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的指令如同淬火的钢水,注入“守望者之家”的每一根管道、每一处关节,将这处和平时期的科研与防御枢纽,在短短四十八小时内,锻造成一柄寒光凛冽、蓄势待发的出鞘利剑。而此刻,这柄剑,正指向遥远太平洋上那片被标记为“海渊之声”的死亡海域。
基地最大的起降平台,“希望广场”此刻已不见平日的空旷。数艘体型修长、线条凌厉的舰船静静停泊,其深灰色的涂装在探照灯的强光下反射出冷硬的质感。它们不再是传统的舰艇或飞机,而是融合了“织梦者”遗迹技术、异策部尖端工程学与守望者实战需求的结晶——空天突击舰。舰首烙印着守望者的徽记——一只环绕着星环、凝视深渊的眼睛,下方则新增了异策部的利剑与盾牌标识,象征着此次行动的联合性质。
平台边缘,一支支队伍正在完成登舰前的最后整备。人数不多,但每一位都是精挑细选、身经百战的精英。他们不再穿着日常的作战服,而是换上了统一配发的“远征型”深色防护服,材质特殊,能在极端压力、温度及能量干扰下提供基础生存保障。头盔面罩反射着周围忙碌的景象,看不清表情,只有一种统一的、沉默的专注。
林默站在指挥高台上,俯瞰着下方。秦武所率领的“破障”小队格外醒目,他们装备着最新型的“镇魂曲”重型护甲,关节处闪烁着幽蓝的能量弧光,背负的武器模块一看便知是威力强大的实验性装备,沉默地散发着危险的气息。他们像一群即将踏入角斗场的古代武士,只是手中的兵刃换成了足以撕裂规则的科技造物。
技术保障团队则在邵博士远程指挥下,进行着最后的数据核验与设备加载。大型工程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将封装在特制容器中的探测单元、能量中和器、甚至是小型的“基石”节点原型机,通过开启的舱门送入舰船腹舱。每一件设备都关乎任务成败,乃至远征军的生死。
“所有单位注意,最后一次全系统自检。通讯链路加密等级‘默示录’,能源核心输出功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二阈值,维生系统循环确认纯净……”通讯频道里,响起基地技术主管冷静到近乎机械的声音,每一项确认都意味着距离出发更近一步。
肖雅的全息影像出现在林默身旁,她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刀。“林队,‘奇点’能量波动模型已更新至舰队主控系统。根据最新推演,强行介入的连锁反应有十七种主要可能性,其中八种会导致‘破碎之环’在四十八小时内完全激活。最优行动窗口……依然是我们最初计算的七十二小时。这是概率,不是预言。”她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我分离了一个子程序,会持续监控全球‘基石’网络状态,任何异常波动都会第一时间预警。”
“辛苦了,肖雅。”林默点头,“基地和后方,就交给你们了。”
“放心。我们会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也是……最后的防线。”肖雅的身影闪烁了一下,消失不见。她将坐镇指挥中心,与邵博士一起,为远征军提供远程情报支持和最坏情况下的预案执行。
林默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正在登舰通道口,被一名医疗官低声嘱咐着的零。她换上了合身的防护服,显得更加瘦小,脸色苍白依旧,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她的能力是此次行动中最不稳定,却也可能是最关键的一环。林默对她点了点头,零微微抿嘴,算是回应,随即转身,迈着略显虚浮却毫不迟疑的步伐,走进了“先行者”号的舱门。
“异策部‘影刃’小队,全员登舰完毕!”一个低沉有力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那是异策部派遣的特种部队指挥官,代号“山猫”,以战术诡谲和高效执行着称。他们的加入,带来了更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对官方资源的直接调用权。
林默深吸了一口气,平台上的空气带着金属、能量和一丝海风特有的咸涩味道。他按下了通讯键,声音通过扩音系统,清晰地传遍整个广场,也传入了每一艘舰船的舱室。
“所有远征军成员。”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压过了引擎的低鸣和机械的运转声,“我们即将前往的,是人类认知的边缘,是规则崩坏之地,是危机的源头。”
平台上一片寂静,只有风掠过舰体发出的微弱呜咽。
“我们不知道在那里会具体遭遇什么。可能是‘影牙’的疯狂,可能是‘奇点’本身的吞噬,可能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时空乱流,甚至……可能是更古老的、沉睡的恐惧。”林默的话语平静地陈述着最坏的可能性,没有渲染恐惧,反而有一种直面现实的冷静。
“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去?为什么不能固守待援?”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下方每一个身影,仿佛要记住他们,“因为威胁不会因我们的无视而消失。‘破碎之环’正在同步,等待的结果,可能是整个文明被拖入深渊。我们,是唯一知情,也是唯一有能力在危机全面爆发前,主动出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