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成功的余韵尚未散去,萦绕在团队周围的,是森林意识传来的、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的痛苦,以及取而代之的、微弱却真实的感激与希冀。发光树根构成的穹顶,光芒稳定而柔和,如同呼吸般轻轻脉动,不再有之前的狂乱与刺痛。
就在这短暂的宁静中,遗迹中心,那座半埋的晶体结构忽然发出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嗡鸣。这声音不再杂乱刺耳,而是变得低沉、悠远,仿佛一口尘封万古的大钟被轻轻敲响,声波穿透物质,直接回荡在意识深处。
紧接着,所有发光的植物纤维——地面的、墙壁的、穹顶的——其流淌的能量光晕齐齐向着晶体基座汇聚。无数道纤细的光流,如同百川归海,在基座上方交织、盘旋。光芒越来越盛,却并不刺眼,反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包容与浩瀚。
一个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三维星图,在光芒中缓缓凝聚、展开,悬浮在众人面前。
这不是人类认知中的任何星图。没有熟悉的星座,没有标注的星名。它更像是一个……活着的、跳动着的能量有机体。无数条粗细不一、明暗各异的光带,构成了一个遍布整个球状投影的、极其复杂的网络。这些光带如同血管,如同神经,如同江河的脉络,它们在缓慢地流动、搏动,仿佛承载着某种生命的律动。
“这是……地球?”肖雅失声低语,她的声音因震惊而微微颤抖。她认出了那投影的大致轮廓,那蔚蓝的海洋、赭黄的大陆板块,尽管被这能量网络覆盖、重塑了视觉表现,但星球的整体形态毋庸置疑。
“是地球,”林默的声音低沉而肃穆,他的目光死死锁定在那庞大的能量网络上,“但这不是我们熟悉的地表或地质结构。这是……星球的能量脉络。地脉。”
他的“真言回响”在此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听”到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图像,更是这脉络图中传递出的、来自星球本身的低沉“心跳”与能量“呼吸”。一种宏大、古老、近乎永恒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他不由自主地感到自身的渺小。
“看那里!”秦武指向南美洲雨林对应的区域。在他们所在的位置,一个原本可能应该明亮而稳定闪耀的节点,此刻光芒却显得有些黯淡,脉络的连接也显得有些纤细和勉强,仿佛刚刚从一场重病中恢复,尚显虚弱。这显然就是刚刚被他们修复的“编织者”遗迹节点。
然而,众人的目光很快便被星图上的其他区域所吸引,心情也随之沉重下来。
在广袤的海洋深处,特别是在之前他们经历过的“海渊守护者”所在的太平洋区域,对应的节点和脉络正散发着不正常的、过于刺目的强光,如同高烧病人额头的滚烫,其能量流动显得湍急而狂野,仿佛随时可能冲破脉络的束缚。那是“过载”。
而在北极冰原之下,那片他们获取远古金属的“冰封之城”遗迹附近,对应的节点光芒则极其晦暗,几乎要熄灭,连接它的能量脉络也扭曲、断续,仿佛被某种粘稠的黑暗物质堵塞、侵蚀着。那是“扭曲”与“黯淡”。
这还不是全部。目光扫过全球,类似的异常节点如同丑陋的伤疤,散布在这张本该和谐流畅的能量网络上。
西伯利亚冻土带深处,一个节点如同坏死的器官,散发着冰冷的死寂;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底,一个节点如同溃烂的伤口,不断渗出混乱的能量波动,导致周边脉络干涸;青藏高原的某座雪峰之下,一个节点则像是被强行嫁接了什么异物,能量性质与整个网络格格不入,引发着持续的、小范围的能量湍流……
甚至,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那个被列为最高禁忌、被称为“奇点”的环心区域,在星图上呈现为一个巨大的、不断旋转的黑暗漩涡。它并非没有能量,而是吞噬着一切流经它的能量光带,如同一个无底的黑洞,又像是网络上一个不断扩大的“癌变组织”,散发出令人心悸的虚无与混乱。
这幅星图,不再是抽象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它是一份诊断书,一份关于星球生命体征的、触目惊心的体检报告!
“原来……‘深渊’的侵蚀……是以这种方式……”零喃喃道,她的脸色苍白,眼中充满了悲悯。她通过同调回响,更能感受到这脉络图中传递出的、星球本身的痛苦与挣扎。那些黯淡、扭曲、过载的节点,就像是星球身体上一处处发炎、坏死或癌变的组织,正在不断损害着它的健康。