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这才像老子认识的周大眼!”李云龙重重一拍大腿,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才对嘛!给老子安心养着,缺啥少啥跟张院长说,跟旅部说!老子等着你归队!”
赵刚也欣慰地点点头:“好同志!我们就知道你没那么容易被打倒!”
正在这时,布帘被掀开,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戴着口罩的年轻卫生员端着换药的盘子走了进来,看到李云龙和赵刚,连忙立正:“旅长!政委!”
李云龙一看,乐了:“嘿!是你小子啊,赵卫生员!给老子包扎过腿!”
赵卫生员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旅长您还记得我啊。我现在跟着张院长学习。”
“记得!咋不记得!”李云龙打量着他,“怎么样?跟着张院长学了这么久,手艺见长没有?现在能独立动刀子了吗?”
赵卫生员放下盘子,恭敬地回答:“报告旅长!简单的清创缝合、取子弹片这些都没问题了。张院长也让我在旁边观摩和学习了一些大手术。普通的手术,现在……现在也能在张院长指导下做一些了。”他说着,眼神中既有自信也有一丝对专业的敬畏。
“好!好啊!”李云龙很是满意,“就得这样!咱们部队缺医少药,更缺你们这样能拿手术刀的人!光一个张院长忙不过来!你给老子好好学,往精了学!以后也能独当一面!
不但你要学,还要多带徒弟,让咱们旅有更多的医生,更多的护士!到时候每个团都能有自己的手术队,那就好了!”
赵刚也鼓励道:“小赵同志,医疗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到无数战士的生命和战斗力。旅长说得对,你要刻苦钻研,也要做好传帮带。”
“是!旅长!政委!我一定努力!”赵卫生员激动地保证。
李云龙又叮嘱了周大眼几句,便和赵刚走出了病房,找到正在忙碌的张济仁。
“老张,”李云龙神色郑重,“这些伤员,我就交给你了。药品,咱们现在有一些,尽管用!需要什么特别的,打报告上来,老子想办法去搞!人,必须给老子救活,尽量治好!特别是像周大眼这样的重伤员,都是宝贝!”
张济仁扶了扶眼镜,重重点头:“旅长,政委,你们放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绝不放弃!一定尽全力!”
离开医院,李云龙和赵刚的心情舒缓了一些,但肩头的责任感却更重了。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胜利和缴获,如何用好这些资源,让他们将来少流血,是他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走,老赵,去后山看看胡师傅他们去!看看咱们的‘宝贝疙瘩’弄得怎么样了!”李云龙一挥手,两人又朝着后山机械所的方向走去。
越靠近后山,传来的叮叮当当金属敲击声和机器的轰鸣声就越发清晰。原本只是一个简陋的修械所,随着此次从灵石县缴获的大量机械设备运回,规模已经急剧扩大,占据了几个相连的大山洞和新建的工棚。
隔着老远,就看见负责人胡师傅和周师傅满脸油污地迎了上来,两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忙碌的红光。
“旅长!政委!你们来得正好!”胡师傅嗓门很大,几乎要压过机器的噪音,“快来看看!咱们这儿现在可是大变样了!”
走进最大的一个山洞,里面灯火通明(用的是缴获的发电机供电),景象让李云龙和赵刚都眼前一亮。
只见山洞里整齐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机床、铣床、冲床,虽然新旧不一,品牌杂乱,但都擦拭得干干净净,不少正在运转,工人们(有老师傅,也有学徒兵)在机器间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切削液和煤炭燃烧的味道。
“好家伙!”李云龙看得心花怒放,“这架势,有点兵工厂的意思了啊!”
周师傅如数家珍地介绍道:“旅长,政委,托你们的福,这次弄回来的机器太好了!现在咱们这里大小设备加起来有小二十台了!经过这几天的安装调试,大部分已经能用了!”
他指着一些区域:“这边是枪械修复区,现在人手够、零件也凑合,每月修复各种长短枪三四百支问题不大!那边是弹药区,复装子弹的机器开动起来,原料充足的话,每月能复装五六万发步枪子弹!
旁边是铸造和组装区,咱们自己造的手榴弹,铁壳的,分量足,火药也好,月产两三千颗很轻松!地雷也能造,触发式和拉发的都行,每月千八百个没问题!”
李云龙一边听一边点头,这些产量虽然不算惊天动地,但对于一支敌后武装来说,已经是质的飞跃了,至少能部分弥补战斗消耗。
他更关心另一个问题,直接打断问道:“老周,老胡!这些都好!但老子最关心的是炮!咱们现在山炮、步兵炮、迫击炮加起来几十门了,光靠缴获鬼子的炮弹,打一两场硬仗就见底了!你们给句准话,咱们自己能造炮弹吗?哪怕是复装也行!”
