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集团总部的危机指挥中心内,巨大的电子屏墙上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奔涌。杨潇站在屏幕前,眉头紧锁,眼中倒映着跳动的数字和图表。这里平时很少启用,只有面临重大危机时才会启动运行。
“第三次了。”杨潇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中心内显得格外清晰,“这是本周第三次精准的供应链中断事件,每次都恰好在我们最关键的时间节点上。”
技术总监擦着额角的汗珠:“杨总,我们已经全面检查了系统,没有发现黑客入侵的痕迹。这些中断看起来都像是...意外。”
“意外?”杨潇转身,目光如炬,“一次是意外,两次是巧合,三次就是阴谋。告诉我,什么样的‘意外’会让三个不同地区的仓库在同一时间点发生温度控制系统故障?”
运营总监调出一组数据:“这是我们的冷链物流监控记录。故障发生在凌晨2:15至2:18之间,东莞、上海和成都的三个仓库温度控制系统同时报错,导致价值三千万元的海鲜产品变质。”
“同时?”杨潇敏锐地捕捉到关键点,“精确到分秒级的同时?”
技术总监点头:“是的,误差不超过三分钟。但奇怪的是,系统日志显示故障原因是电源波动,而三个地方的电网运营商都表示当时供电正常。”
杨潇走到电子屏前,手指轻点调出地图:“这三个仓库的It系统是相互独立的,没有直接网络连接。如果说是网络攻击,如何实现如此精准的同步?”
会议室陷入沉默。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这次面对的对手与以往截然不同——没有明目张胆的商业攻击,没有舆论抹黑,甚至没有留下任何明显痕迹,只有一系列精准而诡异的“意外”。
“重新审查所有系统日志,不要放过任何细微异常。”杨潇下令,“同时,我要最近三个月所有运营事故的关联分析,包括天气、交通、人力等所有可能因素。”
接下来的几天,更多奇怪的“事故”接连发生:
杨氏电商平台的推荐算法突然紊乱,将高价商品与不相干的低价商品捆绑推荐,造成数百万损失;
集团旗下酒店的预订系统出现bug,同一房间被重复预订,引发大量客户投诉;
最诡异的是,在新产品发布会前夜,演示用的ppt和视频资料全部被替换成一堆无意义的乱码,备份文件也遭到同样命运。
“这不是普通的商业间谍行为。”网络安全顾问得出结论,“对方的手法极其专业,每次攻击都使用不同的漏洞,得手后立即清除痕迹,就像...幽灵一样。”
杨潇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夕阳的余晖将城市染成金色,但他心中却笼罩着一层阴影。
这种无形的攻击比正面交锋更令人不安。对手不暴露身份,不提出要求,只是持续不断地制造麻烦,像是在玩一场猫鼠游戏,而杨氏集团就是那只被戏耍的老鼠。
“潇,你最近看起来很疲惫。”林倩轻轻走进办公室,将一杯参茶放在桌上。
杨潇转身,勉强笑了笑:“公司遇到些麻烦,没什么大事。”
林倩走到他身边,目光关切:“又是那些‘意外’事故?基金会最近也遇到些奇怪的事情,几个受助人的档案信息出现错误,捐款系统中偶尔有小额资金流向不明账户。”
杨潇立即警觉:“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什么情况?”
“大概两周前。”林倩回忆道,“起初以为是系统bug或人为失误,但频率越来越高。技术人员检查后说系统没有被入侵的痕迹。”
杨潇的眼神变得深邃:“太巧合了。我怀疑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对手。”
他拉起林倩的手:“带我去看看基金会的系统。”
在基金会简陋的服务器机房内,杨潇亲自检查了日志记录。与集团系统不同的是,这里的安全防护相对薄弱,反而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
“看这里。”杨潇指着一段代码,“这不是普通攻击,而是一种智能学习型病毒。它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只在特定条件下激活,模仿系统正常操作,极难被发现。”
林倩惊讶地看着那些复杂的代码:“谁会针对一个小基金会做这么复杂的攻击?”
“可能不是针对基金会本身。”杨潇面色凝重,“而是针对你,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针对我。”
当晚,杨潇召集了一个秘密会议,与会者只有他最信任的几个人:阿强、技术总监、以及一位特殊客人——网络安全领域的顶尖专家,代号“影刃”。
“我研究了你们提供的所有数据。”影刃开门见山,“对手非常专业,使用的是军方级别的网络战技术。每次攻击都经过精心伪装,看起来像是自然发生的事故。”
他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系列复杂图表:“但这些‘事故’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发生在杨氏集团业务链条的关键节点上,造成的损失不大不小,刚好足以引起混乱,却不会造成致命打击。”
“像是一种警告,或者说...戏耍。”阿强皱眉道。
影刃点头:“更准确地说,像是一只猫在玩弄已经到手的老鼠。对手似乎在享受这个过程。”
杨潇的眼神变得冰冷:“能找到来源吗?”
“很难。”影刃调出一张世界地图,上面闪烁着数十个光点,“攻击源经过多层跳板伪装,最后追踪到的Ip分布在全球各地,从北欧到东南亚,从非洲到南美,显然都是肉鸡。”
他放大其中一个点:“但有个有趣的发现——大部分攻击虽然源头伪装得很好,但命令控制服务器的活动时间,恰好对应东八区的上班时间。对手很可能在中国,或者至少非常熟悉中国的作息。”
会议持续到深夜。送走影刃后,杨潇独自留在指挥中心,反复观看那些攻击的时间序列图。突然,他注意到一个模式——每次攻击前,集团内部网络都会出现微小的数据包异常,就像是一种“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