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在最终灾难爆发时,于现实宇宙中,创造一个临时的、绝对稳定的‘安全区’。”】
【“其原理,是基于对现实结构底层规则的超精细操作。通过模拟宇宙大爆炸初期极短时间内存在的‘绝对对称性’和‘超统一场’状态,‘方舟’核心能在一个有限范围内,强行‘覆盖’并‘锚定’现有的物理常数,形成一个规则壁垒。”】
【“在这个壁垒内,现实结构将暂时免疫‘奇点’失控带来的规则污染和维度崩塌。它无法阻止灾难的发生,但它可以为壁垒内的生命、信息、文明的火种……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时间,或许是几个小时,或许是几天,取决于‘方舟’的规模、能量供给以及外部灾难的剧烈程度。在这段时间里,被庇护者或许能找到新的希望,或许能完成最后的记录与传承,或许……只是能拥有一个相对平静的终结。”】
【“设计图包含了‘方舟’的全部构造原理、能量需求以及启动序列。它需要巨量的纯净能源,以及一个能够承受其规则负载的稳定空间坐标。最关键的是,它需要一位拥有坚定守护意志的‘掌舵人’,在启动时以其精神核心与‘方舟’共鸣,引导其稳定锚定现实。”】
【“请注意,‘方舟’只是暂避风浪的港口,它无法带你驶离风暴。它是对抗绝望的最后一丝体面,是文明在黑暗吞噬前,为自己保留的最后一盏,或许微弱,却绝不熄灭的灯。”】
【“愿你们不需要用到它。但若事不可为……愿它能给予你们,另一种选择的机会。”】
【“—— 一个不愿留下姓名的先驱者,于时间的尽头。”】
信息流结束了。那银白色的、充满柔和力量的设计图,静静地悬浮在控制室中央,与旁边那份依旧在隐隐闪烁的猩红警告,形成了无比鲜明,又无比残酷的对比。
第三条路。
它找到了。
并非力挽狂澜的奇迹,并非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它只是一条……退路。一条在注定沉没的巨轮上,放下的一艘小小的、只能暂时抵御风浪的救生艇。
控制室内,陷入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沉默。
不再是绝望的死寂,而是充满了复杂情绪的凝重。
秦武看着那“方舟”设计图,紧绷的肌肉微微松弛了一些,但眉头依旧深锁。这至少不是一个立刻就需要他牺牲所有,或者去赌那渺茫概率的选择。但这“方舟”,听起来同样脆弱,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肖雅快速记忆并分析着设计图的每一个细节,作为一名科学家,她为这精妙绝伦、另辟蹊径的构想感到震撼。这完全跳出了“对抗”与“毁灭”的思维框架,走向了“隔绝”与“保存”的更高维度。但所需的能源量级和技术实现难度,让她心头沉重。
零仰望着那银色的光辉,眼中闪过一丝迷惘,又有一丝微弱的慰藉。这“方舟”的理念,与她内心深处某种对“安宁”的渴望产生了共鸣。它不强求胜利,只祈求存续片刻的宁静。
林默缓缓走上前,伸出手,虚抚着那全息的设计图。指尖传来一种微弱的、温暖的共鸣,仿佛能感受到那位无名先驱者在留下这份遗产时,那份不甘、无奈,却又坚持在绝望中保留一丝火种的复杂心绪。
这不是他理想中的完美答案。它无法拯救所有,甚至可能只能庇护极少数。它更像是一个文明的“墓碑”,一个在毁灭中保留文明印记的“时间胶囊”。
但是……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同伴,最终再次落回那猩红的警告上。
比起那两道通往必然毁灭的悬崖,这艘小小的“方舟”,至少提供了一片可以暂时立足的礁石。在这片礁石上,他们或许能找到修复“奇点”的方法,或许能找到彻底净化“深渊”的途径,或许……只是能让更多人,在最终时刻来临前,免于在规则崩坏的痛苦中湮灭。
这,就是希望。哪怕这希望再微小,再短暂。
“我们有了新的目标。”林默的声音依旧平静,却注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那是在绝境中抓住了一根稻草,并决心将其变成方舟的决绝,“整合所有信息——蓝图、警告,还有这‘方舟’。我们的任务,不再是二选一。”
他的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劈开眼前令人窒息的未来。
“第一,尽全力寻找修复‘环心’稳定性的方法,从蓝图和先驱者的知识里寻找线索,这是根除问题的上策。”
“第二,做好最坏的打算。研究‘方舟’,准备建造它所需的资源和能量。如果上策失败……这就是我们为现实宇宙,保留文明火种的……最后手段。”
他没有提及那两个毁灭性的官方协议。在他的心中,那已经从“选项”中剔除了。
前路依旧迷雾重重,危机四伏。但此刻,他们手中握着的,不再仅仅是宣告末日的警告,还有一份在末日中保存“存在”本身的蓝图。
“方舟”协议,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