胡师傅和周师傅对视一眼,表情变得严肃而谨慎。胡师傅开口道:“旅长,不瞒您说,我们最近就在琢磨这个事。造炮弹,比复装子弹和造手榴弹难多了,特别是弹体加工、引信制造和发射药包配置,要求高,危险也大。”
周师傅补充道:“但是,有几台精度不错的机床,加上缴获的一些鬼子炮弹当样品,拆开研究……理论上,等所有设备都调试到最佳状态,工人再熟练些,特别是培养出几个能上手的好苗子……或许……或许能尝试复装一部分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弹。山炮炮弹难度更大些。至于全新的……短期内不敢想。”
他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更加具体和务实:“眼下最大的难关,“最大的问题还是。一是材料,特别是造弹壳用的铜,咱们太缺了!上次缴获的那三吨铜锭,听着多,真用来造炮弹,也支撑不了多久。除了材料,就是缺几样要命的关键家伙事儿!
制造炮弹,特别是山炮和步兵炮这种大口径的,光有车床铣床不够。第一是缺一台够力、够精密的‘弹体拉伸液压机’! 没有它,弹壳毛坯的初步成型和拉伸就办不到,靠手工敲打和现有小冲床根本不行,强度尺寸都保证不了,要炸膛的!
第二是缺专门加工引信内部精密螺纹和击发机构的小型‘精密钟表车床’。 咱们现有的车床干粗活行,干引信这种精细活,精度差太远,做出来的东西不可靠,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最后总结道:“最大的问题还是两个。一是这些关键设备,二是电!现在咱们就靠那几台烧柴油的发电机,声音大、耗油厉害,供电还不稳定,严重影响现有精密加工。很多好机器不敢全力开动,怕电压不稳给弄坏了。”
李云龙拧着眉头,仔细听着这些陌生的名词,虽然不完全懂,但他明白了问题的核心:缺了特定且关键的机器。他猛地一挥手:“弹体拉伸机……精密车床…… 老子记下了!材料问题,老子来想办法!
铜……鬼子有的是,老子再去搞!根据地也要发动群众收集弹壳和废铜烂铁!至于这些关键机器……老子也琢磨琢磨,看能不能从鬼子那儿或者别的地方再弄来!电的问题……”
他眼睛一亮:“咱们不是缴获了一台水力发电机吗?老子记得那玩意儿还不小!老赵,回头你催一下,让懂技术的学生赶紧看看,就安在后山那个瀑布吧?”
胡师傅和周师傅听到李云龙不仅听懂了困难,甚至开始琢磨怎么解决设备问题,顿时激动起来:“水力发电机?那……那感情好啊!
要是能有稳定充足的电力,现有设备都能更好地发挥效能!要是……要是再能把那两种关键机器搞来一样,复装甚至试制一些炮弹的把握就大得多啊!”
“好!”李云龙大手一拍,“就这么定了!水力发电的事,老赵你亲自抓,尽快落实!老胡,老周,你们这边,抓紧时间调试现有设备,培训工人!
炮弹的事,先摸着石头过河,用现有条件能搞多少搞多少!缺的家伙事儿,容老子想想办法!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打报告!”
“是!旅长!保证完成任务!”两位老师傅挺直腰板,大声应道。看着眼前逐渐成规模的“小型兵工厂”,他们眼中充满了更具体的干劲和希望。
离开后山机械所,夕阳已经西下。李云龙和赵刚站在山坡上,回望着眼前这片日益兴旺的根据地。医院里躺着英勇的伤员,正在恢复斗志;后山里的兵工厂正发出希望的轰鸣。
“老赵,”李云龙点燃一支烟,深吸了一口,“看到没,咱们的家底,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攒起来的,是用同志们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不容易啊……”
赵刚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是啊。所以更要用好这些家底,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接下来,扩军、整训、巩固根据地、发展军工,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鬼子那个第24师团,可不是省油的灯。”
李云龙吐出烟圈,目光投向远方,眼神锐利:“来吧!老子等着他们!咱们有了这些家底,有了这些不怕死的兵,再加上咱们自个儿能造枪造弹(虽然还不多),老子倒要看看,是他关东军的刀快,还是咱们新一旅的骨头硬!”
两人不再说话,默默地站着,身后是逐渐亮起星星点点灯火、孕育着新生力量的虎头山根据地。前方的路依然充满荆棘与战火,但脚下的根基,正变得越来越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