼物。”
“哦?”陕北首长感兴趣地抬起头。
“都是前线最需要,也是咱们陕北最紧缺的物资。”老总如数家珍,“有过冬的棉衣上千套,武器弹药,还有一批珍贵的药品。特别是那些药品,野战医院的同志们看到后,都说这是雪中送炭啊。”
陕北首长欣慰地点点头:“这个李云龙,有心了。”
集团军首长笑着继续说:“最让王涵东吃惊的是,李云龙不知道从哪弄来一辆还能开的小吉普,也一并给送来了。说是给总部首长代步用。老王看到车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李云龙,仗打得好,这‘副业’搞得也不赖嘛!看来把他放到新一旅,不仅战斗力上去了,这家底也厚实了。”
他收敛笑容,正色道:“不过,最重要的是,这说明我们的干部在艰苦的环境中,不仅想着打仗,也想着大局,想着延安,想着同志们。这种全局观念,很可贵。”
“确实如此。”集团军首长点头,“而且据抗大反映,李云龙这段时间学习很用功,经常和战友们复盘百团大战的经验教训,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进步很大。”
首长正色对老总说:“这样的同志,既然思想觉悟跟上了,仗又打得这么好,当初把他放到现在的岗位上去锻炼,的确让他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过两天,找个时间,你安排一下,把这个李云龙叫过来,我跟他聊一聊。听听他对当前战局的看法,也了解一下他学习的收获和未来的想法。”
欣然应允:“好的,我来安排。这小子,确实是个好苗子。短短半年时间,就把一个新编旅带成了我们八路军在太行太岳山区一支响当当的主力部队,武器装备、部队士气、战斗力都提升得非常快,不容易啊!”
窑洞外的夜色更浓了,但窑洞内的烛光却仿佛更加明亮。这不仅是一场关乎全局的战略研讨,更是对一位正在快速成长的将领的深切关注。
而在抗大的教室里,李云龙和战友们的讨论仍在继续——这些在战火中淬炼出来的指挥员,正在用理论和实践武装自己,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